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导管持续引流用于腹泻患者的护理体会] 为患者进行气管导管

【www.zhangdahai.com--财务工作总结】

  摘 要目的:探讨引流稀便的最佳方法。方法:将60例需引流稀便的腹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留置肛管接引流袋引流稀便,实验组采用一次性气囊导管接胸腔闭式引流瓶持续负压引流稀便,观察两组的引流效果。结果:实验组的脱出及皮肤炎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操作方法
  1.2.1对照组
  选用成人肛管,协助患者取侧位或平卧位,石蜡油润滑导管前端,自肛门插入直肠10~15cm后接引流袋直接引流稀便,肛管用胶布固定在肛门处。
  
  1.2.2实验组
  选择一次性7.0~8.0号的气囊气管导管,协助患者取侧位或平卧位,臀部下垫一次性中单,戴手套检查气囊是否破损、漏气,石蜡油润滑导管前端,自肛门插入直肠10~15cm后用注射器向气囊内充气,初始气囊充气量10~20ml,轻拉有阻力表明卡在肛门括约肌上方,继续充气,总共量约20~30ml,使导管在肠道内位置固定为止。检查肛门处无粪液外漏后拔除注射器,导管末端接胸腔闭式引流瓶,将其固定与床边,接负压吸引插入胸腔引流瓶与大气相通短管内,用50~100mmHg负压持续吸引肠道内稀便,每天更换一次性胸腔引流瓶,会阴及肛周皮肤每天用清水清洗。置管后每4~6h放气囊一次,每次5~10min。发现大便量减少或大便由稀变稠时可将导管拔除。
  1.3统计学方法
  2组比较,用X2检验。
  
  2结果
  
  3护理
  
  操作前备齐所需物品,选用导管不可过细或过粗,一般选用7.0~8.0号导管,过细不利于引流,过粗会使患者感到不适。
  调整患者的体位,在其臀部下垫一块中单,防止导管刺激导致患者排便,污染操作区域,影响操作。
  插管时动作要轻柔,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清醒患者可询问有无特殊不适,防止插管刺激反射引起心跳呼吸停止。
  导管插入深度不可过深或过浅,过深导管前端易损伤肠黏膜,过浅易造成导管脱出,一般为10~15cm为宜。每班检查导管距肛门的距离,防止脱出;将气囊外露注气细管固定在导管上,防止其在患者臀下或大腿下被压损伤皮肤。
  保持吸引器始终处于负压状态,吸引器满后及时更换,每1~2小时挤压1次引流管防止堵塞,一旦发生堵塞要及时拔除导管进行更换。翻身时防止导管牵拉脱出。
  检测生命体征,尿量,出入水量及皮肤弹性,观察有无脱水或容量不足的临床表现,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拔管时间:引流管通畅,连续2天便液量少于100ml或大便由稀变稠时即可考虑拔除导管。
  
  4讨论
  
  ICU患者由于年龄大,病情重,基础病多,各脏器功能代偿能力差,全身免疫力低下,在同等条件下更易发生腹泻;并且APACHE评分的分值与病情的危重性呈正相关,与临床报道相符[2]。危重患者发生腹泻时易并发脱水水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等,这样既加重了原有病情,延长了病程,又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腹泻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会阴部,骶尾部皮炎及压力性溃疡,这是因为粪便刺激皮肤使皮肤经常处于潮湿和代谢产物腐蚀状态,加上皮肤被摩擦,形成皮肤红肿,溃烂。[3]如按传统方法,会因渗漏多而导致皮肤破溃引起感染,而实验组明显减少了会阴部,骶尾部皮肤并发症,减少了护垫等耗材的使用,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一次性气囊气管导管比肛管管腔直径大,内壁光滑,利于稀便的引流,不易造成管腔阻塞。(实验组4例堵塞均因稀便变稠时未及时拔管造成)由于气囊的密闭性能有效阻止稀便从侧面溢出[4],低压气囊可防止肠壁局部长期压迫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定时放气可改善肛门括约肌周围的血液循环,不易导致肠壁缺血坏死,而且留置时间长。
  同时持续低负压吸引,负压可大小调节,对其黏膜无损伤且安全可靠,对于水样便可防止因腹内压突然增大时稀便从导管气囊旁挤出,从而确保稀便不外渗。
  形成了一个密闭式引流,即可避免污染空气,预防交叉感染,同时减少了不良气味对工作人员和其他患者的影响。
  由于减少了搬动,保证了危重患者循环稳定,有利于病情恢复。
  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和劳动强度,又为护士节约了工作时间可用于其他更多的治疗护理。
  引流管及引流瓶体透明,便于观察和记录大便的颜色和量以及大便流动情况,及时发现有无阻塞同时也为危重患者安全补液提供了合理的依据。
  
  5小结
  
  对于危重期腹泻患者使用导管引流大便,有利于危重病人的抢救及观察[5]。该方法不但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也密切了护患关系,减轻了护理工作量。操作简单易固定,取材容易(可用废弃的气管导管清洗干净并消毒后再加以利用),观察方便,有良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萧树东.胃肠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60.
  [2] 杨春玲、赵玉敏.ICU患者腹泻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1):868~869.
  [3] 胡晓燕、谢正秀.大便失禁的研究概况与护理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12):555~558.
  [4] 王惠芳.鼻腔气管导管低负压引流在大便失禁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6)上半月版:41.
  [5] 王明明、黄敏容.一次性气囊导管在大便失禁病人的临床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6):35~36.

推荐访问:引流 导管 腹泻 气管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zuozongjie/caiwugongzuozongjie/2019/0314/13492.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