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源性胰腺炎156例诊治体会]胆源性胰腺炎怎么治疗

【www.zhangdahai.com--组织人事公文】

  目前,对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都普遍肯定其有手术适应征,同时,大多外科学者公认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以非手术治疗为主,重症胰腺炎也延期手术。过分强调非手术治疗及片面强调延期手术都会增加手术难度和风险,增加患者痛苦。我院从2002年9月至2008年3月,共收治胆源性胰腺炎156例,经过积极围手术期处理,实行个体化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本研究对其诊治过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56例,男49例,女107例。年龄最大83岁,最小17岁,平均年龄53.6岁。本组病例均有胆道疾病(胆道结石或胆道炎症)、血尿淀粉酶升高(对于慢性胆源性胰腺炎发作期可增高,后期可以不增高或增高不明显),B超或CT提示有胆石症(或胆道炎),胰腺有局限性肿大或缩小(慢性者示胰腺纤维组织增生,重症胰腺炎示坏死灶),胰周及腹腔积液,壶腹部肿瘤引起的胰腺炎不在本研究之列。将156例患者入院时临床特点分如下2组,有明显胆道梗阻者(如胆总管结石,肝内外胆管结石及同时合并有胆囊结石者)分为第1组,计86例,将单性胆囊结石、胆管炎及B超、CT未提示胆总管结石分为第2组,计70例。以胆道病变为主要临床症状者112例,以胰腺炎为主要临床症状者44例,其中急性胆源性胰腺炎144例(包括重症胰腺炎12例),慢性胆源性胰腺炎12例。入院时间:≤72 h者50例,72 h~2周73例,超过2周33例。入院时均有腹痛及不同程度腹胀,其中伴高热、寒颤68例,体温不升2例,伴黄疸32例,有休克表现者5例,伴不同程度腹膜刺激征125例。�
  1.2 治疗方法 分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采用禁食、胃肠减压、积极体液复苏、生长抑素、抗生素应用及MODS防治等具体措施。非手术治疗同时也是术前准备的一部分,手术治疗分早期手术和延期手术(2~4周)。手术原则是常规胆囊切除,切开胰腺被膜及十二指肠外侧腹膜引流。B超或CT示胆道结石梗阻者尽量解除梗阻,胆总管切开置“T”管引流。病情危重者行胃造瘘,空肠造瘘,胆总管引流即“三造瘘”,术后酌情拔管。术前辅检未提示明显结石者,部分切开胆总管探查;延期手术者行oddi括约肌切开成形术。术中病理所见可归纳如下:1组病例中在胆总管下端或oddi括约肌处有明显结石,2组病例部分行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发现有胆泥或泥沙样结石淤积。�
  2 结果�
  本组非手术治疗21例,其中4例转院。手术治疗135例,≤72 h内手术者48例(重症胆源性胰腺炎8例),72 h~2周手术者45例,42例2周后手术。除4例转院外1例于术后死亡。第2组患者中,23例未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有15例感上腹疼痛不适,部分患者B超或CT示胆道扩张。其中10例再次手术或经oddi括约肌切开发现胆道有泥沙样结石,还有部分患者通过使用排石,解痉治愈。42例延期手术者中,有18例曾经2~4周内科治疗,血尿淀粉酶不降或下降不明显,还有5例术中发现仍有腹腔积液。�
  3 讨论�
  对胆源性胰腺炎诊治,目前第6版《外科学》[1]教材及许多外科学者强调,在患者全身状况改善后再实施手术,通过临床观察,发现非手术治疗往往不尽如人愿。血尿淀粉酶降至正常及腹部体征消失常需1~3周。在这个过程中,部分患者病情改善不明显,甚至恶化。强调稳定性治疗易错过手术时机。1990年,张圣道教授在第三届全国胰腺外科会议首先提出了“个体化”治疗方案。笔者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实行个体化治疗。�
  3.1 重视围手术期处理 术前围手术期处理可看作是非手术治疗的早期基础过程,目的是增加患者手术耐受力,预防手术带来或诱发并存疾病。围手术期处理包括术前、术中及术后各环节。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一般年龄较高,病情往往延误,全身重大脏器均受到胰腺不同程度的破坏,机体处于局部炎症或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状态,大量的体液蓄积在第三间隙,存在不同程度脱水。区金锐[2]等认为,早期积极液体复苏是其首要环节,同时强调要补充基础需液量时应输晶体液(高渗盐水),纠正血管外液失调,增加血容量时补充胶体液。围手术期注意急查肝肾功能及心脏检查,并以此为依据,扶植重大器官功能。经过准备,结合APACHEⅡ、Ⅲ评分[3]及风险因子评估表[4](见表1)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依患者症状、体征是否改善或加重,能否耐受手术拟行手术方式、手术时机。�
  
  同时邀麻醉师一起讨论,不用或减少对重大器官功能有损伤的药物,术中注意生命体征监测及药物调整,选择简单、有效的手术方式,缩短手术过程,避免因手术而加重对机体的打击。开复后常规大量林格氏液冲洗,阻止或减轻进一步炎症反应。术中操作做到稳、准、轻、快,减少对周围组织损伤。根据经验,术后治疗也显得特别重要,加强重大器官监测
  及ICU强化治疗。�
  3.2 术式选择如何准确评估和选择合理手术方式、降低手术风险是医生面临的难题。笔者在具体操作中以教材为标准[1]。若以胆道疾病表现为主,胰腺炎表现较轻,应在解除胆道梗阻后行胆道引流和小网膜囊引流,同时切除胆囊。若以胰腺表现为主,这时患者炎症反应比较重,强调开腹即用大量林格氏液冲洗,清除坏死组织,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并行胰腺及腹腔引流。若病情较重者,行“三造瘘”。对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解除胆总管下端梗阻后,可行空肠胆总管Roux-en-y吻合。对于慢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解除胆道梗阻即可或在处理胰腺过程中处理胆道。对于术前B超或CT未提示胆总管结石或提示泥沙样结石患者,是否作胆总管探查尚有争议。在解剖结构上,只有胆汁与胰腺共同通道受阻,才引起胰腺炎,胰液引起自身消化及周围炎症反应,加重了胆总管下端梗阻。若梗阻不解除,病程发展成恶性循环,胆源性胰腺炎解除梗阻显得特别重要。Acosta[5]等研究发现,胆源性胰腺炎36例患者中,有34例在疾病发作期的粪便中找到胆石,其胆石性质与手术时取出胆石完全一致,同时提出了结石移动学说。笔者未作胆总管探查23例患者,15例仍感上腹部不适,其中部分患者再次发现手术时微小结石存在胆总管中,说明微小结石在胆道中存在机率较高,且易引起胰腺炎。通过临床总结,将胆总管结石探查方法进行扩展(触摸、胆道造影、胆道镜检、胆道探子探查)。用手触膜胆总管可发现有无结石存在,尽管黄志强[6]等认为胆囊内微小结石(小于5 mm)很难用手扪到,当胆总管结石时更是如此,但此法简单实用。起初步筛选作用;经胆囊管术中造影,可明确提示有无结石存在,经过胆囊管通过胆道镜检,发现小结石可顺便取出;经胆囊管用胆道探子探查下端是否通畅,有无结石,探条还可扩张胆总管下端,避免了盲目胆总管切开或oddis括约肌切开成形。若经以上处理,后期发现小残余结石或不适感,通过保守治疗,可治愈。�
  3.3 手术时机的选择 不管是早期手术还是延期手术,手术是治疗胆源性胰腺炎的重要方法。延期可避免在发病后高危险期手术的风险,同时使部分患者丧失最佳手术时机。若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而被迫中转手术,这时被动手术风险更大。马瑞亮[7]等认为,在急性反应期进行手术会加重SIRS,增加手术死亡率,但在胆源性胰腺炎早期阶段(2周内)不可过分强调非手术治疗。关克勤[8]等认为,重症胰腺炎除了有感染和并发症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外,经短期(25~48 h)的保守治疗,无效者也应积极手术治疗。笔者通过临床总结,不管延期手术还是早期手术,总是要手术;不管非手术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先要经内科治疗。因此,它们有矛盾的统一性。患者一入院就积极采取术前准备,只要患者具备能耐受手术条件,全身状况及腹部体征改善,病情可逆转者尽可能早期手术。总结后认为,下列情况下抓住早期手术时机:①病程在72 h内者; ②病程在2周内者,腹部炎症不太重,或经强化围手术期处理后再手术;③患者无论病程长短,经过短期非手术治疗(

推荐访问:胰腺炎 诊治 体会 胆源性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wendaquan/zuzhirenshigongwen/2019/0406/59974.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