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瘀痹片【“久痹饮”治肾虚血瘀型顽痹疗效观察】

【www.zhangdahai.com--医院工作总结】

  顽痹是中医临床常见的笃症痼疾,也是医学界目前攻关的重要课题之一。本病多发于经济落后、缺医少药、并且需要辛勤劳作的农村中年、老年群体。祖国医学认为,顽痹常由风寒湿之邪久羁,或因积劳成疾,年高正衰,气虚血瘀,经脉失养,痹阻不通所致。临床以固定部位的筋骨或关节反复发作性疼痛,麻木不已,活动受限,遇风寒加重等为主要表现。若再失治误治,迁延不愈,常可导致肢体畸形或功能障碍,影响劳动力和个人生活质量,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故攻克此病,不仅具有重要的医学意义,而且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
  现代医学认为,顽痹是以关节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主要包括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脊柱各种综合征、骨质增生或退行性病变等,病程超过一年以上。至于感染性关节病变、外伤性关节炎等,一般不属于本病范畴。目前国内外对此病尚无专药,故治疗效果较差。在西医西药方面,大致以非甾体抗炎药、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三类为主。虽然病初基本可以控制炎症、缓解疼痛,但副作用明显,大多患者都难于长期使用。而中医目前也无规范的诊断标准与肯定的治疗方药。究其形成机理,中医认为多缘痹证治疗不当,迁延日久不愈,肝肾亏损,气虚血瘀,痹阻经脉,肢脉失于温养,从而出现关节肿痛、活动受限,甚或关节僵硬、变形等症状。由于病久邪深,正气渐耗,多为正虚邪实之候,其病因、病机常错综复杂,故应溯流穷源,方能击中肯綮,突破常规,获取良效。笔者根据祖国医学:“久痹多虚,久痹多瘀”与“久痹在络,久痹在肾”的理论,认为顽痹之证,多为肾虚血瘀所致。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确认本病的治法应为:益气活血、补肾填精、搜风通络、化瘀蠲痹。自拟经验方“久痹饮”以专治肾虚血瘀型顽固性痹证,其组方药物为:梅花鹿嫩茸5g炙海马10g、熟地黄20g、生晒参10g、全当归10g、北防风10g、川秦艽10g、威灵仙10g、制草乌8g、徐长卿10g、酒天麻10g、白花蛇2条、炙蜈蚣2条、炮山甲5g、炒乳没6g、炙甘草5g。方中梅花鹿嫩茸、炙海马、熟地黄补肾填精,生晒参、当归益气活血为君药而扶正;北防风、川秦艽、威灵仙、制草乌、徐长卿、酒天麻祛风胜湿、散寒止痛并为臣药;白花蛇、炙蜈蚣、炮山甲、炒乳没搜风通络、化瘀蠲痹共为佐药;炙甘草为使,调和诸药。临床可根据病情轻重缓急,灵活加减应用。偏热者,加虎杖、防己、地龙;偏寒者,加独活、川乌、肉桂;偏瘀者,加土鳖、全蝎、西红花;偏虚者,加黄芪、丹参、鸡血藤等。为保证疗效,其使用方法即:将本方之药加入1500ml的清水之中,浸泡1小时,先用武火煮沸后,再以文火慢煎,首取药汁500ml;继而加水1000ml复煎,又取药汁300ml,二煎之药混和,分成二等份,上下午各服完,每日1剂,以30剂为1疗程,停药1周后继续服用。病证轻者,须连服3个疗程左右;病证重者,宜连服5个疗程以上。病证解除,也需减量维持。感冒发热者勿服,阴虚火旺者忌用。本证临床辨治参照《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1)的疗效标准进行评定。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活动恢复,X线检查基本正常。2.好转:症状、体征减轻,功能活动好转,X线检查明显改善。3.未愈:症状、体征未减,功能活动无改变。本人自1999年6月至2004年6月运用此方对64例顽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中治愈者40例,占62.5%;好转者20例,占31.3%;未愈者4例,占6.2%;总有效率93.8%。此外,“久痹饮”还广泛适用于各种慢性迁延性关节疾患,如项痹、肩痹、腰痹、肢节痹等病种所出现的关节肿痛、酸楚、重着、麻木、屈伸不利等表现,特别是属于肾虚血瘀湿滞一类病证均有显著的疗效。本方师古而不泥古,发前人之未发。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留邪。组方严谨,选药精良,标本同治,不腻不燥,故每奏奇效。由于本方不仅具有祛邪蠲痹的作用,而且还有补气益血、滋肾填精等功能,所以是强壮体质、根治病源的合适药物。
  
  参考文献
  1 朱文锋.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09―518
  (收稿日期:2007年2月1日)

推荐访问:肾虚 疗效 观察 久痹饮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zuozongjie/yiyuangongzuozongjie/2019/0330/4436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