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超高分辨率扫描在诊断真菌性副鼻窦炎中的应用价值] 真菌感染肺部CT片

【www.zhangdahai.com--中国梦征文】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超高分辨率扫描诊断真菌性副鼻窦炎的价值。材料与方法:38例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做鼻窦区冠状位、轴位扫描,扫描模式UHRCT6×0.75mm,螺距0.9,层厚、层距2mm,1mm重叠重建。结果:CT表现:①病变副鼻窦腔(上颌窦)内可见大量等密度影充填;②31例病变内均可见钙化,呈斑点状、细条状团状钙化,并见气体影;③病变副鼻窦(上颌窦)窦壁骨质有不用程度骨质增生;④单侧多见;⑤同时合并有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结论:多层螺旋CT超高分辨率扫描成像能更好显示真菌病特征性CT表现,平扫可明确诊断。
  [关键词]副鼻窦;真菌;层螺旋CT;超高分辨率
  [中图分类号]R4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7-0219-02
  
  副鼻窦病变中真菌性副鼻窦炎较为少见,其临床表现多样常易误诊为慢性鼻窦炎和肿瘤病变。收集我院2005-2008年38例真菌性副鼻窦炎病人的临床、CT资料加以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38例中男13例,女25例,年龄27~68岁。病史1~11年。临床症状主要为反复鼻塞、流涕、头痛。38例均有不同程度鼻塞、头痛,其中23例有恶臭脓涕(11例脓涕中带血),间歇流涕7例,面颊部肿痛3例。鼻腔检查鼻粘膜充血、糜烂34例,鼻甲肥大12例,鼻中隔偏曲18例,鼻息肉16例,5例患者无明显阳性体征。31例行上颌窦鼻内窥镜根治术,7例取鼻腔分泌物培养,术后病理及霉菌培养均找到曲霉菌丝、毛霉菌。
  1.2检查方法:使用飞利浦6层螺旋CT机做鼻窦区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150mA。扫描模式:UHRCT6×0.75mm,螺距0.9,FOV200mm,层厚、层距2mm,1mm重叠重建。扫描范围:冠状位扫描从前至后,包括额窦前壁至蝶窦;横轴位包括上颌牙槽齿尖至额窦上缘。图像处理:冠状位可直接成像,轴位图像通过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采用软组织窗观察病变层次清晰,窗宽350Hu,窗位30Hu。骨算法软组织窗观察同时显示骨结构及鼻窦粘膜,窗宽1500Hu,窗位150Hu。
  
  2结果
  
  2.1发生部位:单侧上颌窦病变28例,单侧上颌窦、筛窦1例,单侧蝶窦2例,双侧上颌窦10例,鼻道并发4例。
  2.2CT表现:病变副鼻窦腔(上颌窦)内可见大量等密度影充填,窦壁粘膜呈结节状增厚,CT值25~60Hu;31例病变内均可见钙化,呈斑点状、细条状、团状钙化,CT值100~350Hu;13例病变窦腔内见气体影。病变副鼻窦(上颌窦)窦壁骨质有不用程度骨质增生、增白15例,骨壁厚薄不均欠规则6例。同时合并有鼻甲肥大12例,鼻中隔偏曲18例,鼻息肉16例。
  2.3手术病理、霉菌培养:31例行鼻内窥镜手术,7例行分泌物霉菌培养。其中曲霉菌34例,毛霉菌4例。
  
  3讨论
  
  3.1发病机理:真菌性副鼻窦炎致病菌主要是曲菌属,毛霉菌也是致病菌之一。但大部分由曲霉菌感染所致,它是一种致病力较弱的霉菌,多属非侵袭性,发生于一般尚健康或有过敏体质者;少数曲霉菌具有侵袭性,见于机体免疫力低下及免疫缺陷者易感染[1]。近来报道的病例以温湿地区为多,属霉菌适合的生长环境。霉菌常混于尘土和空气中被吸入鼻道,当鼻道存在不同程度解剖变异(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钩突弯曲、钩突增生肥大、鼻甲气化)、病理改变(鼻窦炎)导致窦口狭窄或阻塞,气道通气不良,窦腔环境的异常使病菌易于生长、繁殖形成菌丝团,窦腔内可见斑点状、线条状、团块状菌丝钙化。窦腔粘膜由于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可以引起骨壁增生硬化。毛霉菌病大多发生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良者,如糖尿病、白血病和淋巴瘤等长期应用化疗、激素和抗生素的患者,属侵袭性,较少见,起病急,破坏力强,好发鼻腔及鼻旁窦,可向面深部、眼眶、颅内扩展[1]。本组病例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以女性多见,占66%,与文献报道相符[2]。临床症状不典型,常似一般鼻窦炎,大部分都有在较长时期内出现涕中带血,恶臭分泌物中伴有小痂皮、干酪样物等。
  3.2真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真菌性副鼻窦炎(主要发生在上颌窦)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窦腔内可见密度不均结节状、息肉状软组织影,有的可伴粘连状,较大者可充填整个窦腔,但窦腔未见扩大;可有不规则气泡、气液平面;病变密度多较高和不均质,可见点状、细条状、斑块状钙化灶,部分可融合成团块,与窦壁无关,是由霉菌菌丝坏死区钙盐和铁、镁等结合产物,这一特点常为支持本病诊断并与一般炎症鉴别的要点[1]。病变窦壁有不同程度骨质增生硬化、肥厚,少有骨质破坏。侵袭性病变可有骨质破坏。
  3.3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般非侵袭性病变临床以副鼻窦炎症状为首诊,中年以上患者原因不明的反复脓血涕伴恶臭,除外恶性肿瘤之后应考虑本病[3]。CT发现病变鼻窦内软组织密度影伴形态不一的钙化,窦壁骨质不同程度增生、硬化或骨质吸收,更应联系本病的诊断。免疫缺陷者通常由于免疫反应轻,无明显症状而延误诊治,侵袭性病变易通过血管播散向颅内及远隔重要器官侵犯,病人死亡率显著增高,故应及早对真菌病做出诊断确定霉菌类型[3],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一般慢性副鼻窦炎少钙化,文献报道非真菌性上颌窦炎的钙化率仅有3%[4],并靠近窦壁为主;但如果病变组织内无钙化灶,两者不易鉴别,主要依靠临床、霉菌培养和病理[2]。慢性副鼻窦炎中出血性息肉软组织肿块内见斑片状高密度出血灶[1],其密度、边界较霉菌中钙化的密度略低、边界不够锐利,常有窦腔扩大。内翻性乳头状瘤常表现为结节状粘膜增厚或团块状软组织肿块。
  副鼻窦结核常与鼻腔结核并存,窦壁骨质破坏、死骨及瘘管,继发感染时出现骨质增生、硬化,确诊需查及结核菌[3]。
  范围较大的窦壁骨质破坏注意与副鼻窦恶性肿瘤鉴别,肿瘤填满窦腔并向周围侵犯,软组织影内密度不均匀,增强后可见坏死区,少见钙化。

推荐访问:鼻窦炎 真菌 多层 超高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wendang/zhongguomengzhengwen/2019/0309/5650.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