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白狼】竹联帮白狼

【www.zhangdahai.com--调查报告】

  白狼是一个地名,一个让人难忘的林区小镇。   白狼镇地处大兴安岭中段岭脊南侧,距内蒙古阿尔山市中心30公里,距中蒙边境仅20公里。据传清咸丰年间,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佐领敖拉・昌兴请班禅活佛一行200多人前去做道场,发现这里山高林密,水草丰美,景色万千,天上有飞鸟,林中有走兽,水里有游鱼,遂起名为“白力嘎”,蒙古语意为“非常富庶的地方”。后来,由于蒙古语音和汉语音的差异,逐渐把“白力嘎”读作了“白狼”,并沿用至今。
  
  
  
  一个林区小镇有博物馆,说明它是有历史、有资源、重文化的地方。白狼林俗博物馆占地不大,只是一栋平房。馆名雕刻在一根原木上,凸显了浓郁的原生态,很有特色。展览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场景重现等向人们讲述着60多年来白狼人一代一代默默无闻地营造这片山林、保护这片山林的历程,包括了世代相袭的生产生活方式、粗犷豪放的民风民俗、与众不同的生存环境、崇拜自然的文化传承。
  白狼曾是阿尔山岭南地区的中心,1948年东蒙古林矿局在白狼设立林矿分局。20世纪60年代,白狼则成为阿尔山林业抚育基地。这里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只有-4℃。辖区面积720.55 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660.2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83%。
  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地区就有少量的人口短期居住,主要为游牧到此的蒙古、达斡尔、鄂伦春等少数民族及到阿尔山温泉洗浴的外蒙古人、俄罗斯人。“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为大肆掠夺森林资源,迁入大量民工,形成了小规模的定居点。
  白狼境内有大片的冰川遗迹和原始森林,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以兴安落叶松、白桦、山杨、钻天柳为主要建群种组成的针叶林及针阔混交林郁郁葱葱,在其他林区罕见的黑桦在这里也成片出现,而且长势很好。林下蕨菜、燕尾菜、山韭菜、黄花菜、地榆、山杏、东方草莓、刺梅和芍药比比皆是。夏末时节,碧绿的原野上,粉嫩的柳兰、鹅黄的刺梅、白色的野罂粟、火红的接骨木,还有许许多多叫不上名字的野花在阳光下开得泼泼辣辣,妖娆多姿。站在最高峰―白狼峰顶,可以远远看到蒙古国境内起伏的山脉。
  美丽的白狼拥有清清的洮儿河水、茫茫无际的林海,加之清新纯净的空气和淳朴豪放的民风,吸引了国内外的寻梦者,每年来此观光寻幽者有十余万人。
  
  
  
  漫步白狼,静静地享受着一份从容和安祥。这里人口不到3000人,其中90%是林业职工,蒙古、汉、满、朝鲜4个民族和睦相处。上班不锁家门,从未发生过治安案件,真正是路不拾遗、家不闭户。镇政府、公安局、供电所、宾馆、林俗村、广播电视台、邮政所、小学、公共汽车站、职工宿舍在老路的两边依次排开,像是缓缓展开了一幅林区生活的民俗画卷。电视台二楼露台的铁艺围栏,那放射着光芒的红太阳和两侧盛开的金葵花,向后人无声地讲述着那个年代的故事。
  林业局李副局长和局办公室王主任既是上下级又是同学,东北汉子的豪放从干工作到喝酒都体现得淋漓尽致。林业局招待所的分酒器比关内要大整整一号,表达着白狼人的好客与爽朗。
  白狼小镇上的狗很多,与我们所常见的不同的是:静卧的狗儿无限放松,眯起眼睛无视外人走过,那份闲暇让你感到空气中弥漫着一份放松、从容与平和;闲逛的狗儿不紧不慢,只是友善地跟在后面,你若跟它打个招呼,它便欢快地摇着尾巴在你面前蹦蹦跳跳。在这远离尘嚣的林区里,狗儿也是那么友善,不设防。
  
  
  
  白狼镇的车站很小,铁轨连接着林区外的世界。
  站房有些破旧,但办公室、候车室、售票窗口一应俱全。主体还是建站时的老建筑,只是屋顶的蓝色彩钢瓦楞板给小站增添了几分时尚的气息。每天有两对客车、两对货车分别在小站停靠。站虽小,历史不短。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日本侵略者专门修建了白城―阿尔山的铁路,在铁路沿线设立林业作业区,大肆采伐森林,通过铁路将木材运出林区。小站就是在那个时候建成的。
  当我们第二次到站台散步时,值班的一位师傅主动和我们打招呼:“嘿,你们还没回去啊?”你会惊讶―每一个外来者都会搅动这里宁静的空气。小镇人稀,信息传得很快。清新的空气,宁静的小镇,浓浓的人情味,让你不由放慢了脚步,心也一下子静了下来。
  
  
  
  距白狼镇9公里,有一个南兴安隧道,隧道口有一座碉堡,是1933年侵华日军为掠夺阿尔山地区的资源,向诺门罕地区输送军用物资而建造的。1934年正式使用。隧道总长3218.5米,钢筋混凝土构制,监工为日本人,设计者是一对天津的双胞胎姐妹。相传当时两姐妹从山的两侧同时施工,在当时仪器设备不足的条件下,隧道打通时发现其误差竟然不到半米,创下了当时开通隧道的奇迹。在隧道修通后,日本人残忍地杀害了双胞胎姐妹。当地的老人说,在当时这里有成千上万的劳工为日军修建铁路、隧道和工事,工事建完后,全部劳工都被埋进了万人坑,无一生还。隧道口的碉堡就是日军保护隧道的关卡,周围还有暗堡遥相呼应。现在这里已被辟为内蒙古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站在碉堡前,我们陷入了对历史的沉思。教育基地有一段前言令人难忘―“我们希望和平,但和平只能建立在人类的理性法则和人类的良知良能上。所以,为了和平,就必须对那些毁灭人类理性、毁灭人的尊严和价值的暴行,进行必要的清算。整个人类都要从中吸取教训,永远不再经受那种残酷与恐怖。”
  
  
  出白狼镇不远,就看到一片片直立天空的枯木群。过火后的树身一片�人的黑色,残枝断桠诉说着2003年那场蒙古入境大火的惨烈。2003年5月21日发生的蒙古草原入境大火,是兴安盟有记录以来最大的一次。大火来势凶猛,蔓延迅速,在极短时间内突破界河、边防巡逻路、国境机耕防火隔离带、边防公路四道防线,直扑白狼林业局施业区,威逼城镇,并继续向四周扩散。5月21日10时许从卫星云图发现火头距国境线还有3公里, 到了14时大火就突破界河、边防巡逻路、国境机耕防火隔离带、边防公路四道防线,烧入白狼施业区,15时大火仅距白狼镇2公里。同时,对阿尔山市也构成了直接威胁。
  7个昼夜,令人永远难忘的7昼夜!5月27日,是令人欢呼的一天:整个火场明火全部扑灭。尽管事情已经过去了近10年,但讲述这一切时,当年始终在一线指挥、打火的李副局长仍然十分激动。
  白狼镇是一块上天护佑的福地。在林区,森林大火是头号敌人,森林防火是人与自然共同护卫资源的需要。敬畏自然、顺应自然、合理开发应用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大到世界,近在小镇,都是我们需要面对的。
  
  白狼,对一个初次到来的人是永远难忘的。大兴安岭林海博大的胸怀、清新的空气涤荡了都市的喧嚣,朴实的人情使“和谐”两字得到完美的诠释。这不禁使我们想起中国人民大学著名教授温铁军的一句话:“我们已进入资本过剩的时代,全球稀缺的资源是环境。山区、林区资源要素会再定价。林区、山区可以让人们去‘洗肺’,还可以‘洗血’、‘洗心’!”
  白狼,就是一个清洗都市尘垢的好地方。
  
  上图:白狼林俗博物馆通过文字、图片、实物,重现了大兴安岭地区林业发展历程,还原几代林业工人的生产、生活场景。摄影/王忠勤
  下图:白狼林俗博物馆内的牌匾,展示了白狼镇的历史变迁。摄影/邵权熙
  
  左图:白狼镇的冬季寒冷而漫长,阳光透过茂密的森林照射在雪地上。几只狍子在雪原上觅食嬉戏。摄影/刘兆明
  上图:冬日,一只淘气的小松鼠蹲在松树枝头,抱着成熟的松塔贪婪地吃着。摄影/刘兆明
  
  “兴安敖包”所在地是海拔1734米的大兴安岭第二高峰,也是内蒙古自治区最高的祭祀敖包。摄影/邵权熙
  
  南兴安碉堡是为1933年侵华日军为掠夺阿尔山资源所建,现已辟为内蒙古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摄影/张君颖

推荐访问:小镇 白狼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zuozongjie/diaochabaogao/2019/0319/22967.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