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ppt

【www.zhangdahai.com--会议主持词】

  [中图分类号] R472.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2-4208(2008)01-0069-02      随着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现在护理模式已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以心身合一的医学观念为背景的“心理护理”正日益受到临床的重视。我科对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后,使该病并发症发生率由原来22%降为4%,无再次梗死病发生。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73岁,平均年龄59岁。对照组病人采取的是常规的护理方法,本组病人发生并发症11例,占22%;再次梗死8例,占16%。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特别加强了心理护理,本组病人发生并发症2例,占4%;无再次梗死发生。
  
  2住院后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2.1恐慌、忧虑心理及护理由于本病发病突然,发展迅速,死亡率较高,病人入院时,心情紧张,充满恐慌、忧虑,且疼痛剧烈而持续,使病人产生濒死感,更加重了病人的恐惧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为患者创造了一个安静、舒适、安全的治疗环境,以热情、亲切的语言对待患者,向他们介绍周围的环境及本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情绪对疾病的影响等,把治疗与检查尽可能地集中在一起,以轻巧、熟练的技术为患者服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病人的信任。患者对4周的必须治疗时间认为时间长、医疗费用高,由于家庭社会经济的因素使患者产生一系列不良联想,心情忧郁,心事重重,情绪波动大,易激动,胸疼症状反复发作,血压波动大,心衰、心律失常相继出现,病情日益加重。为此,我们及时了解患者思想状况,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病情,并解释不良的心理对疾病的危害,请求配合治疗。在取得配合后,胸疼症状逐渐改善,心电图ST-T逐渐恢复基线,4周后康复出院。
  2.2绝望、悲观心理及护理常见于反复发作住院的中、老年患者,他们悲观失望,情绪低落,产生绝望心理,认为疾病已发展到了无可挽救的地步,整日自我推测病情,睡眠时间短,食欲下降,对治疗缺乏信心,有的拒绝进食和治疗,甚至向家人交代了后事。对于此种心理患者,我们掌握情绪―情感―情操这个过程的运用,始终保持热情、愉快、饱满的情绪去感染患者,对其进行了耐心、细致的启发引导,通过适当解释,介绍治疗条件、技术力量,并列举治愈病例,逐步增强病人的治疗信心与希望,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后,心律失常、心衰症状改善,心电图恢复正常。
  2.3猜疑、烦躁心理及护理患者一入院,就十分留意周围环境,对医护人员的言行举止非常敏感。对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活动,床上大小便产生猜疑心理,并多方面向医护人员打听病情,猜测医护人员的言行,对一些事情产生怀疑。由于心绞痛不定期的发作,从而使他们处于一种紧张的焦虑状态,产生一系列的不耐烦心理,对治疗失去信心,不信任医护人员,导致神志不安,身体倦怠,短期冷语,心前区疼痛更加频繁,病情难以控制。对此类患者进行了分析,让他们了解心理因素与疾病的关系,关心体贴病人的疾苦,理解他们的心情,多与他们谈心,使其郁闷与不快向我们倾诉,给予其安稳、理解,支持其建立信心,同时挑选技术熟练、态度好、动作轻巧、经验丰富的护士对其进行专门护理,以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使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有机结合,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4 抵抗、享乐心理及护理
  2.4.1抵抗心理及护理此类患者属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病情满不在乎,不相信医生的诊断,不听医护人员的劝告,拒绝接受各种治疗和各种护理工作,擅自过早下床,做过多的活动,在行为上不配合医疗工作。对此,我们积极进行心理护理,向其解释拒绝配合治疗造成的严重后果,努力创造良好的心理护理环境和气氛,指导病人消除了抵抗心理。
  2.4.2 享乐心理及护理患者认为自己病情不能治愈,产生了活一天,享受一天的心理,随心所欲,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管对病情的利弊,只想自我满足。为此,我们及时观察其心理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安稳解释,讲明有关疾病的性质,指导患者注意生活保健,摄取低热、低胆固醇饮食,劝其戒烟酒。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使其参加文体活动,如听音乐来转移或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同时,在保护性医疗制度允许的情况下,使其了解检查的结果及治疗措施,列举治愈的例子,说明此病的愈后及功能恢复,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病人有了希望,积极配合了治疗与护理。
  2.5 事业型患者心理及护理此患者多为55岁以下,工作能力强,精力充沛,都有一定的成绩。患病后,往往缺乏耐心,容易激怒,常表现为惊慌失措,担心疾病不能痊愈,陷入困境不能解脱,这种情绪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我们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性格、职业等,进行适当的交谈、细心的观察,及时发现情感的变化,分析原因,选择适当的语言用诚恳的态度来安抚患者的心情;同时,向患者说明医院设备齐全,抢救及时、方便,并以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和精益求精的技术操作,取得病人的信赖,增强安全感,帮助患者克服消极因素,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6 忧伤、自卑心理及护理多为55岁以上的患者,担心病后不能自理,给子女增添麻烦,成为累赘,给自己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消极沮丧,忧伤、自卑。我们从言谈举止和提高服务质量入手,同情他们的处境,尊重他们的人格,经常给讲故事,读报纸,谈家常以解孤独、自卑之感。在不影响监护和治疗的情况下,允许和鼓励家人探视和进行平缓的交谈,以温情、亲情增加愉快心情。
  2.7 愤怒、报复心理及护理患者在自知病情不能治愈的情况下,情绪反常、急躁、易怒、粗暴,对什么也看不惯,无端发泄不满,有的还采取骂人,拒绝治疗,作为心理补偿。为此,我们以强烈同情心和友爱精神,充满热忱具有感化病人的精神力量和高尚的医德和情操,建立健康良好的医护关系,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或行为,促进身心健康。
  2.8 依赖心理及护理一部分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病情基本好转或缓解,此时他们对病房环境和住院生活方式逐渐适应,对医护人员较熟悉和信任,往往产生一种依赖心理。针对此患者,我们进行耐心的疏导,鼓励病人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一些适当的活动,说明适当活动对恢复健康的有力作用,逐渐教会病人自理,增强病人自我护理能力。
  
  2结果�
  
  由于实行了心理护理,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χ2=5.66,P<0.05),两组患者再次梗死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χ2= 6.66,P<0.01)。见表1。
  
  
  3讨论�
  
  心理护理是一门科学,是整个护理学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确实在病人康复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由于心理护理贯穿了病人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护士与病人接触多了,语言交流多了,沟通了思想,病人能积极配合,使护理工作得以顺利完成。要搞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首先要有更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要不断学习和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做到有问必答,真正帮助病人改善不良心理。心理护理的开展,充实了护理内容,促进了病人康复,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崔炎.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
  [2]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
  [3] 刘岩.运用护理程序提高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2):938 .
  [4] 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62.
  [5] 薛欣.护士健康教育专职化、专业化出探[J].实用护理杂志0,2002,18(12):61.
  (收稿日期:2007-10-15)

推荐访问:心肌梗死 护理 患者 心理特点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nghuazhici/huiyizhuchici/2019/0402/50220.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