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例梅核气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临床分析】 梅核气吃哪两个中成药

【www.zhangdahai.com--计生公文写作】

  【摘要】目的观察辨证分型治疗梅核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梅核气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进行治疗。结果痊愈82例(45.6%),显效50例(27.8%),好转36例(20.0%),总有效率93.3%。结论辨证分型治疗梅核气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梅核气;辨证分型
  【中图分类号】R2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555[2007]03-0038-02
  梅核气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其基本病机为痰气交阻,凝结于咽喉部所致。梅核气类似现代医学中的咽部神经官能症、癔球或咽异感症[1],如有梅核塞于咽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故名。其病与七情郁结,气机不利有关。以妇女为多见。其临床特点如何梦瑶所述:“咽喉中有物不能吞吐,如毛刺,如絮、如梅核。”现代医学称此病为咽喉神经官能症。此病病程长,多见于女性。《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云:“妇人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此后历代医家多宗于此。但证之临床,则变化多端。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意识到采用一方治一病有一定局限性,故依据不同兼症辨证分型治疗梅核气,效果优于单方治疗,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80�例患者均为在我院门诊就治患者。男68例,女112例,男性多有吸烟史;年龄最大者57岁,最小者33岁,平均年龄44岁;病程最长者5年,最短者半月;起病均与精神因素有关,多由情志不畅,忧思多疑而诱发,症状的轻重每随情绪波动而变化;按中医辨证分型,气郁痰阻型80例,气逆痰阻型36例,痰热互结型46例,痰瘀互结型18例。
  1.2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梅核气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2]。患者自觉咽喉中有异常感觉,如有物梗,咯之不出,吞之不下,没有疼痛,不碍饮食。其症状每随情志之波动而变化,时轻时重。检视咽喉,并无异常,或虽有变异,亦甚轻微。全身症状,患者每见精神抑郁,诸多疑虑,胸胁胀满,纳呆,困倦,消瘦,便溏,妇女常见月经不调,舌质暗滞,脉弦。
  证候分析:肝经经脉上行于咽喉,情志抑郁则伤肝,以致肝郁气滞,经络之气不舒,随经上逆,结于咽喉,故有如梅核之气而无其形,肝病及脾,以致肝郁脾滞,津液不得输布,积聚成痰,痰气循经互结于咽喉,故咽喉中如物梗阻,咯之不出,吞之不下,且不碍饮食。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故其症状,每随情志之波动而变化,时轻时重。因其为无形之气,故检查时并无异常。
  情志所伤,肝失调达,故见精神抑郁,诸多疑虑;足厥阴肝经之脉,循经胁肋,肝气郁滞,故见胸胁胀满;肝气乘脾,脾虚失于健运,故见纳呆,困倦,消瘦,便溏;肝藏血,肝郁气滞,则血脉瘀阻,故见妇女月事不调。舌质暗滞,脉弦也是肝气郁结,气机不利之表现。
  
  2治疗方法
  2.1气郁痰阻型用半夏厚朴汤加味:半夏12g厚朴10g茯苓15g柴胡12g郁金12g香附10g白芥子10g桔梗6g甘草6g生姜10g。
  2.2气逆痰阻型用旋覆代赭汤合二陈汤加减:旋覆花10g代赭石15g半夏12g茯苓15g陈皮15g党参12g白术10g炙甘草6g大枣4枚。
  2.3痰热互结型用大柴胡汤加减:柴胡厚朴黄芩栀子夏枯草白芍瓜蒌川贝各15g香附10g海浮石20g甘草10g。若为阴虚痰热互结,兼见失眠多梦,口干者,用一贯煎合百合地黄汤加减:生地10g麦冬15g玄参15g百合10g瓜蒌15g川贝15g旋覆花15g枇杷叶12g酸枣仁柏子仁15g。
  2.4痰瘀互结型用香附12g�郁金12g半夏12g厚朴10g当归15g川芎12g红花10g丹皮15g赤芍15g马勃10g射干15g贝母12g。以上各方均每天1剂,水煎,日服2次。7剂为1疗程,其中服药1个疗程者39例,两个疗程者28例,3个疗程者16例,4个疗程者7例,观察期为半年。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参照1986�年全国中医耳鼻喉科学术会议制订的疗效标准[3]。痊愈:咽部异物感,堵塞、粘附感等症状消失。显效:上述症状基本消失,偶有症状出现,但时间短,易忽略。好转:症状较前减轻,咽部感到轻松。无效:同治疗前无改变。
  3.2治疗结果本组180�例中痊愈82�例,占45.6%;显效50例,占27.8%;好转36例,占20%;无效12例,占6.7%;总有效率93.3%。
  
  4讨论
  《仁斋直指方》描述本病云:"七情气郁,结成痰,随气结聚,坚大如块,在心腹间或塞咽喉,如梅核、粉絮样,咯不出,咽不下。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病理为七情郁结,肝失条达,致气机不和,气血失调。肝气横逆犯脾,脾失健运,痰湿内生,痰气交结上逆,郁结于胸膈之上,如梅核塞咽,肉块梗喉,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若久郁化火伤阴,则可出现阴虚火旺之证。梅核气的病机症结在于气郁痰凝,而气郁为病之本,主要病位在肝。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人之脏腑、经络、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全赖气的升降出入,若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则郁而为病。痰凝为病之标,气机失常,脏腑功能失调以致肝郁脾虚,运化失司,津液代谢障碍,以致水湿内停,凝而为痰。痰之形成又可随气走窜,如果痰阻于咽喉则致斯病。宋《仁斋直指方》指出:“梅核气者,窒碍于咽喉之间,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如梅核之状是也。始因恚怒太过,积热蕴隆。乃成历痰郁结,致有斯疾耳。”还说“男女或有胸喉间梅核之恙者,触事无怒,饮食勿冷。”《医宗金鉴》指出“梅核气,盖因内伤七情,外伤寒冷所致。”可见本病的主因是内伤七情,气逆痰结;外感风邪是此病的诱因。临床上梅核气的病势演变又因年龄、体质、病程等因素不同,变化各异。肝气不舒,可横犯中土,脾不健运,痰浊内停,胃气不降,逆而上行,而气机不畅不但不能生津反而生痰,气有余或痰蕴久皆可化火。气为血之帅,气滞不行,血行不畅,又可致瘀。所以从病势的演变看,影响的脏腑多见脾胃,致病的因素不独为痰,还可挟火、兼瘀。故辨证分型治疗,驭繁为简,临床疗效满意。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辨证 临床 中医 治疗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wendaquan/jishenggongwenxiezuo/2019/0404/5470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