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89例临床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特点

【www.zhangdahai.com--医院工作总结】

  【摘要】 目的 掌握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有效的预防脑出血的发生,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方法 对89例患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患病高发年龄在48~58岁,平均57.7岁;死亡35例,占39.9%,病死率与年龄成正比。结论 脑出血是高血压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并有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避免脑出血的发生,主要措施是防治高血压病。
  【关键词】脑出血;高血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的诊断均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专家委员会(WHO/ISH)确定的标准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1999年10月)的规定,在未服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作为诊断高血压的标准。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标准则是在有高血压病史的基础上,结合临床表现及头颅CT检查的结果诊断。
  1.2 一般资料 2000年至2009年云南省景东县人民医院收住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患者共89例,占全院住院患者的0.21%,占同期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总数的6%;发病年龄48~58岁组最多,平均57.7岁;死亡35例,占39.9%。高血压性脑出血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证实。发病季节以春秋季节较多。既往都有高血压病史者46例,占51.79%;有高血压家族史者5例,占5.95%。无高血压病史者43例,占48.21%。
  1.3 临床表现 小量出血的患者神志清楚或模糊,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语言障碍、偏瘫、口角歪斜,中-大量出血则意识丧失,部分出现抽搐、鼾声呼吸、大小便失禁、双侧瞳孔不等大。
  1.4 辅助检查 ①血液生化检查:血脂异常56例;②X线胸片:心影大47例;③心电图:47例左心室肥厚,伴下壁心肌缺血,27例心律失常,以左束支阻滞及室早为主;④心脏彩超:左室大,流出道增宽,主动脉僵硬;⑤头颅CT示所有病例均有脑出血。
  1.5 治疗 脑出血急性期的内科治疗包括降压、止血、脱水剂和抗生素的应用、人工冬眠疗法等[1,2],个别病例也采用氟美松治疗。本组89例中用甘露醇脱水治疗者41例,有20例采用手术治疗。
  2 结果
  89例患者中,好转54例,占60.12%;出现肢体瘫痪52例,占总病例的58.33%;死亡35例,病死率39.88%;发病后24 h内死亡者16例,占44.78%;24~72 h内死亡者13例,占41.79%;3 d~1周内死亡者4例,占10.45%。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众所周知的三高(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临床特点主要是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诱发脑出血,在活动中发病居多。本组病例在发病后经检查发现有高血压者占92.86%;而发病前已知有高血压病史者,只占高血压患者总数的55.77%;也就是说还有40%以上的患者不知道自己已经患有高血压,这一部分患者也是最危险的[3]。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及不良的饮食习惯,大量脂肪食物摄入,引发高血压并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平均年龄为57.7岁,主要危及中老年人。高血压在脑出血的发病机制占极重要的位置,所以,防治高血压加强防病知识的普及和宣教,是避免脑出血最有效的措施。在鉴别诊断时值得注意,由于意识障碍患者不能陈述病症,颅内压高往往直接表现为呕吐,因此,在临床用以判断颅内压增高,具有一定的价值,瞳孔变化为判定脑疝的重要体征之一,双侧瞳孔不等大,通常认为是钩回疝的标志。在本组患者中,确诊为钩回疝者3例。本组有3例脑干出血(3.57%)全部为桥脑出血,其中2例合并中脑出血,临床上面部或半身麻木以及眼球分离较突出,存活时间平均2.2 d,生前仅1例考虑脑干出血的可能性。小脑出血3例(1.79%)全部为CT诊断,2例为单纯小脑出血,1例合并脑干出血,临床上无小脑症状和体征,存活时间平均1.5 d。脑出血急性期(24~72 h)的治疗主要为消除脑水肿,选择性定位钻孔减压,本院近年来的治疗措施在用甘露醇、人血白蛋白,能有效地控制脑疝,能延长生存时间及治愈机会。感染尤其是肺炎就逐渐上升为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72 h后的患者需加强抗感染措施,且护理工作对预防感染起着极重要的作用。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血压及颅内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早进行康复治疗,可以降低病死率,减少致残率。
  参 考 文 献
  [1] 梁炳年.尼群地平与开博通联用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现代医药保健杂志,2004,(2):93-94.
  [2] 岳金华.卡托普利与尼莫地平联用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0,7(1):5.
  [3] 陈灏珠.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206-416.

推荐访问:脑出血 高血压 临床 分析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zuozongjie/yiyuangongzuozongjie/2019/0408/63394.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