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等密度病变的CT临床观察】ct肝脏密度减低严重吗

【www.zhangdahai.com--科学科技公文】

  [摘要] 目的:观察肝脏等密度病变的CT表现,分析其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收治的62例肝脏等密度病变患者,均经CT平扫与增强扫描,并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结果:根据病灶的个体特点,大部分肝脏等密度病变经CT增强扫描后,各有不同的影像表现。结论:CT增强扫描,在对肝脏等密度病变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肝脏;等密度病变;CT增强价值
  [中图分类号] R44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3(c)-086-02
  
  肝脏等密度病变是CT检查中常见的病症之一,其中属良性占位性病变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肝脏病灶与肝实质两者之间的密度差异决定了病灶的检出率,这种差异在CT平扫时较小,特别是对较小的占位性病灶,由于等密度而造成漏检的概率较大。本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了62例肝脏等密度病变的患者,经过手术或经皮肝脏穿刺采集标本,并经CT增强扫描诊断。现对患者CT增强扫描的征象进行分析,重点探讨肝脏等密度病灶的CT增强扫描特征,以提高对此类疾病诊断的准确性[1-2]。
  1 资料与方法
  本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了62例肝脏等密度病变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1例,年龄37~68岁;女性患者21例,年龄42~72岁。其中肝细胞癌25例,肝腺瘤32例,肝母细胞瘤1例,局灶性结节增生4例。所有患者均使用西门子双排螺旋CT机进行检查。检查前30 min口服2%泛影葡胺500 ml,扫描前再服用500 ml,分别行平扫与增强扫描。扫描范围自膈顶至肝下缘。增强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以3 ml/s的速度经肘前静脉注射碘海醇90~100 ml,注射开始后平均30 s行动脉期扫描。70 s时行门静脉期扫描,5 min为延迟期。
  2 结果
  2.1 肝腺瘤
  CT平扫时均为单发、球形肿块,其密度接近于正常肝实质,边界清晰。注射造影剂后,动脉期瘤灶明显强化高于正常肝组织,周围可见透明环,门脉期变为等或低密度灶。
  2.2 肝母细胞瘤
  CT平扫时提示肿瘤较大,并呈等密度。增强扫描时肿瘤的密度要低于周围正常肝脏的密度。
  2.3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
  CT平扫为等密度,中央可见星芒状低密度区,病灶因发生于肝脏游离缘致肝表面轮廓局限性突起而被发现。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呈均匀性高密度强化,门静脉期变为等密度,最后呈低密度。病灶中心的瘢痕组织始终无强化呈低密度区。
  2.4 肝细胞癌
  CT平扫因病灶较小且呈等密度而无异常发现。CT增强时,在动脉期表现为全瘤均匀或不均匀的圆形、类圆形强化灶;门脉期,病灶密度速降至低于或等于同层正常肝组织,呈现出“快进快出”的特征[3]。
  见表1。
  3 讨论
  3.1 肝腺瘤
  肝腺瘤患者通常无明显的阳性体征及临床症状,是一种肝细胞起源的良性肿瘤,常见于生育期的妇女,与长期口服避孕药有密切关系。术前与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及分化较好的肝细胞癌很难鉴别,肝腺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密切相关。其CT平扫表现为略低或等密度,可能因肝腺瘤细胞与正常肝细胞相似,与瘤细胞体积略增大有关。CT增强扫描动脉期全瘤强化显著,甚至达到同层主动脉的强化密度,平衡期呈等或低密度。肝腺瘤通常为单个、球形肿块,有包膜,分界清晰。病灶内可以发生坏死、出血及脂肪变性,囊变与钙化少见。结合临床无肝硬化背景,甲胎蛋白定性检查为阳性,以及青年女性,有长期口服避孕药历史者,应高度怀疑肝腺瘤的诊断。
  3.2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是肝内肿瘤样病变,通常是由血管、肝细胞、库普弗细胞及胆管等组成的增生性肿块,表现为星芒状纤维瘢痕组织为核心向周围辐射分布,组织分隔内含增生的胆管与血管腔[4]。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表现与肝腺瘤极其相似,两者需进行鉴别。肝腺瘤多有长期口服避孕药病史,且多有包膜。有时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在CT平扫时仅表现为等密度病灶中出现瘢痕组织低密度区,这时需与纤维板层型肝细胞癌鉴别,后者密度多不均匀,边缘部可见一层较厚的纤维包膜。值得指出的是,病灶中央瘢痕表现的星芒状低密度,不是局灶性结节增生所特有[5-6]。
  3.3 肝细胞癌
  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CT扫描时通常呈低密度,少数呈高密度或等密度,而等密度肝细胞癌单行CT平扫容易漏诊。等密度肝癌CT平扫检查通常无特征性表现,增强CT可以提高密度差异,提高诊断率[7]。增强扫描时大部分可以表现出特征性的CT征象,增强早期为均匀或不均匀性高密度强化,病变范围缩小,持续时间短,境界由模糊变清晰;之后,强化灶迅速降为低或等密度,时间密度曲线呈速升速降型,即对比剂为“快进快出”的特征性表现。
  3.4 肝母细胞瘤
  肝母细胞癌是恶性、较少见的肝脏肿瘤,常见与儿童及婴儿[8]。早期发生转移常会累及局部肺、脑、淋巴结。肝母细胞瘤肿瘤呈单一肿块,边界清晰,少数为多个结节,略带黄色,甲胎蛋白常有升高。
  肝脏CT增强扫描有助于肝脏等密度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提高肝脏小病灶的检出率,有利于减少病灶的漏诊与误诊,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检查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许达生,陈君禄,黄兆民.临床CT诊断学[M].广州:广州科技出版社,1998:12.
  [2]黄绍权,刘永斌.等密度肝癌的CT诊断探讨[J].放射学实践,2006,21(4): 384-386.
  [3]曹丹庆,蔡祖龙.全身CT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4.
  [4]宋其海,赵瑞峰,孙静波.肝脏等密度病变CT分析[J].医学综述,2010,16(15):2391.
  [5]刁显明.156例肝脏损伤CT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0(10):82.
  [6]张闽光.CT测量肝硬化肝脏大小的研究[J].肝脏,2010(2):89.
  [7]陆蓉.肝脏淋巴癌:动态增强CT的诊断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9, 28(2):62.
  [8]姜小平,魏登鹏,杨兴民,等.等密度肝癌的漏诊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华实用医学,2003,4(10):46.
  (收稿日期:2010-12-2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病变 肝脏 密度 临床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wendaquan/kexuekejigongwen/2019/0420/84118.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