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最佳恢复期 中医药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68例体会

【www.zhangdahai.com--信访维稳公文】

  【中图分类号】R730.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185-1672(2009)-04-0291-02      【摘要】目的临床探索中医药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治疗方略。方法用补阳还五汤为主方加减,益气活血、祛瘀通络法治疗为主,辅以针灸康复按摩与推拿综合疗法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68例。结果基本治愈28例,好转3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1.18%。结论临床实践证明,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针灸、按摩综合疗法,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中风
  
  治疗中风又叫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组急性脑血管病的总称。以突然昏倒,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它包括现代医学的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塞、脑栓塞,原发性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病,常伴有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等后遗症。中风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患中风后,大部分患者都遗留偏瘫,不仅由于生活不能自理给患者带来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更大负担,如何能使瘫痪肢体恢复功能,是患者及家属最迫切的愿望。在恢复期内及时有效地治疗是促进病体康复,减少后遗症、降低致残率的关键。近年来,我院以综合疗法为主,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针灸、按摩疗法,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68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本院内科门诊治疗的中风恢复期患者,共68例,其中男43例,女25例,平均年龄66岁,脑出血19例,脑梗塞46例,脑栓塞3例,病程在3个月之内46例,平均半年左右。均病情稳定,处于中风恢复期。
  1.2治疗方法
  1.2.1中药治疗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一侧肢体偏瘫、头晕、口眼歪斜、言语不利等症状。以益气活血、祛瘀通络法治疗为主。以补阳还五汤为主方加减:黄芪30~60g,当归、赤芍、川芎各10~20g,桃仁、红花各10~15g,全蝎、地龙各10g,蜈蚣3条。伴心悸失眠加龙骨、牡蛎、远志;伴头晕加天麻;便秘加火麻仁;肾阴虚加黄精、枸杞子;肾阳虚加杜仲、海马、菟丝子。每日一剂,早晚分二次服,连服10天为一疗程,一般1~5个疗程。如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分别给予降糖、降压等对症治疗。
  
  1.2.2针灸康复上肢不遂针灸肩肩、曲池、外关、合谷、中渚;下肢不遂针灸环跳、秩边、阳陵泉、足三里、解溪、太冲;病久上肢可配大椎,下肢可配腰阳关,酌情补泻。均针灸患侧,每日一次,15~20天。
  1.2.3按摩与推拿患者俯卧位,按压背部天宗、肝俞、胆俞、膈俞、肾俞、秩边,再用滚法松解之。患者侧卧位(患侧在上)用擦法、滚法治疗患侧部位。用拿法治疗患肢的软组织。点穴,如膝眼、委中、承山、伏兔、风市、解溪等。最后以搓法而结束。
  2结果
  2.1疗效评价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1]�。基本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肢体语言功能恢复较好,行动恢复正常,基本能独立生活。好转:症状减轻,肢体语言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能扶杖行动,或基本生活能自理。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善。
  2.2治疗结果基本治愈28例,好转3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1.18%。
  3病案举例
  刘某,男,67岁,农民,因神志模糊,语言不利,右侧肢体瘫痪经住院治疗35天好转出院,留有右侧肢体活动不灵。于前天独自外出时自觉头晕,全身乏力,四肢麻木,尤右侧肢体活动不便,无法回家,再次送院治疗。查体:BP:150/104mmHg,p80�次/分,�R、T正常,神志清醒,语言不清,口眼略歪,面色萎黄,神疲倦怠,右侧上下肢肢体肌力为1级,舌质淡紫,苔薄白,脉细数,中医诊断:中风后遗症,症属气虚血瘀,经脉瘀阻。治宜: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佐以化痰熄风。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生黄芪30g,当归10g、赤芍1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地龙10g,天麻10g、钩藤15g、川牛夕10g、石菖蒲10g、僵蚕10g,石决明15g,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早晚温服,配合针灸、按摩治疗20天,在床上能四肢活动及翻身,在家人扶助下能下床活动,BP:140/88mmHg,上方略作调整,巩固治疗20天,头晕、右侧肢体活动不便等症状减轻,右侧肢体肌力恢复至3级,半年后随访追踪,患者上述阳性症状基本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能独立生活。
  4体会
  中风病位在脑,脑有淤血。《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头者精明之府。”说明头脑是精髓和神明高度集聚之处。中风之巅疾,精神意志及肢体知觉运动失去常态。《金贵要略》说:“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僻不遂;邪在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说明中风后,不仅有半身不遂,还伴有口眼歪等症状。中风恢复期是指发病2周或一个月至半年内,此期是中风患者康复的最重要时期。此时期治疗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康复。中风多以气虚血瘀为主要临床表现。由于气虚不能运血,气不能行,血不能荣,气血瘀滞,脉络痹阻,而致肢体废不能用。因此,及时应用补气活血治疗是极为重要的。
  “补阳还五汤”是清代名医王清任所创气虚血瘀理论的代表方剂。常用于中风后遗症,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偏瘫、截瘫,或上肢或下肢痿软属气虚血瘀者。载于王氏著《医林改错》,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苔白脉缓或脉细无力为证治要点。王氏认为由于元气亏虚,不能达于血管,使血管无气、血瘀停留,而产生诸多中风后遗症,因此其病机为气虚血滞、瘀阻脑络。气虚为本,血瘀为标。本方重用生黄芪为君药,大补脾胃中气以资化源,固摄经络真气,以节散流,使气旺血行,祛瘀不伤正气。当归尾活血养血、化瘀而不伤血为臣药。川芎、赤芍、桃仁、红花为佐药,以助当归尾活血祛瘀之力,地龙通络,性善走窜,可增强全方补气通络功效,使药力周行全身。诸药合用,则气旺血行,瘀消脉通,筋脉濡养,痿废缓缓康复。本方证是由于气虚血瘀所致,以正气亏虚为主,故生黄芪用量宜重,祛瘀药宜轻。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芪能增加脑组织葡萄糖含量,保护脑细胞,促进脑复苏[2]。当归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抗氧化、清除自由基、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3]�。川芎可改善脑循环,使脑血流量显著增加,有抗血栓形成作用[4]。赤芍有明显的抗凝血及抗血小板聚集作用[5]。经临床验证,疗效确切。补阳还五汤使用时,以病人清醒,体温正常,脉缓弱者为宜。需久服缓治,疗效方显。愈后还应继续服用一段时间,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现代医学认为,针刺对脑缺血后的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可减轻脑水肿,可抑制缺血性神经元凋亡,提高缺血后脑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合成或释放。中风恢复阶段,以经络病变为主,应配合针灸治疗,直接作用于经络,越早接受中医针灸施治,其预后越好,自主意识恢复越早,后遗症越轻、越少。针灸选穴以太阴、阳明经穴为主,太阴、阳明气血充足,能使肢体肌肉运动如常,针灸疏通经络,取穴于太阴、阳明,既可扶正,又可祛邪。
  中医按摩对本病各型均有一定效果,其中对脑梗塞疗效明显、恢复较快。按摩一般在出血性脑血管意外发生一个月后进行,但对于缺血性脑血管意外者,待血压和病情稳定后立即进行按摩治疗和活动锻炼,即使在发病48小时内严重昏迷患者,也应开始肢体被动活动并勤翻身。按摩治疗中风具有双向调节包括溶栓止血作用可解除颈脑血管痉挛和降低颅内压等。临床实践证明,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针灸、按摩综合疗法,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朱文峰.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99
  [2]陈朝凤,谭宝璇,陈洁文,等.黄芪和川芎对心脑组织葡萄糖代谢水平的影响.新中医,1999,31(9):35
  [3]丁安伟,徐立,马红,等.现代中药临床手册.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53-354
  [4]李国庆,王林静,叶健,等.中医药防治缺血性脑中风的研究概况.吉林中医药,2002,22(4):57-59
  [5]刘超,王静,杨军.赤芍总甙活血化瘀作用的研究,中药材,2000,23(9):557-560
  
  (收稿日期2009-12-14)(编辑龚少菁)

推荐访问:恢复期 中风 中医药 患者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wendaquan/xinfangweiwengongwen/2019/0309/4954.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