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纤维脉管瘤误诊为嗜酸性肉芽肿1例】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影像

【www.zhangdahai.com--表态发言】

  【中图分类号】R73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4-8824(2009)-07-0096-01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26岁。因发现左额顶部包块3个月入院。3个月前(患者孕期的后2个月)患者无意中发现左额顶部一大小约3cm×2cm包块,曾到院外就医,因患者处于孕期的后2个月,故未作任何检查及处理,3月来包块未发生进行性长大,现产后1月,来我院就医,既往体健,剖宫生产,母子平安。查体:左额顶部3cm×2cm质韧包块,局部骨性隆起,无红肿,头皮颜色正常,轻微压痛,无搏动感,不能推动,与皮肤无粘连,余未见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头颅X线正位(图1):左额顶部软组织影显肿胀,局部颅骨密度减低,颅骨外板被侵袭吸收,病灶与周围组织分界欠清晰,病灶边缘骨质未见明显硬化改变。CT(图2):左额顶部颅骨骨质吸收、破坏、密度减低,呈“膨胀性”改变,范围约35mm×30mm×30mm,相应区域内外板分别向内外突起12、0.9mm,前后缘骨质不完整,脑实质内未见异常密度影,灰白质分界清晰,中成结构居中。血常规:白细胞总数4.1×109/L,分叶0.47,淋巴细胞0.53,血红蛋白135g/L。纤维蛋白原(FBG)3.3g/L,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PT)32.8S,凝原酶原时间(PT)11.7s。肝肾功正常,抗“O”定性定量阴性,血沉4mm/60mim。术中见额顶骨局部隆起,压之有乒乓球样感觉,病变范围4cm×3cm×3cm,供血丰富,周边骨质呈增生样改变,骨膜和硬膜受侵,脑组织半球形凹陷约1.5cm,脑组织未受侵,沿异常骨质边缘外2cm处全切颅骨肿瘤及受累骨膜、硬膜,术毕解剖(图3)见肿瘤外板变薄,中空,为典型蜂窝状,充满血性液体。术后病理(图4):纤维脉管瘤伴出血。
  
  2 讨论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全身性骨病,多见于扁平骨,颅骨为好发部位,而颅骨又好发于额骨、顶骨、颞骨,枕骨少见,以少儿和青年多见,病程进展慢,早期可无疼痛,实验室检查可发现白细胞总数略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加快。头颅X线检查可见圆形或椭圆形溶骨性破坏,边缘不规则与正常骨分界清楚。本患者实验室检查淋巴细胞0.53,抗“0”、血沉正常,影像颅骨密度减低,骨质吸收、破坏,呈“膨胀性”改变,病灶边缘骨质未见明显硬化改变,且病程不长,肿块生长慢,故术前诊断为嗜酸性肉芽肿。纤维脉管瘤为良性间叶组织肿瘤,好发于精索、口腔、颌面部、肠道、子宫等非骨性组织器官。本例纤维脉管瘤单发于颅骨,实属鲜见。颅骨板障为骨性血管通道,额骨富含板障静脉,具有间叶组织成分。作者分析患者属孕期发现包块,可能系孕期体内激素改变导致肿瘤细胞活跃,大量破骨,致板障静脉破裂,发生出血,包块进行性长大;硬膜增厚、受侵系肿瘤细胞活跃的反应性改变。本例手术的要点是分离皮瓣时要保留骨膜,且咬除肿瘤时最好离开肿瘤2cm以上,以正常颅骨入手整块切除瘤骨及受累骨膜,以阻断血供,最好再切除受累硬膜,切忌采取瘤骨中间钻孔向四周咬除的方法,否则止血相当困难。术毕行一期硬膜及颅骨修补。纤维脉管瘤属良性肿瘤,无需行放、化疗治疗,只要完整切除肿瘤即可。
  
  图1 左额顶部软组织影显肿胀,局部颅骨密度减低,颅骨外板被侵袭吸收,病灶与周围组织分界欠清晰,病灶边缘骨质未见明显硬化改变。图2 左额顶部颅骨骨质吸收、破坏、密度减低,呈“膨胀性”改变,范围约35mm×30mm×30mm,相应区域内外板分别向内外突起12、0.9mm,前后缘骨质不完整,脑实质内未见异常密度影,灰白质分界清晰,中线结构居中。图3 肿瘤外板变薄,中空,为典型蜂窝状,充满血性液体。图4 纤维脉管瘤伴出血。

推荐访问:肉芽肿 颅骨 误诊 脉管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nghuazhici/biaotaifayan/2019/0312/11322.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