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肝和胃丸反流性食管炎_舒肝和胃健脾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0例

【www.zhangdahai.com--其他公文】

  [摘要]运用舒肝和胃健脾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0例,并与西药对照组进行30例以奥美拉唑、雷尼替丁治疗,均治疗两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反流性食管炎治疗以舒肝和胃健脾为治则,配合辩证用药,疗效满意。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舒肝和胃健脾
  [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1-0135-02
  笔者自2001年以来用舒肝和胃健脾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治疗组60例,其中门诊50例,住院10例,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3的,治疗组中男24例,女36例。年龄30~35岁2例,36~45岁18例,46~60岁30例,60~68岁10例。对照组30例中男13例,女17例,30~35岁5例,36~45岁8例,46~49岁15例,50~70岁2例,所有病例无胃肠手术史,全部经纤维胃镜确诊,其中2例患胆囊结石。
  
  1.2 诊断标准
  
  1.2.1 反流性食管炎,有典型的反流症状,临床表现以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样疼痛、咽下困难、胃食管反流为特点,严重者可出现食管粘膜糜烂而出血。
  
  1.2.2 食管酸滴试验阳性。
  
  1.2.3 内镜检查:内镜检查可以诊断食管炎的程序及除外肿瘤和其它疾病。内镜下可分为五级,0级为正常粘膜;Ⅰ级指胃食管交界以上的食管下段有一个或几个非融合性病变,表现为充血或伴有渗出;Ⅱ级指融合性病变,但尚未弥漫成环周,表现为充血、糜烂和渗血;Ⅲ级指病变弥漫环周,表现为糜烂和渗出;Ⅳ级指慢性病变,可表现为溃疡、狭窄、Barrett食管,常有局部组织增生,呈息肉状,活体组织检查是除食管癌的最好方法。
  中医辩证根据消化科制定的临床诊治分为肝胃不和型30例,肝胃郁热型20例,脾胃虚弱型8例,痰气交阻型2例。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舒肝和胃健脾治疗。方药组成;柴胡10g、白芍15g、枳壳10g、甘草10g、乌贼骨15g、陈皮15g、清半夏g、香附10g、浙贝母5g。加减气滞血瘀加丹参15g、元胡15g、理气活血;兼有痰湿加苍术10g、白蔻仁10g、燥湿化痰;反酸重加煅瓦楞子15g、浙贝母5g、海螵蛸10g;烧心重加吴茱萸5g、黄莲6g、清泻胃热;嗳气频繁者,加沉香6g、代赭石15g、理气降逆;胸骨后疼痛加元胡15g、川楝子10g、枳壳5g、宽胸止痛。每一剂以400ml水煎到150ml,复煎300ml水煎到150ml,2煎相混分2次口服。对照组雷尼替丁150mg,每日2次早晚空腹口服,奥美拉唑20mg,日1次口服。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以服药四周为一疗程,二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显效:主要症状消失,次症消失或基本消失,胃镜复查炎症消退或基本消退。有效:主症减轻,胃镜复查炎症范围缩小1/2以上,且逐渐减轻。无效:主症无减轻,胃镜检查无好转或加重。
  
  3.2 治疗结果:治疗组60例,痊愈35例,显效18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65%,显效和有效占多数。西药对照组30例,痊愈12例,显效5例,有效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
  
  4 病案举例
  
  孙某,男,48岁,2002年10月10日初诊。主诉:胸骨后烧灼痛4个月,2002年5月底,因情绪不畅后,常胸骨后烧灼痛,伴上腹疼痛、嗳气、吐酸、恶心作呕、口苦,自服胃乐新、雷尼替丁,症状减轻。但每因饮食不节或情志不畅上症发作。近一个月餐后痛甚,胃纳一般,大便干,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B超示:肝胆脾未见异常,胃镜和食管下段充血,伴有渗血,胃底粘膜充血水肿,现两处小糜烂灶,幽门口见黄色胆汁返流,十二指肠球部粘膜充血,HP(+)。西医诊断: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诊断为胃痛,证属肝胃不和。治宜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处方:柴胡10g、白芍15g、枳壳10g、甘草10g、乌贼骨15g、陈皮15g、清半夏10g、香附10g、浙贝母5g、川楝子15g、干姜10g、党参20g、金钱草15g、公英20g,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服,连服8周后复查胃镜,镜下示:食管粘膜正常,胃底粘膜正常,幽门口未见黄色胆汁反流,十二指肠球部粘膜正常,无胸骨后烧灼痛,无嗳气吞酸,胃纳好,二便可,临床治愈。
  
  5 体会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失调或幽门括约肌的关闭功能不全,反流食管引起食管粘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等炎性改变以及食管功能障碍的疾病。本病的好发部位在食管中下段,以下段为最多。反流性食管炎40~60岁多为常见。本病当属于中医学的“噎膈”、“胸痛”、“吐酸”等症证范畴。中医认为本病主要由肝胃不和、胃气上逆或脾胃不健、肝木乘土所致。肝气随脾而生,和胃而降,肝木疏土,助其运化,脾土营木,成其疏泄之用;肝疏泄失调,常易犯胃,而发本病。脾胃受损虚弱时,胃失和降,气机不利,肝胃气逆故腹胀嗳气,所以“肝胃不和”贯穿始终,治疗以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为主。本方中柴胡、枳壳、香附合用疏肝和胃;半夏、陈皮、甘草、干姜、党参温中健脾降逆;乌贼骨、浙贝母制酸;金钱草清热、利胆、不伤胃,使胆汁下行。诸药配伍,共奏疏胆理气和胃之力,使肝气得舒,胆汁得降,幽门括约肌功能恢复正常,从而使食道粘膜及胃粘膜得以修复。说明舒肝和胃健脾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确有较好的疗效。
  

推荐访问:法治 健脾 食管炎 疗反流性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wendaquan/qitagongwen/2019/0311/9152.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