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及预后 缺血缺氧性脑病CT

【www.zhangdahai.com--信访维稳公文】

  【摘要】目的评价C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对5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明确围产期窒息史及临床症状的患儿进行CT检查及随访。结果本组50例HIE中,轻度30例,中度13例,重度7例,2例合并脑出血,死亡1例。结论CT对明确HIE的范围、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对临床早期干预治疗,降低后遗症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是由围产期缺氧窒息所致的脑部缺氧缺血性损伤,HIE不仅严重威胁新生儿身体健康,也是造成伤残儿童的最常见病因之一。本病只依据临床症状较难确诊,而CT却能提供准确诊断,对指导临床早期治疗及推测其预后有一定意义,本文收集50例HIE病例,综合其CT表现作出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收集有围产期窒息史,经头颅CT平扫确诊的病例5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足月儿43例,早产儿7例。最大年龄6d,最小年龄1d。临床表现主要有意识障碍、肌张力异常,原始反射减弱或消失,惊厥,中枢呼吸衰竭等,其中1例死亡。�
  1.2方法采用GE公司HispeedDxli螺旋CT机,以om为基线,扫描层厚10mm,层距10mm,扫描条件120kv,80mA,窗宽100h,窗位35h,作头颅CT扫描。检查时患儿大部分处于自然睡眠状态,不能入睡者用水合氯醛0.5ml/kg稀释后肛门灌入。�
  
  2结果�
  2.1CT表现及分度本组病史CT表现为脑白质和灰质密度降低。伴灰白质界线模糊或消失,或灰-白质反转,而丘脑、基底节、脑干密度增高、侧脑室受压变窄,严重伴颅内出血[1]。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新生儿组对HIE的分度标准[2],对本组病例CT表现进行分度:�
  轻度:散在斑片状低密度,CT≤18hμ,分布1-2个脑叶,最常见为额叶,其次为枕叶和颞叶,无占位效应,本组病例属轻度30例,占20%。�
  中度:低密度灶分布于2个脑叶以上,但在4个脑叶内,灰白质分界部分区域不清,本组病例共13例,占26%,其中10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位于大脑纵裂,表现为条状高密度。�
  重度:大脑半球弥漫性低密度,灰白质界线消失,丘脑、基底节、脑干及小脑尚有正常密度,脑室脑池变窄或消失,本组病史共7例,2例合并脑出血。
  随访:本组病例28例随访,复查CT时间3个月至1年不等,19例CT表现均正常,6例脑积水、脑室扩大脑室周围有低密度水肿带,2例残存软化灶。�
  
  3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围产期窒息,缺氧引起的脑部缺氧缺血性损伤,是由于在宫内或出生时窒息、缺氧引起的代谢障碍,细胞损伤及血管调节机制障碍,脑血流量减少等因素引起,缺氧缺血性脑病在CT上低密度的病理基础是脑水肿,缺氧时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的膜功能发生障碍,产生贫血性和出血性梗死,最后液化发展为软化灶[3]。CT表现主要为脑白质内低密度灶,CT值≤18hμ,以额叶受累最多见,其次为颞顶枕三角区,顶叶,颞叶后枕叶,病灶多为对称性,亦有一侧更重的不对称病例,复查有向脑软化、脑萎缩发展趋势。本病中、重度患儿常伴颅内出血,关于临床表现与CT分度是否一致尚存在分歧,有学者认为二者之间无相关关系,CT表现与临床表现不完全平行,但也有文献报道临床分度与CT低密度改变有一定关系[4],二者之间基本一致,本组病史结果与后一组观点一致,绝大部分病例CT示脑损伤严重,则临床症状重,仅个别临床症状与CT表现不相符,预后主要与窒息时间长短,脑损伤程度有关。�
  CT具有很高的密度分辨率,能显示较早期的HIE的异常改变,有助于对HIE早期确诊。了解脑损伤程度,对临床早期治疗有积极指导作用,并对其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缺血性 预后 缺氧 新生儿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wendaquan/xinfangweiwengongwen/2019/0404/54202.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