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特征及应用进展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www.zhangdahai.com--安全生产公文】

  [摘要]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现在已受到临床医师的普遍关注。本文就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特征做了简要阐述,并分析了其在治疗高血压、改善逆传左心室肥厚、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抗动脉硬化、治疗慢性乙肝和肝硬化、调节自主神经活性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ARBS;应用进展
  [中图分类号] R9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8(b)-022-02
  
  目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成为继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之后新一类临床医师关注的药物。它在治疗高血压、改善逆传左心室肥厚、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抗动脉硬化、治疗慢性乙肝和肝硬化、调节自主神经活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1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特征
  研究表明:ATⅡ受体是广泛分布于人体血管、心脏、肾脏、脑、肺及上腺皮质的一种膜受体,目前认识的亚型有AT1、AT2、AT3、AT4 四种。其中AT1 亚型广泛分布于心脏、肾等血管系统。ATⅡ的主要生理及药理作用主要通过AT1亚型起作用。ARBS与AT1受体跨膜区内的氨基酸相互作用,并占据其螺旋状空间而阻滞血管紧张素Ⅱ与AT1受体结合,从而在受体水平上阻断其效应,竞争抑制AT1介导的升压效应、促平滑肌细胞收缩效应、抑制醛固酮释放、体液调节及左心室和动脉壁细胞的生长与繁殖,恢复肌浆网功能,并能改善肝肾微循环,逆转肝纤维化及保护肾功能等。因此说ARBS即为AT1受体拮抗剂,其共分三类:①二苯四咪唑类如氯沙坦;②非二苯四咪唑类,如eprsartan;③非杂环类,如缬沙坦。它们均属高效能AT1受体拮抗剂,可口服、半衰期长、对AngⅡ无部分激动作用,不出现代偿性高肾素血症,不抑制缓激肽的降解,避免了ACEI的干咳及神经性水肿等不良反应。
  2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应用进展
  2.1 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ARBS已广泛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美国已批准其作为第五种一线降压药。多项试验已验证其降压作用,并与多种标准降压药物比较。如VALUE试验将缬沙坦与氨氯地平比较,正常剂量均能达到相同的降压效果,而由于缬沙坦通过选择性阻滞AT1受体,对抗了血管紧张素Ⅱ的心血管损害作用,因不阻断AT2受体而保留其增加冠脉流量,增加心肌保护和增加抗增生作用,即在降压的同时,降低了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1-2]。1999年6月12日在米兰召开的欧州高血压学术会议上,意大利Pavia大学RobertoFogari教授宣布:通过对94名年龄在40~49岁之间的男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的一项随机、双盲、交叉试验显示:缬沙坦对男性高血压患者的性生活有促进作用。大部分降压药物对男性性功能有抑制作用,包括降低性欲、勃起及射精障碍等,降低幅度在50%左右,而缬沙坦是唯一一种增强性欲的降压药,增加幅度在19%左右,这对男性患者是一个好消息。栾霞等[1]比较氯沙坦与卡托普利,结果发现:氯沙坦降压作用平缓,持久,降压幅度大。而由于不抑制缓激肽的降解,避免了ACEI由于缓激肽的聚集而诱发的咳嗽和血管性水肿,且无首剂低血压反应。
  2.2 逆传左心室肥厚
  左心室肥厚代表了从高血压到心力衰竭或死亡的关键环节。有研究表明:LHV是脑卒中、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和肾衰竭的主要危险因子。AngⅡ是左心室肥厚的一个重要促生长因子,①AngⅡ是维持和升高血压的关键因子:高血压压力超负荷使AngⅡ产生和释放增加,调节AT1受体表达,促使心肌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间质细胞增生导致LVH。②AngⅡ促LVH直接作用:加快磷酸肌醇代谢,促进Ca2+释放,通过pkc(蛋白激酶c)使细胞内核酸蛋白合成增加。③间接促进儿茶酚胺释放增加,导致LHV。④能激活原癌基因、生长因子等基因,促进心肌细胞增生、肥大。⑤AngⅡ可促进肾上腺皮质释放醛固酮,促使心肌纤维化。AT1拮抗剂逆转以上作用,减轻LVH。
  2.3 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
  CHF时,RAS系统激活,AngⅡ明显开高,刺激醛固酮分泌,导致水钠潴留,使血流动力学恶化,CHF加重。2000年11月15日,新奥尔良洛沙坦心力衰竭试验(Val-HeFT)的阶段性结果,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洛沙坦,能显著减少心力衰竭的死亡率及发病率(下降13.3%),住院率下降27.5%,生活质量显著改善。曹广智等[4]应用缬沙坦与雷米普利治疗CHF,结果示:症状明显改善,LVEF、LVEDV、LVESV明显改善,6 min步行距离明显延长。
  2.4 抗动脉硬化作用
  应用缬沙坦1 mg/kg减少了60%的动脉硬化区的脂肪沉着,联用他汀类药物氟伐他汀可增加这一效果[5]。
  2.5 保护肾脏
  现已认识到AngⅡ在高血压肾脏损害,特别是糖尿病肾病恶化中起重要作用。AngⅡ分泌增加,导致肾动脉系统收缩,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性高血压,并通过一系列机制损害肾脏:通过升高肾小球压力而增加系膜巨分子流入,刺激细胞分子及系膜基层的扩张,AngⅡ还增加蛋白尿[6]。因此,应用ARBS对肾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抑制AngⅡ可使肾动脉松弛,降低毛细血管压力,减低蛋白质而延缓肾脏病进展。
  2.6 治疗慢性乙肝和肝硬化
  研究表明[3]:AngⅡ可促离体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的DNA合成、增殖与肥大。提示AngⅡ可以刺激HSC-T6细胞的增殖;AngⅡ也可使HSC-T6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外源性AngⅡ可通过AT1受体增加心肌的纤维母细胞与Col-I、Col-Ⅲ的黏附,促使TGFβ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7]。这些作用均可被ARBS艾博沙坦阻断。结果表明:AngⅡ可上调HSC・I型胶原及TGFβ1 mRNA的水平,缬沙坦可降低HSC-T6细胞Col-I及TGFβ1 mRNA的水平。说明AngⅡ引起的HSC的增殖和TGFB、mRNA表达主要通过AT1介导的[8]。提示AngⅡ可能参与肝纤维化的发展,缬沙坦通过作用于AT1受体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和胶原蛋白的合成,这可能是其抗纤维化的机制。宋怀宇等[4]对54例慢性乙肝和肝硬化患者应用缬沙坦临床观察,发现在治疗后肝微循环改善,肝细胞炎性浸润程度减轻,纤维组织G-S分期与治疗前比较有一定程度改善,从而判断ARBS,能逆转肝纤维化。
  2.7 调节自主神经活性
  自主神经活性紊乱能加重疾病症状及预后。研究显示: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能增强对心率的自主控制和降低肾上腺素能活性[9]。意大利巴里大学的Elisabatta detommsi博士将缬沙坦应用于90例心力衰竭患者,观察其心率变异性、自发性压力感受器反射灵敏度、血浆醛固酮及肾上腺素水平,结果发现缬沙坦能使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下降27%,其对调节交感活性有明显作用。
  2.8 减少糖尿病的发生率
  ARBS可显著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在VALUE研究中,新发糖尿病由氨氯地平组的16.4%下降为缬沙坦组的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目前,一些更大规模的试验正在进行中,如RESOLVD、Val-HEFT、LIFE、ELITE-Ⅱ等,不久的将来,将对ARBS的应用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参考文献]
  [1]申风俊,唐淑珍,王平,等.缬沙坦对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9):561.
  [2]宋怀宇,王万忠,宋菊人.缬沙坦综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的研究[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4,12(5):1085-1088.
  [3]栾霞,张星霖.氯沙坦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疗效观察[J].心自管康复医学杂志,2000,9(1):27-28.
  [4]曹广智,赵靓鸽,林培林,等.缬沙坦与雷米普利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J].高血压杂志,2004,12(2):139-141.
  [5]耿宝琴.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氯沙坦的研究进展[J].浙江实用医学,2006,11(1):12.
  [6]李美兰,李凌,杨美霞.坎地沙坦对房颤转复的影响[J].临床荟萃,2007,22(7):496-497.
  [7]陆祖祥,吴家骅.血管紧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04,7(16):1153-1154.
  [8]钟桃娟,伍卫.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应用进展[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4,31(11):461-465.
  [9]刘艳霞,林朝胜.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器官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4,4(4):408.
  (收稿日期:2011-04-21)

推荐访问:拮抗剂 受体 血管 进展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wendaquan/anquanshengchangongwen/2019/0420/85208.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