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失落的美好|找回失落的美好

【www.zhangdahai.com--酒店工作总结】

  什么是经典?经典就是不管过去了多少岁月,当人们拂去时光落在它身上的尘埃时,呈现给你的依然会是金子一样耀眼的光泽。曾经入围1998年威尼斯电影节正式参赛剧目、荣获第四十八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和最佳女演员奖、第五十六届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第七十一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及最佳女主角提名的巴西电影《中央车站》就是这样的一部经典。这部影片上映于1998年,十多年过去了,当你重新欣赏起它,影片中所讲述的那个略带忧伤的故事依然会将你深深吸引,而体现在主人翁身上的质朴而善良的人性依然会将你深深打动。
  
  ★究竟谁是谁的救赎者?★
  
  由巴西著名导演沃尔特・塞勒斯执导的这部“公路电影”《中央车站》成功地带领我们深入到了南美大国――巴西。影片中广袤无垠的南美大地作为一种极富特色的背景缓缓铺向天际,嘈杂的都市、凋敝的乡村在你的眼前匆匆掠过,让人觉得《中央车站》仿佛是一场云影依稀的旧梦。而数百万人抛舍家园和亲人来到异乡谋生的辛酸现实乃是这部影片的社会背景。
  在此背景下,两位主人翁从互为陌路到亲如母子的情感变化被演绎得细腻动人。两位主演炉火纯青的演技,生动地向我们呈现出了人物内心情感的复杂微妙的变化过程。执着地寻找父亲的约书亚固守着一个美丽的梦想:父亲是一位高大魁梧的男子汉,找到他便意味着找到了幸福;而被生活的磨难挫出老茧的朵拉则如同一柄戳破气泡的尖刀――在成人的世界里,无所谓梦想,接踵于希望而来的,必定是难以承担的绝望。但两人相伴在一起共同寻觅着,正如生命的两极――纯真与苍老,喜悦与忧伤,被一条看似无尽的道路引向了未知的终点。朵拉与约书亚,究竟谁是谁的救赎者?究竟是谁指引给另一个人新生的方向?是朵拉为约书亚找到了家园,还是约书亚给朵拉找回了人性的温情?在《圣经》里,耶和华晓谕摩西的助手约书亚说:“我的仆人摩西死了,现在你要起来,和众百姓渡过约旦河,往我所要赐给以色列人的地方去”。正是这个名为约书亚的先知引领着以色列人回到了故土,重新建立起了美好的家园。而巴西人民在经历多年的政治变乱与经济危机之后,也默默盼望着走出苦难,重新找到通往幸福的旅程。《中央车站》或许暗示了这层含义――男孩要寻找他的父亲,找到他的家;老妇人要寻找她的温情,找到她的归宿。而在这层含义的暗示下,这个国家要寻找它的根。
  
  ★人性的温情★
  
  欣赏过这部影片的人最容易被打动的,应当还是氤氲于影片中的浓浓温情。好莱坞著名影评人威尔・罗杰说:“《中央车站》是一部温情动人的小品,具有新现实主义的风范,它以感伤的氛围和细腻的笔触传达着电影中所呈现的悲悯。在一种宗教的朝拜气氛里,整个国家都在寻找着,在这寻找的过程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拉近,心与心的隔膜也逐渐消散。”而国内影评人元曲就此评论道:“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集中了物质之大成,可是它缺少的东西却如此致命,人类被教唆成头脑简单的崇拜者,懂得奢侈的美丽,可他们学会了嘲笑和僵硬。被城市讽刺得最厉害的,是爱和信任、同情和宽容。有时电影是人类的老师,它用细致的镜头,温柔的光线,沉默的表情,用泪水和欢笑来教导人类尊重一些东西,比如《中央车站》。朵拉和约书亚是两条线,分分合合,孩子用纯真试图打动忘却,老人习惯用沧桑保持坚定。最后在对灯神圣母的朝拜里,展现在眼前的是这个国家和隐藏其后的整个人类在寻找希望和尽头的爱。朵拉在黎明前离去,而他们都已经完成了自己心灵的旅程,学会想念,学会回忆,学会如何去爱和相信。”一位美籍华人影评家更是一语中的:“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就在于能把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的感情深化到人的内心深处,给人震撼!”
  孟子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果说“老吾老”、“幼吾幼”体现出的是一种亲情的力量,那么“及人之老”、“及人之幼”则完全是人性力量的一种体现。影片《中央车站》在向观众展示了亲情、爱情的同时,更多的还是展示出人性的温情。
  影片中安娜对丈夫耶稣的一往情深、对约书亚的舍命相救,这源于爱情和亲情的力量;始终未出场的谜一样的耶稣辗转天涯、四处寻觅,这亦是源于爱情和亲情的力量;赛亚、摩西哥俩留下约书亚,对其悉心关照,这也可以说是源于一种亲情的力量……而与约书亚毫无瓜葛的艾琳在得知朵拉将约书亚卖给人贩子时对朵拉的强烈谴责以及朵拉为自己的丑行彻夜难眠并在翌日冒险救助约书亚并带着他踏上千里迢迢的寻父之路、途中邂逅的卡车司机对朵拉和约书亚的庇护和照顾……这一切种种则完全是源于善良的人性的驱使。
  从人贩子手中虎口拔牙救出约书亚后,朵拉一心一意帮助约书亚寻找父亲,最终找到了他的亲人;而约书亚更是帮助朵拉找回了对父亲满含温情的回忆――在这条充满温情的寻亲路上,朵拉、约书亚两人从彼此冷漠到相依相伴以至于难分难舍,他们在“回家”这个让人倍觉温馨的字眼的驱动下,共同寻找到了属于他们各自的精神或物质家园。“家”在何处?耶稣在片中如同一个谜,自始至终都未曾出现,于是他便成了一个关于“家”的图腾。孩子永远在寻觅,永远在寻找那条回家的路……可是回家的路却是如此的漫长!所幸的是,在寻觅的过程中,约书亚有了新的发现和感动。于是,“父亲”淡出,“家”的概念也由“父亲所在的地方”变成了“有爱的地方”。
  寻找――失落――得到,这是否也是我们在追求和渴盼回归的生命旅程?而朵拉,这位被苦难磨出了老茧的妇人,在与约书亚相伴的过程中,一点一点地化解了冷漠,找回了人性(女儿性和母性),甚至大胆追求起爱情……她在这条寻亲路上找回了自我,找回了健全的人格。在影片悲悯的主旋律中,生命的悲欢离合喜悦苦痛交织着传递给观众,让观众进入剧中,在体会着剧中人的寻找、失落和悲欢的时候,也完成了一次与自我心灵的对话。
  
  ★悲悯旋律下的自我救赎之路★
  
  在影片《中央车站》开机拍摄之前,还出现了这样一则精彩而又经典的花絮――年轻的电影导演沃尔特需要从巴西各地的男孩中挑选一位扮演约书亚的男主角,这天他因事来到城市的一个车站,一个小男孩要为他擦鞋。他当时拒绝了这个孩子。于是这个孩子问他能不能借给自己一些钱,好让他买个面包,等他擦鞋挣了钱,他一定会还给他。这时他才发现,眼前的这个瘦弱的孩子和自己想象中的电影男主角很相似。他给了孩子买面包的钱,并且告诉他,明天可以去他的工作室找他,不但有饭吃,还可以挣钱。
  第二天,当沃尔特来到他的工作室的时候,却惊呆了――昨天擦鞋的小男孩不但自己来了,还带来了车站上几乎所有的擦鞋的孩子。沃尔特在这些孩子中间发现有几个比昨天要给他擦鞋的孩子更机灵,似乎也更适合当这个电影的男主角。但是沃尔特最后还是决定让这个孩子来试试,因为他觉得他是个善良的人,而电影中的男主角,正是一个善良的人。
  后来的故事就简单了,《中央车站》这部电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一个在车站擦皮鞋的孩子就此走上了“星光大道”。这就是巴西家喻户晓的明星文尼西斯・狄・奥利维拉。在遴选演员时,择“善良”而录用,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事实上,我们在选录演员时,往往过多地看重其身高、长相,而那种由内而外的气质和外表掩盖下的品格却往往被忽视。君不见时下不少演员光鲜的皮袍下却爬满了虱子,赌博吸毒,绯闻不断,这是否与我们培养、选用演员时重其表而轻其里有关?
  再者,我们在欣赏那些戏里戏外双重人格的演员创作的作品时又会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沃尔特・塞勒斯在选用演员时的择“善”录用的做法实在值得我们的导演们参考。那种由内而外的东西我以为绝不是靠表演就能达成的。
  在最后,人们给《中央车站》下了三句评语:“全世界最好看的电影之一,一部具有现实主义风范的温情小品,一段悲悯旋律下的自我救赎之路。”一部电影能拍出有这样的思想深度,这样富有情感而又好看,想不成为经典也难了。所以,她值得你好好看一看。

推荐访问:失落 美好 寻找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zuozongjie/jiudiangongzuozongjie/2019/0318/2056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