人体解剖学图谱内脏_人体解剖学教学中渗透医德教育的探讨

【www.zhangdahai.com--请假条】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教学;医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R32;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5―1081―02
  
  医学院校作为育医的摇篮,承当着培养医务人员的重任,对学生医德的教育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教授指出,医德的内涵主要体现在“想方设法为患者看好病”,“想方设法”,意指医生对患者负责任的态度;“看好病”,则指医生应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可以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医德观,全面影响学生的实践行为,为学生良好医德的形成提供思想基础和保证,从而达到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务工作者的教育目的。因此,学校应当将医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问题,作为一名医学基础课程老师,也要将医德教育一点一滴地渗透到日常教学工作中,让医德教育始终伴随整个教学过程。
  
  1 树立远大的志向
  
  一名刚刚走进大学的医学生,所接触到的第一门医学课程就是人体解剖学,为此这个阶段的立志教育显得格外重要。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和远大的人生志向,不仅能够焕发出学生本身强大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且对于他们今后的医疗工作也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力。教导学生立志做“妙手仁心”的白衣天使,既要有技术精益求精的妙手,更要怀揣救死扶伤的仁心。可举些实例告诫同学们,缺德的“劣医”,无才的“庸医”都会害人和杀人,成为德才兼备的“良医”才是每一位医学生的奋斗目标,从而进一步增强从医的道德高尚感和神圣感。在讲到解剖学在医学中的地位时,要使学生明自解剖学是医学基础的基础,要成为白求恩式的白衣战士,必定要从解剖学开始,不畏艰辛,扎扎实实,学好解剖学,从而为攀登医学高峰打下夯实的基础。
  
  2 尊重和爱惜生命
  
  医务人员的工作对象是人,更直接的是面对人的生命,患者来到医院,就是把自己的健康和生命交付到医务人员的手中。因此,要不断强化同学们的责任意识,明白“健康所系,生命相托”是医务人员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著名妇产科医生朗景和教授说过,医生开给患者的第一张处方是关爱。学会关爱生命,就要从认真对待尸体标本开始。在解剖学实践中,利用尸体作为学习的对象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生命伦理观的教育,使学生切身感悟到尊重和爱惜生命。尸体解剖属于人体实验,教师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教育学生对尸体尊重和珍惜,尸体是解剖学的物质基础,是死者对医学科学研究最无私和高尚的奉献,对尸体的尊重实际上意味着对人的尊重。例如,台湾中山医科大学在解剖学实习课上,必须先对被解剖的尸体鞠躬三次,以示敬意,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强调必须以严肃、认真、负责任的态度上好实验课,告诉学生将工作服穿戴整齐,注意仪表,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观察标本的时候要注意保护和爱惜标本,严禁拿标本嬉戏调笑;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尸体解剖的时候,必须做好全面细致的事前准备工作,知道要做哪里。怎么做,不明白的地方及时向老师请教,做到成竹在胸,切不可在标本上随随便便盲目乱切乱割。这些严格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将来对医疗工作、对患者的强烈的责任感,使其潜移默化为从医之道。
  
  3 磨练吃苦耐劳的品质
  
  众所周知,解剖是一项条件艰苦的工作,人体解剖学便是以这种特有的艰苦环境对学生产生着影响,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福尔马林长期泡制的尸体,其甲醛的挥发刺激感官会使学生涕泪并流,且长期站立观察会很累,于是难免会出现有些学生逃避接触尸体标本的现象。教师可针对学生怕脏怕臭的思想,告诉学生,医护人员随时都有可能面对和处理患者又脏又臭甚至是有病毒有细菌的分泌物、排泄物,医疗工作从来就不是养尊处优的工作,所以作为医学生,从校园里开始就要有吃苦的思想准备。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始至终坚持到底,不能临阵退缩,半途而废,这是锻炼一个人意志、培养刻苦精神的最好时机,为将来到临床上能具备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的良好医德医风打下基础。经过1年的这种恶劣环境的接触,加强了学生对磨难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知道成才光有IQ(智商)、EQ(情商)还不够,还必须具有较高的AQ(逆境智商)。正所谓“逆境出人才”,帮助他们树立了吃苦耐劳的品格,才能在优胜劣汰的社会中经得起风雨,立于不败之地。
  
  4 培养沉着冷静、处变不惊的能力
  
  初入大学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心态比较浮躁的年龄阶段,加上对医学尤其是人体解剖学充满着神秘感,在上实习课的时候难免带着猎奇的心态观察标本,往往会大惊小怪。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除了要设法转变学生的心态,端正学习态度,更要注重塑造学生沉着稳重的性格。医疗工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时间性,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医护人员息息相关。诊疗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紧急情况,这就要求医护人员有较高的敏锐观察力和处置应变能力,能够做到遇事不慌、沉着冷静、准确快速地采取应对措施。处变不惊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多年学习和工作的积累和历练,更应该从大学时代就开始培养。教师可以结合标本考核成绩,通过课堂随机抽查,不定人、不定时提问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塑造稳重沉着的性格,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示教时老师可以利用标本、模型进行提问,让学生辨认;学生自由观察时老师也不时请学生指认标本;下课前对本次课内容进行小结并提出总结性问题,如胃的血供、舌的神经支配等,让学生到黑板上写出答案,并让其他同学上台进行修改,最后再由教师完善。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对老师的提问逐渐不再慌张,不再惧怕考试,能够沉着冷静的发挥自己的水平。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的话揭示了德育与智育的密切关系和德育的统率作用。医学课程是学生最看重、最认真学的科目,因此在医学课程教学中渗透医德教育能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逐步筑起学生的思想防护堤坝,在走出校园前就为他们注射思想上的“预防针”,从而增强他们拒腐防变的免疫力,养成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医德。

推荐访问:医德 解剖学 渗透 探讨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wendang/qingjiatiao/2019/0324/33184.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