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抗结核药物致多种药物不良反应1例报告_药品不良反应案例

【www.zhangdahai.com--计生公文写作】

  1病例资料      患者,女,46岁。因右腕关节肿痛2月,于2005年10月14日在外院经X线摄片、MRI等相关检查后,诊断为右腕关节结核可能,于2005年10月17日来本院就诊。2005年10月18日检查:肝、肾功能正常,血常规WBC 6.3×109/L,N 71.2%,RBC 4.46×1012/L ,HB 131 g/L,血沉33 mm/h,胸片示无活动性病灶。10月20日给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诊断性抗痨治疗。2005年11月2日出现流涕、咳嗽、无痰、继而出现畏寒、发热、伴寒颤,最高体温39℃,乏力、纳差。当天血常规WBC 1.8×109/L,N 40 .3%,RBC 4.5×1012/L,HB 132 g/L,肝功ALT 87 U/L(正常0~40),AST 113 U/L(正常8~40),急电患者嘱立即停用抗痨药物并速来院急诊。次日,患者来院急诊并收住留观室,血常规WBC 4.9×109/L,N 87%,HB 124 g/L;尿常规:WBC 3~8/HP,蛋白++++,胸片示两肺纹理增深。查体:神清,皮肤、巩膜无黄疸,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干湿�音,心脏、腹部无异常发现。予以抗感染(青霉素、左氧氟沙星),护肝、升白等治疗。11月4日WBC 1.38×109/L,N 29%,RBC�4.08×1012/L,HB 125g/L,尿常规正常。2005年11月5日WBC 2.8×109/L ,N 28%,ALT 190 U/L,AST 321 U/L,LDH 536 �U/L,α-羟丁酸脱氢酶250 U/L。2005年11月6日始体温降至正常,咳嗽好转,感恶心、纳差,肝、胆、脾、胰、肾B超检查未见异常。三对半:抗HCV-、抗HEV+、HBsAb+、余项-。2005年11月14日,WBC 3.92×109/L,N 52.5%,RBC 4.16×�1012/L, HB 124 g/L,肝功ALT 68 U/L,AST 33 U/L,停用抗感染[LL]治疗。11月15日出院随访,患者继续在外院护肝治疗。2006年2月20日外院检查肝功能正常,WBC 3.8×109/L,开始予力克肺疾、乙胺丁醇抗结核治疗,服药第二天后出现发热。3月11日改异烟肼、乙胺丁醇,服后次日又发热,即停用乙胺丁醇。4月26日改服力克肺疾、左氧氟沙星,5月16日加服利福喷丁,无发热现象,白细胞和肝功能正常。因患者不良反应严重,未再试服利福平和吡嗪酰胺。
  
  2讨论
  
  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患病后血常规、肝功能均正常,服用抗结核药物13 d后引起严重的白细胞尤其中性粒细胞减低,以致引发呼吸道感染,同时伴有肝功能损害,停抗痨药后对症治疗,白细胞、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此后试服乙胺丁醇引起发热,但肝功能正常。本例为多种抗结核药物致多种药物不良反应,且反应剧烈凶险,幸亏及时采取果断有力措施,才得以化险为夷。
  抗结核药物可引起多种药物不良反应,诸如发热、皮疹、白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尿酸增高、胃肠道反应等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均可能引起白细胞降低,肝功能损害。现行抗痨方案开始阶段往往采用4~5种药物联合应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能增多。因此,医务人员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对药物不良反应保持高度警觉,必须定期监测血象、肝功能变化,以便及早发现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产生严重后果。
  (收稿日期:2007-06-21)

推荐访问:药物 多种 不良反应 报告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wendaquan/jishenggongwenxiezuo/2019/0330/4493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