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痘样水疱病临床分析|种痘样水泡病

【www.zhangdahai.com--自传自我鉴定】

  【摘要】 目的 提高对种痘样水疱病的认识,探讨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马万庆皮肤病专科诊所1993-2007年就诊的17例种痘样水疱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将患者分为糖皮质激素治疗组(A组)和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组(B组)。结果 患者初发年龄大多均在3~6岁,皮损均限于暴露部位,皮疹多形性,愈后均有凹陷性瘢痕;A、B两组治疗2周 及4周疗效相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防治上除强调日常护理外,复方甘草酸苷联联抗组胺药物可作为控制种痘样水疱病发的药物之一。�
  【关键词】水疱病;种痘样;临床分析;复方甘草酸苷
  
  种痘样水疱病是一种病因不明、较少见的复发性、光感性皮肤病,多在儿童期发病,绝大多数患者在青春期后可自愈。临床上较少见,以暴露部位出现“种痘样”水疱和愈后留下持久性、凹陷性瘢痕为特征。该病无特效的治疗方法。现将马万庆皮肤病专科诊所1993-2007年诊治的17例种痘样水疱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7例种痘样水疱病患者中男10例,女7例,男∶女为1.43∶1。发病年龄2~11岁,平均4.6岁,其中发病年龄6岁2例。就诊前病程4 d~16年,就诊时年龄最大19岁。16例患者家族成员中均无类似疾病,1例患者其妹同患此病。诱因:17例患者发病均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春夏季节反复发作,与日晒有关,其中有1例患者近6年来一年四季均反复发作,复发除与日晒有关外还与“感冒”有关。
  1.2 症状和体征 皮损表现有鲜红色斑疹或斑片(6例)、丘疹(9例)、种痘样水疱(11例)、红褐色或黑色痂皮(14例)、凹陷性瘢痕(17例)。除1例于小腿伸侧、右侧�窝及右脚背也有皮损外,其余患者皮损均分布于暴露部位,以双侧面颊、鼻背、耳廓多见,部分患者前臂伸侧,双手背部和下口唇亦出现类似损害。1例左耳缘表面坏死、结痂、轻度缺损。1例患儿急性发作时眼结膜充血,角膜未受影响,视力检查正常。发作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搔痒、烧灼感或疼痛。所有患者口腔黏膜未发现异常,颜面无肿胀,毛发、甲板均正常。
  1.3 实验室检查 血、尿、粪常规均正常。B超未见肝、脾肿大。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主要表现为表皮水肿,表皮内多房水疱,3例患者表皮内大疱,2例有表皮坏死,1例表皮基底细胞液化变性,12例病检者皮肤真皮层均有炎性细胞浸润。3例患者皮损仅于颜面部,未做病检。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我们将17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1993-2002年的9例患者系统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B组为2003-2007年的8例患者主要采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A组患者口服泼尼松―mg/kg,2次/d,根据病情恢复情况逐渐减量,同时加服维生素C、烟酰胺;B组患者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25 mg/次,2次/d,配合维生素C、左西替利嗪片、烟酰胺;两组患者局部均外用地塞米松霜及10%氧化锌防晒剂;2周复查1次,6周后判定疗效。B组一成人患者治疗6周后,下口唇糜烂、痂皮恢复缓慢加服磷酸氯喹250 mg/d,分2次口服。
  2.2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自觉症状消失,皮损完全消退;有效:自觉症状减轻,炎症缓解,部分痂皮脱落;无效:自觉症状及皮损与治疗前相同或加重。治愈和显效例数的百分比合计为有效率。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A组平均治愈时间为18.1 d,B组平均治愈时间为31.8 d。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两组在停止治疗2个月后,A组9例中复发或加重6例,B组8例中复发可加重4例,复发率分别为66.7%和50.0%。对复发或加重者再次治疗仍然有效。A、B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见表1、表2。
  
  A、B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有效率分别为77.8%和37.5%,经χ2 检验(χ2=2.84,0.052 检验(χ2=2.55,0.1[1]。其特点为日晒后于暴露部位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水疱中心有脐凹、色深,类似种痘样水疱,经4~5 d后干燥结痂、愈后有点状凹陷性瘢痕及色素沉着。好发于面颊、鼻背、耳廓、手足背和前臂伸侧等处,也可累及口唇,出现糜烂或眼结膜充血。皮疹常呈对称性,每年春夏季节皮疹恶化,反复发作,伴有搔痒及烧灼感,入冬减轻或消退。绝大部分初发于儿童,往往到青春期逐渐减轻自愈。顾恒等[2]报告9例重型种痘样水疱病,皮损可出现大片溃疡、反复发作者手指关节强直或屈曲、耳廊部分缺损、鼻梁塌陷、下唇瘢痕挛缩等表现。也有并发系统性红斑狼疮[3]、皮肤T细胞淋巴瘤[4]、角化棘皮瘤[5]的报道。本组患者中均未出现重型种痘样水疱病和发热、肝、脾肿大等系统性表现。但一例患者其家庭中有类似病情,似与遗传有关;另一例成人患者,病程较长,随年龄增大病情并未自行缓解,反而渐加重。�
  临床治疗方面资料报道的较少。除尽量避免强烈日晒,避免服用光感性的药物和食物外,B组8例我们采用复方甘草酸苷片、烟酰胺联合抗组胺药物及配合局部治疗收到了明显控制病情的效果,复方甘草酸苷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甘草酸苷,有较强的抗炎、抗过敏以及类固醇样作用[6],而且在治疗中与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和防光剂可能也有关系。但系统服用糖皮质激素虽能很好的控制病情,起效快,炎症消退迅速,疗程短,且对儿童患者的正常发育潜在性的不良影响不能忽视,但停药后经日晒仍易复发;B组起效缓慢,但安全,其疗效经统计学处理与系统服用糖皮质激素相比无差异性,且复发后再用药仍然有效。通过初步观察,笔者认为复方甘苦草酸苷可作为控制种痘样水疱病的有效药物之一,但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87.
  [2] 顾恒,钱恒林,常宝珠,等.重型种痘样水疱病的临床研究.中华皮肤科杂志,1994,27(4):203-205.
  [3] 陈嵘�,李定,李顺凡.种痘样水疱病并发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34(9):607.
  [4] Oono T,Arata J,Masuda T,et al.Coexistenceofhydroa vacciniform and m alignant lymphoma.Arch Dermatol,1986,122(11):1306-1309.
  [5] 严旭,郭洪飞,董桂霞.继发于重型痘疮样水疱病的角化棘皮瘤1例.临床皮肤科杂志,2001,(6):436.
  [6] 朱敏刚,刘卫.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玫瑰糠疹56例.医药导报,2006,25(3):225.

推荐访问:水疱 临床 分析 种痘样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wendang/zichuanziwojianding/2019/0405/57170.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