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门诊【儿科门诊抗感染药物使用分析】

【www.zhangdahai.com--乡镇街道公文】

  【摘要】 目的 调查本院儿科门诊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评价使用合理性,为临床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2006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儿科门诊西药处方,调查抗感染药物处方,对抗感染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抽取处方11 367张,其中使用抗感染药物处方7 063张,占处方总数的62.14%。抗感染药物联用处方2 099张,占抗感染药物处方的29.72%。静脉注射用抗感染药物3 280张,占46.44%。呼吸系统疾病使用抗菌药物处方6 692张,占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的94.74%。消化系统疾病使用抗感染药物处方371张,占抗感染药物处方的5.25%。结论 抗感染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在药物联合应用方面存在不足,有待提高。
  
  抗感染药物系指具有杀灭或抑制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可以口服、肌内注射、静脉滴注等全身应用的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和喹诺酮类药以及其他化学合成药(异烟肼、甲硝唑、呋喃妥因等)[1]。小儿时期的生理、解剖及免疫特点使小儿易患呼吸系统等感染性疾病,抗感染药物在儿科的应用较为普遍。笔者调查儿科门诊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就使用合理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200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儿科门诊处方11 367张,其中使用抗感染药物处方7 063张。主要统计处方
  中抗感染药物的名称、剂量、给药途径、联合用药、合理应用等情况。
  
  2 结果
  
  2.1 抗感染药物使用品种 随机调查的11 367张处方中,使用抗感染药物处方为7 063张,占总处方数的62.14%。呼吸系统疾病使用抗感染药物处方6 692张,占使用抗感染药物处方的94.74%。消化系统疾病使用抗感染药物处方371张,占抗感染药物处方的5.25%。使用的抗感染药物包括抗菌药、抗病毒药、抗真菌药及抗感染植物药,共涉及27个品种。见表1。使用频率较高的依次有阿奇霉素、头孢克肟、乙酰吉他霉素、穿琥宁注射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哌酮钠、阿洛西林钠等。除庆大霉素用于呼吸道疾病的患儿雾化吸入外,本院儿科偶尔应用儿童禁用或慎用的氨基糖苷类或喹诺酮类药物,如17岁腹泻患者给予口服诺氟沙星1例,腹泻患儿口服庆大霉素注射剂1例。�
  
  2.2 抗感染药物使用途径 抗感染药物使用途径有口服、口含、静脉滴注、雾化吸入、外用等方式。其中,静脉给药处方3 280张,占46.44%,口含方式给药的药物为乙酰吉他霉素口含片(773例),雾化吸入方式给药的主要为利巴韦林注射剂(153例)和庆大霉素注射剂(12例),外用给药主要为制霉素片,碾碎后涂抹患儿口腔。
  2.3 抗感染药物联合使用和序贯使用 7 063张使用抗感染药物处方中,一张处方开具2种及2种以上抗感染药物者2 099张,其中联合使用1 678张,包括:①全身用药局部用药联合:共508张,其中利巴韦林、庆大霉素雾化吸入联合一种全身用药56例,乙酰吉他霉素含片合并一种其他抗感染药物452张;②抗菌药与抗病毒药联合: 共118张; ③抗菌药与抗
  感染植物药联合:共983张;④不同种类抗菌药联合:共69例,主要为β内酰胺类联用大环内酯类。�
  序贯使用 421张,其中,注射用三代头孢菌素+口服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克肟)98张,注射用青霉素类(阿洛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06张,注射用β内酰胺类+不同类β内酰胺药物口服58张,阿奇霉素注射液+阿奇霉素片或颗粒剂144张,注射用大环内酯类+另一种口服大环内酯类9张,其他6张。
  
  3 讨论
  
  3.1 抗感染药物使用品种 目前因呼吸道感染而就诊的例数居门诊患儿之首,但并非100%有指证应用抗生素。如上呼吸道感染、细支气管炎等90%以上为病毒感染,如无继发的细菌或支原体感染,不宜给予抗生素,抗生素既不能缩短疗程,也不能有效地预防继发性细菌感染。因此对症治疗为首要措施,包括充分休息、补充水分、退热、减轻卡他症状及保持呼吸道通畅等[2]。本院儿科抗感染药物处方占总处方的62.14%,高于卫生部要求的50%以下的标准[3]。�
  调查发现广谱、高档次抗菌药使用较多,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及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克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用药比例占β内酰胺类的67.30%(2 466/3 664),用药过于求稳。�
  大环内酯类药阿奇霉素因无需皮试,每日用药仅1次,疗程短等优势,在呼吸系统疾病经验治疗中成为首选,用量较大。�
  抗感染植物药中药注射剂穿琥宁应用较普遍。穿琥宁为爵床科植物穿心莲提取物-穿心莲内酯经酯化、脱水、成盐而制成的精致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单钾盐。穿心莲内酯无直接的抗菌作用,对某些感染有效,可能是由于增强机体的吞噬细胞功能及退热、消炎作用的缘故。对急性菌痢疾、肠炎、扁桃体炎、腮腺炎、咽炎、气管炎、轻症肺炎以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等有一定治疗作用[4]。适用于病毒性肺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近年来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备受关注,而穿琥宁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报告也不断增加[5],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的《药品不反应信息通报》(第三期)提示,有关穿琥宁注射剂的可疑不良反应有药疹、血管性刺激疼痛、胃肠不适、呼吸困难、寒战、发热、过敏性休克、血小板减少等,因此在今后的使用中应引起临床医师、药师的高度关注。
  3.2 抗感染药用药途径 采用静脉注射方式给药的抗感染药物百分比为46.44%,儿童因其自身的生理、免疫特点,一般起病急,进展快,静脉给药因起效快,患儿易被动接受,不仅成为医师处方的依据,而且也成为许多家长主动要求输液的理由,这也造成了儿科静脉给药比例居高不下的原因。而静脉给药的安全隐患尚未引起广大医师、家长的重视。上呼吸道感染局部用药如口含片或雾化吸入可保持口咽部或气管、支气管局部药物浓度较高,起到杀菌作用,且应用方便,受到医师和患儿及家长的喜爱,但就其疗效和安全性尚缺少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3.3 联合用药及序贯疗法的合理性 本院儿科抗感染药物的联合应用比例23.90%,全身用药联合局部用药,抗菌药联合抗病毒药,抗菌药联合抗感染植物药,以及抗菌药物之间的联合应用,呈现了多面出击的态势,这反映了医师对感染性质不能确定,在细菌或病毒培养鉴别无法实施情况下,经验用药求全求稳的心理。根据《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只有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复杂感染等需联合用药[4]。而国内儿科门诊抗感染药物的联合应用十分普遍,已有报道的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比例大约为9.29~62.1%[6-10],抗病毒药联用抗菌药物的比例为19.81~41.7%[8-9]。�
  调查显示临床医生对抗菌药物静脉给药继以口服的序贯疗法有较多的运用,序贯疗法在减轻患儿痛苦、节约医疗费用、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调查发现存在不符合序贯疗法的联合用药现象[11],如,青霉素类阿洛西林钠注射后继以口服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克肟,注射氨曲南后继以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需要临床医师进一步掌握抗菌药物序贯疗法的应用技巧。�
  综上所述,本院儿科门诊处方抗感染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在联合用药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与类似报道中的情况相似,是我国在抗感染药物应用方面广泛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医师提高诊疗水平,提高用药能力,也急需有效的政策干预。�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57.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委会.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试行)(下部分).中华儿科杂志,2001,39(6):379.
  [3] 胡昌勤.抗生素在滥用与支链监控之间游离.中国处方药,2005,12(12):21-22.
  [4]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4.
  [5] 黄秋明,朱雯雯,赵君.172例穿琥宁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分析.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8,17(2):98-100.
  [6] 汪洋.我院儿科门诊抗生素使用分析.安徽医药,2007,11(1):80.
  [7] 金卫.我院儿科门诊处方抗菌药物的利用分析.广东药学,2005,15(6):50.
  [8] 毛晓冬,吴静.我院儿科门诊用药情况分析.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6):2152.
  [9] 谭秋荣,李莉明.4392张儿科门诊处方用药分析.中国药业,2007,13(9):39.
  [10] 黄丽萍,王秀珍,简碧红,等.门诊儿科处方的调查和分析.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6,1(6):29.
  [11] 贾东岗,雷招宝.抗生素的序贯疗法及其进展.药学实践杂志,2004,22(3):144-147.

推荐访问:儿科 门诊 药物 抗感染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wendaquan/xiangzhenjiedaogongwen/2019/0405/57083.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