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 病因_长春地区196例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分析及防治

【www.zhangdahai.com--工会社团】

  新生儿黄疽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症状之一,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的临床现象,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发病原因较多。严重者可造成胆红素脑病,导致永久神经系统后遗症[1]。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复杂,早期干预尤为重要。我院于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间住院治疗的196名新生儿黄疸患者的发病及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6例均系本院2005~2011年住院治疗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其中男116例(59.2%),女80例(40.8%)。黄疸出现日龄≤7 d的患儿124例(63.3%),其中日龄≤24 h的患儿4例(2.0%);日龄>7 d的患儿72例(36.7%)。
  1.2 诊断 所有病例均于发现黄疽当日抽取静脉血测定胆红素,包括肝功能(ALT、AST)、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同时检测血常规。检测指标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2]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的要求。
  1.3 治疗与护理 入院后立即采用合理综合治疗方式:蓝光照射、肝酶诱导剂(口服鲁米那片)、静脉输入白蛋白、感染患儿控制感染、溶血患儿静脉输入丙球蛋白以阻断溶血,8例进行换血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给予更昔洛韦治疗。
  2 结果
  186例患儿经治疗黄疸于3~8 d内消退,血清总胆红素降至正常,随访无复发;4例患儿因直接胆红素升至84.3 umol/L(>66.7umol/L)而停止光疗,口服熊去氧胆酸及茵栀黄口服液长期治疗,1个半月随访,胆红素降至正常范围;5例患儿于就诊时出现核黄疸征象,治疗3~5 d黄疸好转,2例自动出院;1例黄疸患儿生后10 d,全身黄疸、肝肿大,诊断败血症合并化脓性脑膜炎,入院16 h即死亡,总治愈率94.9%。
  3 讨论
  本院研究中新生儿黄疸患者发病主要原因依次为由于感染因素、母乳因素、围产因素和溶血因素,发病率分别为38.26%,22.96%,19.90%和12.24%。病理性黄疸发病的首要原因是感染因素,包括:呼吸道感染、脐炎、化脓性脑膜炎、胎膜早破、肠炎、皮肤感染等。这些感染性疾病受分娩处理及产后新生儿护理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感染可以导致溶血,肝酶的活力降低,导致肝脏与胆红素相结合的能力降低,而导致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3]。抗生素治疗感染的同时会破坏肠道正常菌群,使肠肝循环增加,黄疸加重。母乳因素是本研究中病理性黄疸发生的次要病因。母乳性黄疸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由母乳因素引起的黄疽发生在3~8日龄,1~3周达顶峰。停喂母乳3~5 d后黄疽明显减轻,胆红素降至50%以上,防治母乳喂养造成的黄疸,应尽早增加液体摄入量,早喂养,刺激肠蠕动,以减少胆红素的吸收,如血清胆红素高于265.5 umol/L,可暂停母乳,胆红素下降50%可重新哺喂母乳。新生儿溶血病也是引起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之一,是因母亲的血型抗体通过胎盘引起胎儿、新生儿红细胞破坏。以ABO和RH溶血多见,其中ABO溶血占85.3%,多数经光疗,输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可控制,极少数需换血治疗;RH溶血占14.6%,病情较重,多需换血治疗[4]。产前母亲血型鉴定很重要,便于评估产后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全面的准备。
  相关研究认为围产期黄疸的主要原因是缺氧,占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的50.9%。缺氧会降低胆红素与白蛋白之间的联结力,增加血清胆红素。缺氧发生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降低,转移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速度和合成三磷酸尿嘧啶核苷葡萄糖脱氢氧酶受到阻滞,导致葡萄糖醛酸减少,使胆红素在肝脏中的结合受到影响,加重黄疸病情。本研究中围产期因素所占比例较文献记载低,与近年来分娩技术提高有直接关系。经过多年临床治疗观察,本人认为黄疸治疗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①蓝光照射时需要注意:a.蓝光照射后经皮测量值不能准确反映血中实际胆红素数值,应在蓝光照射后6 h再进行经皮胆红素检测。b.用不透光物体遮蔽患儿双眼及男婴外阴,避免损伤。c.光线的照射增加了患儿的不显性失水。增加液体的摄入。d.光照的刺激及排泄胆红素,可能造成患儿短暂腹泻和或皮疹。e.当结合胆红素超过4 mg/dL时,蓝光照射患儿可能发生青铜症,应停止照射,肤色可逐渐恢复。②静脉注射白蛋白主要针对早产儿和重症患儿,一次效果理想,不需要再次应用。③丙种球蛋白有免疫增强和免疫抑制的双重作用,在重症黄疸溶血早期应用,可以有效抑制溶血过程,4 h~6 h静脉输注1次。早期干预,争取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治疗和减轻病理性黄疽。降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崔焱,张宇侠,尹志勘,等.儿科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7.
  [2]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社,2003:269.
  [3] 张家骧,魏克伦.新生儿急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6:533.
  [4] 张刽,廖正辉.新生儿病理性黄疸112例病因分析.大理学院学报,2005,6(4):45.

推荐访问:黄疸 长春 新生儿 病因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wendaquan/gonghuishetuan/2019/0413/73072.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