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的临床分析 如何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

【www.zhangdahai.com--其他工作总结】

   【摘要】 痤疮又名“粉刺”,俗称“青春痘”,是一种青春期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因皮脂腺管于毛孔的堵塞,致使皮脂外流不畅所致。痤疮好发于颜面、胸背,以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为主要表现,甚至进一步发展形成瘢痕,影响患者的容貌。因而,患者对痤疮极为苦闷,求治心切,常胡乱用药或采取不恰当的措施,常常达不到满意的疗效,以致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敏感、自闭、自信心下降、影响社交和择业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关键词】 痤疮;生活质量;身心健康
  1 国内外痤疮的流行病学研究概述
   痤疮好发于青少年,据国外研究报道,男性发病高峰在16~19岁,女性发病高峰在14~16岁,可持续至30~40岁[1]。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如学习、工作、房贷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情绪焦虑、睡眠质量差,饮食习惯向“零营养、高热量、高脂肪”转变等内外因素的影响,以至于痤疮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
   Andrews《皮肤病学》[2] 指出:10余岁青少年中几乎有90%发生过不同严重程度的痤疮。据美国不完全统计,痤疮影响着1700万人的健康。仅1990年,约有450万人因痤疮或痤疮直接相关的原因就诊,其中85%为12~24的青年人,8%为25~34岁的成年人,3%为35~44岁的中年人[3]。美国1998年的研究发现痤疮在12~24岁人群中的发生率为85%[4]。一项对澳大利亚维多利亚16-18岁在校学生的研究表明,97.8%的男生和89.8%的女生患有面部和颈部的痤疮,其中有17%为中重度痤疮[5]。Bergfeld等[6]指出在11~30岁青少年中痤疮发病率为80%,12~24岁高达85%,25~34岁为80%,35~44岁为3%。
  我国学者也从多个角度对痤疮的流行病学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中国痤疮治疗指南》指出目前我国痤疮发病率为70%~87%。王德进等[7]调查了杭州地区5972例中学生,发现痤疮男生患病率为45.6%,女生为38.5%。李灿东等[8]对闽南地区840名15~20岁的青少年学生调查后发现青春期寻常痤疮患病率为86.9%,男性发病率为90.4%,女性发病率为81.9%。另外随着女性化妆品的大量应用,及妇科疾病的影响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率的提高,痤疮在中年女性的发病率也大大增加[9]。朱元文教授在总结目前世界所有地区间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痤疮的患病率在70%~87%之间,各国不同人种之间无统计学差异[10]。
  2 痤疮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2.1 中医方面
  2.1.1 痤疮的中医治疗概况 祖国医学认为,痤疮的发生主要与肺经血热、肠胃湿热、脾虚痰瘀以及肾阴不足、肝火有余等相关。故中医辨证可相应地分为肺经风热型、肠胃湿热型、脾虚痰瘀型等,治疗也多从肺、肠胃、脾、肝、肾等脏腑下手,采用清泄肺热、活血凉血、泻火解毒通便、健脾化痰祛湿、滋补肾阴等治法[11]。
  2.1.2 中医内治法
  2.1.2.1 从脏腑辨证治疗 沈冬等[1]治疗肺胃湿热型痤疮用复方蛇草汤;肺火型以枇杷清肺饮加减;肺经血热型则治以凉血四物清肺饮。冯瑞雪[2]认为心中郁火是导致面部痤疮的主郁遏,导致气血瘀滞,津停痰阻,也是痤疮形成并难以较快痊愈的―个主要原因,故用栀子豉汤清透心经火热以除其热毒。脏腑血瘀,风热上窜型痤疮患者主要发生于中年妇女,大多与情绪抑郁、气机阻滞、瘀血内停有关。孟凡海[3]用桂枝茯苓胶囊治疗,达活血祛瘀,散积化腐之功。
  2.1.2.2 从经络辨证治疗 范瑞强[4]―眙冲任不调型以养阴清热、调理冲任,方以柴胡疏肝散合消痤汤加减。陈黎红等[5]认为络热乃痤疮之渐,其病机乃血热、血瘀及湿热、络热者,血浊、阳气蓄积而化热。用自拟方太极清络汤治疗络热型痤疮患者。
  2.1.2.3 从三焦辨证治疗 顾松杰等[6]认为清上焦,重在治肺,泄其郁热,治宜清宣上焦、泄肺清热,方选枇杷清肺饮加减;理中焦,注重运脾。肾,祛其湿邪,治宜清利中焦、运脾渗湿,方选胃苓汤合草薜渗湿汤加减;治下焦,调肝肾,抑其相火,治宜抑下焦相火、滋肝肾之阴,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许连霈[7]为痤疮的形成源于上、中、下三中夹虚,病位在气分、血分,治以清火解毒为主,兼以消肿散瘀,以黄芩、黄连、金银花、连翘、丹参、紫花地丁、桑白皮、生甘草为方治疗。
  2.1.2.4 从病性辨证治疗 杨柳[8]认为血热湿盛是南方地区痤疮的主要病因病机,湿热蕴结型(丘疹、脓胞性)寻常痤疮该地区多见,故以清热凉血祛湿法为主要治则,应用清肺愈痤丸治疗湿热蕴结型痤疮。范瑞强[4]治瘀热痰结型以养阴清热、化瘀散结。方用桃仁四物合消痤汤加减;治阴虚内热型以滋阴泻火、清肺凉血,方用消痤汤为主治疗。
  2.1.3 中医外治法
  2.1.3.1 洗剂 苏丽等[9]用中药外洗治疗痤疮,外治方为大黄、芒硝(化)、皂角刺、赤芍、红花每日2次。治疗132例,总有效率98.48%。王葆琦等[10]用蒲公英、大青叶、苦参、龙胆草野菊花、地肤子熏洗治疗痤疮。治疗35例,总有效率88.6%。
  2.1.3.2 中药面膜 史萍[11]用黄连、黄芩、丹参等药共研为细末,一部分香油调成按摩膏.一部分加人医用生石膏调匀为面膜粉。洁面后将中药按摩膏涂于面部,在负离子喷雾机的熏蒸下同时根据经络走行按摩,再敷中药面膜治疗。治疗55例,总有效率83.6%。王永明[12]采用黄连、大黄、苦参等共研成细末,加入硫黄粉、医用淀粉制成面膜散。洁面后外敷,隔日1次。治疗150例,总有效率100%。
  2.1.3.3 霜剂 宋延生等[13]用天然抗粉刺霜治疗痤疮,主要成分为丹参酮、紫草素、丹皮酚、多糖、白僵蚕提取液,按霜剂工艺制作,早晚各1次外涂患处,连用4周。治疗73例,总有效率95.3%。
  2.1.3.4 熏蒸、湿敷法 韩桂香[14]用中药黄芩、马齿苋、白藓皮、虎杖、丹参、白芷熏蒸、湿敷法外治热毒蕴结型痤疮,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2.1.4 针灸治疗 慈勤仁等[15]采用分型取穴.肺经风热:大椎、曲池、合谷、肺俞、迎香、上星;胃肠湿热:曲池、合谷、足三里、内庭、颊车、攒竹;肝郁气滞:肝俞、太冲、膈俞、三阴交。配合点刺放血。治疗89例,经l~2个疗程,总有效率95.51%。冀健民[16]取耳穴的肺、内分泌、神门、交感、皮质下、面颊为主穴,配以胃、大肠、肝、胆、膈、脾,用王不留行籽贴压。结果治疗118例,经过3个疗程,总有效率98.3%。
  2.1.5 内外合治
  2.1.5.1 内治结合局部治疗 黄清平[17]加用内服消痤饮加减,同时外敷自制复方珍珠散,以大黄、白芷、白及、皂角刺等量烘干研成细末加等量珍珠粉。每晚睡前1次。治疗136例,总有效率97.79%。刘培红[18]用内服基本方(金银花、野菊花、赤芍、生薏苡仁、当归、紫草、苦参、夏枯草、马齿苋、丹参、白花蛇舌草)加减,同时配合中药贴膜外用。治疗60例,痊愈38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95%。
  2.1.5.2 内服结合针灸疗法 兰东[19]取面部皮损部位围刺,另针刺太渊、曲池、合谷、三阴交穴,用泻法。同时服芩参粉刺清口服液。对照组为单纯针刺组和单纯中药组。治疗38例,总有效率94.7%,明显高于针刺组和中药组,差异有显著性。
  2.2 西医方面
  2.2.1 座疮的西医治疗原则
  2.2.1.1 抑制和减少皮脂的分泌。
  2.2.1.2 减弱角质细胞的粘连性,减轻毛囊漏斗部的狭窄,使皮脂顺利、通畅分泌。
  2.2.1.3 抑杀厌氧性痤疮丙酸杆菌。
  2.2.1.4 控制炎症,防止把毛囊皮脂腺结构破坏,以减少瘢痕。
  2.2.2 痤疮西医治疗概况
  2.2.2.1 针对外因的防治 ①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如不当的饮食、化妆品的使用;②机械性损伤:如压力、摩擦、挤压等物理性因素可加重原来座疮或引起新的痤疮,应避免这些人为损伤;③保持面部清洁是重要的辅助措施,一般每天2―3次,最好选择非离子型、无香味、无刺激性、与皮肤pH值相似的皮肤科肥皂或液体清洁剂。
  2.2.2.2 针对内因治疗 ①外用维A酸 维A酸能针对痤疮发病的多环节发挥作用,可清除成熟粉刺,抑制微粉刺,预防复发,维持痤疮缓解状态;有中度抗炎作用,能治疗炎性皮损;提高其他合用抗痤疮药物的穿透力。外用维A酸(三代)是痤疮的一线治疗药物,是轻、中度粉刺性痤疮和炎症性痤疮的首选治疗药物。②抗微生物治疗 主要通过抗菌、抗炎和免疫调节来实现其治疗作用。用于治疗痤疮的外用抗生素主要有过氧苯甲酰、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应与维A酸类药物合用,不应单独使用。不应与口服抗生素合用。皮损改善后应停药,或2~3个月后无效也应换用其他抗生素,以防耐药。③激素治疗 目前认为雄激素在痤疮发病中起重要的辅助作用,并可使病情加重,但并不是根本原因。由于应用雌激素或抗雄激素疗法的副作用较多,所以不应将其作为痤疮治疗的常规疗法。雌激素和抗雄激素类药,对雄激素水平过高的女性痤疮患者效果好。另外,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可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造成的雄激素过高产生的痤疮。糖皮质激素短期口服用于聚合性痤疮或暴发性痤疮。④其他疗法 光疗联合应用法、粉刺压出法、柳叶刀刺破术、抗生素或类固醇囊内注射法、C02激光治疗法、超微皮肤磨削术、毁容性瘢痕的皮肤外科学治疗等等。
  3 存在问题与展望
   综上所述,目前中西医治疗痤疮的方法多种多样,中西医疗法各有特色。随着对痤疮的病因病机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国外先进技术被不断的引用,加之祖国医学对痤疮机制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如在剂型方面,除传统的汤剂之外,还研制出口服液、冲剂、胶囊、糖衣片等现代药剂学剂型;在质量方法上采用内服、外用、针灸、面膜等多种治疗手段。同时,西医方面不断推出西药,治疗上以内服和外用相结合,使得治疗疗程不断缩短,疗效也不断提高。虽然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单一治疗方法尚存在着局限性:西医疗法中抗生素和激素的应用使得药物潜在的副作用和耐药性等问题日益突出,有些具有创伤性的疗法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不适感,不易被接受。中医疗法虽然易于接受,安全较高,但存在着对分型标准不统一、疗效判定无统一标准、临床资料样本偏小、对比设计少、部分报道存在临床疗效不易评估、远期疗效不明确等不足。因此,为了克服单一疗法的不足.针对病因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取长补短、多种治疗途径并用、内外同治,是今后痤疮治疗领域的趋势。
  
  参考文献
  [1]何黎.痤疮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美容医学,2007,7(16):994.
  [2] Odom RB,James WD,Berger TG.Andrews Diseases of the skin[M].9th ed. Philadelphia:WB Sauders Co,2000.284-306
  [3] Lucky AW et al. Arch Dermatol,1994;130:308
  [4] White GM. Recent findings in the epidemiologic evidence, classification, and subtypes ofacne vulgaris. J Am Acad Dermatol, 1998,39:S34-37
  [5] Killkenny M,Merlin K, Plunkett A, et al. The prevalence of common skin conditions in Australian school students:3. Acne vulgaris. Br J Dermatol.1998;139:840-5.
  [6] Bergfeld WF, Odom RB. New perspective on acne. J Am Acad Dernatol. 1995,32(5,part3):1
  [7] 王德进,李军。中小学学生面部寻常痤疮2585例分析。中华皮肤科杂志,1997,30(6):408-409
  [8] 李灿东,高碧珍,成改霞等.青少年寻常痤疮发病规律的流行病学研究.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2,21(1):24-28
  [9] 虞瑞尧.痤疮真的彩色图谱. [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10] 朱文元.痤疮.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11] 舒涛,刘瓦利.寻常痤疮中医药现代研究进展[J].现代中医药,2006,26(1):40.
  [12] 沈冬,许铣.复方蛇草汤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29(4):20l一203.
  [13] 冯瑞雪,张再康.栀子豉汤加减治疗痤疮12例.四川中医,2002,20(9):66-67.
  [14] 孟凡海.桂枝茯苓胶囊治疗中年妇女痤疮38例.浙江中医杂志,2002,37(6):270.
  [15] 陈信生.范瑞强教授论治痤疮经验.新中医,2001,33(9):71-72.
  [16] 陈黎红,赵永安.痤疮的中医辨证与治疗.陕西中医函授,1998,(2):3l一32.
  [17] 顾松杰,黄志云.痤疮从三焦论治刍论.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9,ll(4):275.
  [18] 孙凤琴.许连霈教授治疗痤疮经验介绍.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2(5):48.
  [19] 杨柳,钱江,庞卿强,等.清肺愈痤丸治疗湿热蕴结型痤疮临床研究.四川中医,2005.23(2):7l一72.
  [20] 苏丽,赵希森,陈冬菊.中药外洗治疗痤疮[J].中医外治杂志,2000,9(2):48-49.
  [21] 王葆琦,郭亚范,彭芳.中药熏洗法治疗寻常型痤疮35例[J].吉林中医药,2002,22(2):35.
  [22] 史萍.中药面膜治疗面部寻常痤疮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2005,33(1):53.
  [23] 王永明,宗长清.中药面膜散治疗面部痤疮15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2,1l(4):35.
  [24] 宋延生,王步玲.天然抗粉刺霜的研制[J].日用化学工业,1994,(6):11.
  [25] 韩桂香.熏蒸、湿敷法外治热毒蕴结型痤疮.江苏中医药,2006,27(1 2):32.
  [26] 慈勤仁,解乐清,仲春光.针刺配合点刺放血治疗痤疮89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5,14(4):37.
  [27] 冀健民,赵琦.耳穴贴压治疗寻常痤疮118例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200l,18(6):15.
  [28] 黄清平.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寻常痤疮136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04,25(5):33.
  [29] 刘培红,舒友廉.中药内服配合中药贴膜外用治疗寻常痤疮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刊,2005,23(8):1513.
  [30] 兰东,司天润,赵树玲等.针药结合治疗不同证型女性迟发性与持久性痤疮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中国针灸,2004,24(6):379―380.
  通讯作者:杨文信

推荐访问:痤疮 中西医结合 临床 治疗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zuozongjie/qitagongzuozongjie/2019/0417/80597.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