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栓塞术时的动脉选择_介入栓塞载瘤动脉治疗解离性动脉瘤2例报道

【www.zhangdahai.com--现实表现材料】

  [摘要] 报道2例解离性动脉瘤,通过介入栓塞载瘤动脉治疗,并对患者进行了随访,意在探讨介入栓塞载瘤动脉是否可以作为治疗解离性动脉瘤的一种方法。   [关健词] 动脉瘤;解离性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4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6-112-01
  
  我们于2005~2006年对2例不适合手术治疗的解离性动脉瘤,均采用介入栓塞治疗,患者治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病例1,女性,39岁。以无诱因突发剧烈头痛,以头枕部、颈部胀痛1h入院,病来无意识障碍,恶心、呕吐2次,为非喷射状,为胃内容物,无肢体活动障碍,无大小便失禁,无抽搐,未处置急来医院,行头CT检查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收入院。查体:BP150/95mmHg,P88次/min,神清,查体合作,遵嘱动作,双瞳等大正圆,光反射(++),2.5mm无眼睑下垂,无面瘫,颈强(++),四肢肌张力正常,双Babinski征(-)。经DSA检查确诊为大脑前动脉解离性动脉瘤,应用弹簧圈及组织胶将载瘤动脉及动脉瘤栓塞,术后抗凝治疗1周。患者下肢轻瘫4d,1周后复查DSA好转出院。
  病例2,女性,73岁,以“无诱因突发剧烈头痛,头额部胀痛1.5h”入院,病来无意识障碍,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活动障碍,无大小便失禁,无抽搐,未处置急来医院,行头CT检查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收入院。患者3年前曾行大脑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查体:BP160/100mmHg,P86次/min,神清,查体合作,遵嘱动作,双瞳等大正圆,光反射(++),直径2mm,无眼睑下垂,无面瘫,颈强(++),四肢肌张力正常,双Babinski征(-)。本次入院经DSA检查诊断为大脑后动脉解离性动脉瘤。应用弹簧圈将载瘤动脉及动脉瘤栓塞,术后抗凝,无症状后出院。6个月后复查DSA证实侧枝循环建立。
  
  2讨论
  
  解离性动脉瘤好发于椎-基底动脉,其次是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较少见。解离性动脉瘤的病因学和自然史还不很清楚,有假说认为是血管的弹力基层较广泛的断裂所致。解离性动脉瘤的治疗目前仍存在着争议,开颅手术的方法包括动脉瘤夹闭,动脉瘤包裹术,切除病变的动脉辅助搭桥手术及动脉瘤旷置术。这些方法虽解决了动脉瘤又保持动脉瘤的通畅,是一种不错的治疗方法,但它们仅局限性包裹动脉瘤,不能完全包裹解离动脉瘤,而且包裹解离动脉瘤不能从根本上阻止病变动脉解离的延伸。另外由于动脉瘤位置的原因,切除病变动脉辅助搭桥手术操做极其困难且并发症较多。动脉瘤部分旷置达不到根本解决动脉瘤的要求,动脉瘤完全旷置会造成部分脑组织完全缺血。带膜支架治疗解离性动脉瘤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通过介入栓塞载瘤动脉治疗解离性动脉瘤,既阻止病变动脉的进一步解离,又不引起供血区的脑组织完全缺血。动脉瘤及其载瘤动脉的介入栓塞方法,容易引起人们对供血区脑组织缺血的担心。但是我们知道,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有时会引起脑侧枝循环的建立。我们的2例病例提示,介入栓塞载瘤动脉及动脉瘤,脑组织可建立起侧枝循环。但我们必须指出,我们对脑侧枝循环建立的机制还不十分了解,这有待于更多病例的积累。
  我们的2个成功病例说明介入栓塞载瘤动脉及动脉瘤是行手术治疗解离性动脉瘤困难时的一种比较理想的选择,但是由于支架的硬度,支架有时很难到达治疗所需的部位,这就要求行介入栓塞动脉瘤之前应该准确判断该支架是否能到达所需要的位置。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 神经外科学[M].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83- 631.
  [2] 李茂全,徐克. 临床血管介入治疗学[M].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34-63.
  [3] (美)波顿(Borden,N.M),臧培卓. 脑血管解剖及病理三维血管照影图谱[M].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9,73-143.
  (收稿日期:2009-11-26)

推荐访问:解离 动脉瘤 栓塞 动脉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wendang/xianshibiaoxiancailiao/2019/0421/87368.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