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治疗【基底动脉尖综合征41例临床分析】

【www.zhangdahai.com--福利民政公文】

  【摘要】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证(top of the basilar arteny syndrome, TOBS)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41例经CT或MRI证实的TOB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TOBS的主要病因仍为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79.8%),其次是心源性(心房纤颤)栓子来源(14.3%)。影像检查以中脑,丘脑,枕叶病变最多见。结论 TOBS的临床表现的多样化与基底动脉尖部5支不同血管的血流分布有关,突发意识障碍又较快恢复,无明显运动、感觉障碍,但有瞳孔改变、动眼神经麻痹、有皮质盲或偏盲应想到TOBS的可能,尽早进行头颅MRI对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术;核磁共振检查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arteny syndrome,TOBS)是由Caplan(1980)��[1]�首先报道的一种特殊表现的脑血管病,系基底动脉尖端部位分叉处缺血或闭塞所致的血液循环障碍,表现为中脑、丘脑、小脑、枕叶、颞叶不同程度缺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少见,容易误诊。现对我院2004年2月至2011年5月41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TOBS患者41例,男27例,女14例,年龄47~84岁,平均65.5岁。高血压病31例,血脂异常24例,糖尿病13例,冠心病11例(心房纤颤8例)。既往有脑梗死病史6例,有后循环缺血发作12例。有长期烟、酒嗜好13例。其中误诊为大面积脑梗死2例,一氧化碳中毒1例,眩晕症2例。
  1.2 临床表现 首发症状: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27例,意识障碍24例,复视16例,瞳孔不等大17例,肢体瘫痪10例,眼球运动障碍25例,双侧或单侧病理征阳性21例,反应迟钝6例,共济失调9例,合并应激性溃疡13例,心律失常5例,肺内感染8例。
  1.3 影像学检查 全部病患初次就诊行CT检查,并于2~4 d内行头部MRI检查。MRI表现如下: 中脑+单侧丘脑7例,双侧丘脑+中脑8例,双侧丘脑+双侧(单侧)枕叶5例,双侧丘脑+中脑+颞叶2例,中脑+单侧小脑9例,中脑+单侧丘脑+单侧枕叶6例,双侧小脑+中脑2例,单侧小脑+单侧丘脑4例,双侧枕叶+单侧颞叶+中脑2例,中脑+单侧枕叶5例,单侧丘脑+单侧枕叶3例,双侧小脑+单侧丘脑1例。
  1.4 治疗及预后 全部病患均按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原则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活血化瘀、脑细胞保护,部分病患给予溶栓、抗凝、抗纤、脱水等治疗,出现相应并发症给予对症治疗。
  2 结果�
  41例患者中存活35例(85.3%),死亡6例(14.7%),3例死于中枢性呼吸衰竭,2例死于应激性溃疡,1例死于肺部感染。存活35例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别为(32.36±9.63)和(7.74±2.34)。出院后随访半年治愈11例,生活不能自理4例,致残16例。
  3 讨论
  3.1 病因 病变累及基底动脉尖端2 cm范围和基底动脉主干组成“干”字结构,病因与一般缺血性脑卒中相似,脑栓塞占61.5%。栓子来源于心脏和椎基底动脉近心端的粥样硬化斑块,由于基底动脉近端较远端为宽,栓子移行常在其远端分叉处受阻,其他病因还有脑血栓形成,首位因素是高血压,其次为心脏病、糖尿病,也可由动脉炎、血液动力学改变等引起,椎基底动脉狭窄是高危因素,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动脉狭窄闭塞是主要病因��[2]�。
  3.2 临床表现 TOBS是指病变累及基底动脉顶端2 cm范围内的5条血管(2条大脑后动脉,2条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以临床表现看,基底尖部5支不同的血管出现梗塞时可分别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因他们非常邻近有相互连通,常出现多个梗塞部位的不同临床表现。本病有幕下(中脑、小脑)幕上(丘脑、颞叶、枕叶)同时受损表现。脑干首端梗死的症状和体征包括意识障碍,瞳孔及眼球运动障碍等。大脑后动脉区梗死症状和体征包括视物不清,偏盲。中脑、丘脑的梗死发生率高,缺血症状常见且突出。41例患者中大部分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58.53%),表现为起病急,发病就出现昏迷,由昏迷、浅昏迷、嗜睡直至清醒。清醒后恍惚、淡漠、缄默,无动性缄默或去脑强直是特殊形成的意识障碍。波动性意识障碍为其特征,这是因为脑干上部上行性网状激活系统受损所致,即中脑和(或)丘脑板内核网状激活系统受累所致。内侧纵束受损可出现核间性眼肌麻痹和眼震,尚可出现“一个半综合征”;上丘水平眼球垂直运动中枢病变出现眼球垂直注视麻痹,眼球运动障碍及瞳孔异常为TOBS的另一主要症状。其机制为动眼神经核或根受损引起眼球运动障碍或动眼神经麻痹。肢体瘫痪10例(24.39%),部分遗留功能障碍。基底动脉深穿支和大脑后动脉分支缺血或闭塞致大脑脚,丘脑梗死时可产生偏瘫,丘脑梗死时瘫痪是水肿影响内囊所致,为不完全瘫痪,恢复较快,而偏身感觉障碍持续时间较长。视觉障碍(如偏盲、视物模糊)亦不少见,主要为单侧或双侧枕叶梗死。反应迟钝本组6例(14.63%):此为颞叶及丘脑受累有关��[3]�。因TOBS系后循环病变,故头晕、天旋地转,恶心呕吐为首发症状较常见。
  3.3 影像学表现 头颅CT、MRI检查显示累及基底动脉尖部5条血管供血区的2个以上梗死灶。常见部位为:丘脑、中脑、小脑、枕叶颞叶等。最大特征为双侧丘脑梗死,病灶为丘脑中心部位,成蝶形,对称性异常密度影。对于中脑、小脑,头颅CT不如MRI敏感;所以MRI是TOBS的最佳检查手段,对诊断及预后更有价值。本病有幕下(中脑、小脑)幕上(丘脑、颞叶、枕叶)同时受损或多部位左右交叉同时受损等特点,以中脑、小脑、丘脑受损为核心部位,是头颅MRI特征性改变��[4]�。
  3.4 诊断与鉴别诊断 患者具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意识障碍时间长,瞳孔异常,眼球运动及视觉障碍明显,而以头昏、眩晕为首发症状,无明显瘫痪、感觉障碍,是诊断TOBS必要条件。典型病例为急性起病,有丘脑、中脑、小脑、枕颞叶的不同症状,有特征性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性改变,如头颅CT或MRI证实以上部位2个或2个以上梗死灶即可确诊��[5]�。�
  本病需与大面积脑梗死、颅内感染性脑病和中毒相鉴别。个别昏迷与动眼神经麻痹同时出现易误诊为大面积脑梗死、头MRI检查正常者易误诊为CO中毒,应仔细询问病史、体检,发现与CO中毒不相符合之处;如起病急、年轻患者病前有感染史,易误诊为颅内感染,头颅MRI及腰穿可鉴别;原有糖尿病、慢支肺气肿等患者应及早检查排除其他并发症。
  3.5 治疗及预后 由于TOBS病因与缺血性卒中一致,故治疗应积极争取12 h内溶栓为主,辅以抗血小板聚集、抗纤、抗凝、脑细胞保护剂、清除自由基、脱水、保护胃黏膜、控制感染等多种治疗。�
  TOBS的预后与梗死部位、范围和侧支循环建立速度快慢有关,闭塞受累血管多,梗死面积越大,病情越重。一般说来,脑干上部梗死病死率明显高于大脑后动脉梗死。因此及早的明确诊断,积极地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有效的防范并发症的出现,对于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意义重大。�
  参 考 文 献
  [1] Caplan LR. 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 eurology,1980,30:72�75.
  [2] 朱林风.基底动脉尖综合征27例临床分析.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4,14(4):506�507.
  [3] 温清,王义兴,林勤郁,等.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医学综述,2004,10(12):747�749.
  [4] 张海鸥,吴军,陈准菁,等.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研究.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4,21(1):56�56.
  [5] 薛茜,邹玉安.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6,5(9):397.

推荐访问:基底 综合征 动脉 临床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wendaquan/fuliminzhenggongwen/2019/0417/80309.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