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贾平凹的创作策略及技巧|贾平凹的作品

【www.zhangdahai.com--护士个人工作总结】

  【摘 要】贾平凹有着丰富而活跃的主观世界和内心世界,其创作呈现出一种对个性的强烈追求,作品始终被顽强的主体精神所统驭。正是这种精神追求,使其作品笔调浓厚。亦俗亦雅,虚实相间,叫人啧啧称奇,要全面的评价他的著作,就要从他的创作策略和技巧,分为若干个部分进行论析。
  【关键词】商州;贾平凹;静雅;现代意识
  
  中国当代有很多优秀作家,而贾平凹于传统的写作中,取得了一个大突破―对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情绪(爱与恨),或偶尔感悟到的某些哲理等,都呈现作品中。那份坦诚、不摆架子、不高调等性格,亦是他赢得读者的方法之一。在他作品中,不难发现贾平凹的赤子之心,于现今复杂的社会里的确难寻。而且,贾平凹对美感的追求,于字里行间清晰易见。他不单只在乎自我领略,亦愿把这审美路径向读者介绍及实践。
  一、创作母体的选择
  贾平凹是一位高产、高质量的作家,在他的作品中,更多选择了自己的乡土作为模本。可以说乡土是其作品中的基础,也是贯穿于作品内部的精神,从创作意义上讲,这又是及其丰厚的生活馈赠。
  故乡给贾平凹的情感是既亲切又苦涩的,然而就是这种复杂的情感提供了作家独特的想象天地,给予作者非富而生动的文学材料,诱发作者的创作冲动。它激发了作者对原始故乡的历史与现实的沉思,激活了作家对政治和经济的批判反省,如作品《浮躁》便揭示了市场经济背景下,人性的腐化。再次,它又构成了独有的审美情调和文化标本。这样原实故乡的情调就不只是具有一种地域意义,而且具有一种文化意义,总之贾平凹在创作过程中不是简单的还原生活现象,而是把历史记忆与艺术虚构巧妙地统一起来,从而显示乡土中国的封闭性和古朴感,以及与现代文化格格不入的古老文化精神。
  从1981年开始,贾平凹对他的轻灵纤巧之风已甚感不满,对社会深察和年龄的增长,使他的艺术召唤着苍劲朴茂之风,在《商州初录》中,我看到春秋兵马俑的纪实,艺术家似乎特别尊重原材料的本来形态和固有质地,不让它去完全迁就表现对象的外在真实,而这样做反而把材料原有的质地和形态转化成艺术品神韵的有机部分。这便是秦汉艺术的惊人概括力,秦汉艺术这种宏阔雄放的气度,是文学艺术效法不尽的渊薮。贾平凹在这方面似乎比别人得到的更多。
  商州是闭塞的,就如《浮躁・序》中说到的那样“丹江边上便有这么一山,并不高峻,山峦纵横,正呈现出一‘商’字”[1]从《商州》、《商州初录》、《商州世事》,不难看出这些作品中那色彩浓郁的民俗活动,因人迹罕至而保持着原始形态的林水山岩,叫人猜不透的古老宗教意识都被贾平凹插入了作品中,这也是贾平凹追求美学成功的原因。
  二、“静雅”的材料处理
  贾平凹的作品中取材主要是以乡土元素为主,而其表现对象则多以艳情女子,多情后生,风水先生为主要表现对象。这些看似狂野的材料,却被作者尽力向雅,向古典诗词过渡,形成一种雅俗共赏,相得益彰的感觉。他忠实于“雅”,实践于“雅”。从民间典籍和中国经典中求得智慧,他深通沈复《浮生六记》、纪昀《阅微草堂笔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以及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的神韵。这种沉潜古典的钻研,使他无论是在散文还是小说创作上都有了极好的灵性。贾平凹对中国道家和儒家原典以及中国古典文学的潜心研究,更是他的整体精神得到了提升,显示出高度的审美文化修养。典雅是中华民族的魂魄,对乡村文化的熟悉,使得他在材料的处理上更能体现静雅,乡土的原始趣味,被贾平凹灌入了静雅元素。“明月照在山巅去愚顽而生灵气,明月照在山沟里,山沟空白而包含了内容。这个时候,我便想起我的创作,悟出了许多不可言传的意会”,[2] “明月”、“山石”成为贾平凹静雅深幽美学的寄托。
  1979年到1982年初,贾平凹的许多作品都署名为“静虚村”,这是贾平凹理想中的创作境界。客观条件的静,给了贾平凹极大的创作力量,这种不受外界干扰,自由创作的条件,使贾平凹在在处理作品中浮躁情节时,更容易往静的方面转移,对于粗俗的民风也能通过文字的精细处理,使其达到淳朴自然。这种过渡显示出大家的风范。贾平凹曾说:“语言要朴素,准确,生动。语言的学习和掌握,对于作家是一生不可松懈的工作,他的丰富和神秘充满了巨大的诱惑,深入进去,有极其艰难。它是作家最基本的使用工具,又是作家终生奋斗的目的。”[3]
  三、现代意识
  贾平凹的小说也充分表达出一种现代意识,作为现代作家,他的作品中更多的关注人的价值,人的真谛,以及人与自然,与高速发展的社会之间的关系。《沙地》,《二月杏》等作品中,多有探求人生意蕴的意图,尽管这种探求是初步的,尽管还存在这些许不成熟。但深受拉美文学和川端康成影响的他,很快便领悟到了,要存在现代意识的同时,也不能隔离传统文化,而应该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这样才能成为文学的鲜活生命力和灵魂,才能在中国文学土地上茁发出有力的新芽。在《浮躁》中,我们能看到原始的船运,也能看到金狗,雷大空等走出大山,去寻找财富的过程,作品中不时透露出中国体制改革的弊端,深刻反映出时代的特征。
  贾平凹创作中的现代意识包括着对人生底蕴的追寻,对人性,人本质的探求,对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心理的历史根源与历史联系的映现等。封闭的土地保留了浓厚的历史陈迹,随着改革的风潮,这块封闭的土地受到冲击,从人们的心理到人际关系都发生了深刻的历史变化,昔日的头面人物已不再风光,一些不起眼的角色却一登升天,可谓“城头变幻大王旗”。对象是古朴的,用现代意识去关照,便很能从历史反差中给人深厚的历史感和郁勃的时代感。《浮躁》的产生,巧合地印证了贾平凹的创作理念,可见他的洞察力的敏捷以及写作意识的成熟。
  另一点,现代意识的表现主要在当时社会冷僻的一个文学角度,即以性意识为焦点写人,尽管有人对此认为这是一种粗俗,令人鄙夷,然而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世代发展中,性意识中积淀了越来越浓厚的社会性。“把大量起源与别处的矛盾集中到自己身上来:阶级的,性别的,社会的,种族地位的。一代人与另一代人之间的冲突,道德上的可接受性和医疗上的解释等方面上的矛盾,在性欲这里有力一个交叉点。”[4]。而贾平凹正是找到了这个焦点,让性符号进入了文化领域,获得了文化的规定。80年代以前是性禁锢比较严酷的时期,贾平凹却打破了这种禁锢,通过个人的性爱悲剧反映丰富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内容,通过性这个焦点,表现个人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受到的压抑,从而揭示城市文明的缺陷及其孕育着的城市文明的危机。
  
  【参考文献】
  [1]郜元宝、张冉冉:《中国当代作家研究资料丛书――贾平凹研究资料》.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版,83页、113页、299页、369页.[2]雷达、孔范今、吴义勤、施战军:《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乙种――贾平凹研究资料》.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年5月版,47页、212页、447页.
  [3]费秉勋:《贾平凹论》.西北大学出版社,1990年5月版,115页、119页、123、页、164页、165页.
  [4]李星、孙见喜:《贾平凹评传》.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04.01版.

推荐访问:创作 策略 技巧 贾平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zongjie/hushigerengongzuozongjie/2019/0320/25508.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