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内经》对目诊的贡献】 内经的贡献

【www.zhangdahai.com--领导讲话稿】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整理,概括、分析了《内经》对目诊的贡献。主要有:阐述望日诊病的意义;首论望目诊病的生理基础;论述了较系统的目诊内容。结论:《内经》中的目诊内容是构成中医诊断学局部望诊中望目内容及中医眼科学理论的基石。
  关键词:《内经》;目诊;中医诊断
  中图分类号:R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0)06-0010-04
  
  目诊属于中医局部望诊诊法之一,《内经》虽然没有目诊专篇,但其散见于各篇,已呈现了中医目诊体系的雏形,是后世构成中医诊断学局部望诊中望目内容及中医眼科学理论的基石。兹将《内经》对目诊的贡献总结于下。
  
  1 阐明望目诊病的意义
  
  《内经》尤其重视目诊,《灵枢・小针解》曰:“言上工知相五色于目。”认为望目诊病是“上工”必精的望诊方法之一,因为目为五脏六腑的窗口,正如《灵枢・五癃津液别》言:“五脏六腑,……,目为之候。”所以目色可以反映五脏六腑的盛衰情况,并可测知疾病预后及虚实变化,《素问・脉要精微论篇》说:“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素问・宝命全形论篇》又说:“能达虚实之数者,……吟至微,秋毫在目。”正是《内经》的明示,终使后人将目诊提升到重要地位。
  
  2 首论望目诊病的生理基础
  
  2,1 首次论述目与脏腑的整体联系 《内经》详细论述了目与五脏六腑协调统一的整体关系。
  2,1,1
  目与肝关系
  目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中医认为“肝足厥阴之脉……连目系。”(《灵枢・经脉》),所以《素问・金匮真言论》日:“肝,开窍于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言:“肝主目”。肝主目表现在当肝之精、血能够上注于目发挥滋润濡养作用时,目能正常发挥视物辨色功能。也即《素问・五脏生成篇》所言“肝受血而能视”。“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灵枢・脉度》)。欲知肝的情况,观目便可,如《灵枢・师传》所言:“肝者,主为将,使之候外,欲知坚固,视目小大”。
  2,1,2 目与心关系 《灵枢・大惑论》言:“目者,心使也,心者,神之舍也”,《素问・解精微论篇》言:“夫心者,五脏之专精也,目者其窍也”;心主血脉,《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脉者皆属于目”。《素问・解精微论篇》说:“志与心精,共凑于目也”。也即血与精可以通过心的作用上输于目,因此藏于心之神,必通过心之使一目呈现出来,成为后世目是中医望神重点部位的理论依据。
  2,1,3
  目与肾的关系 肾主藏精,《素问・上古天真论篇》言:“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精、髓海充足则目得所养,视觉功能正常,能“视万物,别白黑,审短长”;如“液竭则精不灌,精不灌则目无所见矣,故命日夺精”(《灵枢・口问》)。或“髓海不足,……目无所见”(《灵枢・海论》)。
  2,1,4
  目与肺的关系 《素问・五脏生成篇》:“诸气者皆属于肺”,《素问・六节脏象论》:“肺者,气之本。”气能推动脉中血液输布、濡养五官七窍,使之发挥正常功能。如《素问・六节脏象论》:“肺主气,气调则脏腑营卫无所不治。”
  2,1,5首论目各部位与五脏对应关系 《内经》首次将眼睛各部分与相应脏腑的关系概括为骨、筋、血、气、肉,如《灵枢・大惑论》所言:“睛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睛,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后世据此发展形成了五轮学说,进一步明确了目与脏腑的关系是目内、外眦的血络属“心”,为“血轮”;黑睛属肝,为“风轮”;瞳仁属水,为“水轮”;白睛属肺,为“气轮”;眼胞属脾,为“肉轮”。
  2,2 首次提出目与经络的整体联系 《内经》中眼与经络联系之多之广,在五官九窍中居于首位。十二经脉中有八条经脉,奇经八脉中有五条经脉,循行皆与目睛有关。其中胃经、胆经、膀胱经、起于眼部,肝经、心经经过眼部,小肠经、大肠经、三焦经止于眼部;心经、大肠经、三焦经、任脉、阴跷脉、阳跷脉、阳维脉集中于眼部或眼附近,其它还有许多经筋、络脉和经别都与眼有关。正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所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
  
  3 论述了较系统的目诊内容
  
  3,1 望目色 《内经》论及的目色主要有:目黄、目赤、目青及强调望目中赤脉,并论述了与目色有关的部分病名、主病、病因、病机、病位等内容。
  3,1,1 目黄 《内经》阐述了目黄的病名,如:目黄者日黄疸;关于目黄的主病有:“主津液所生病者”、“主心所生病”、“主筋所生病”、“主肾所生病”。而诸多经脉病变均可以引起目黄:《灵枢・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聋,目黄,颊肿。”“心手少阴之脉……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黄,……。”“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面赤,目黄。”“大肠手阳明之脉,……目黄,口干。”而与目黄有关的病机有:《素问・风论篇》说:“风气与阳明入胃,循脉而上至目内眦,其人肥,则风气不得外泄,则为热中而目黄。”
  3,1,2
  目赤 《内经》认为目赤的病因有内外因之分,内因责之肝病、经脉病和癫痫,如“肝受邪,目赤痛,眦生疮。”“癫疾始生,……视举目赤。”《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少阳之胜,热客于胃,烦心心痛,目赤欲呕。”外因与自然界气候异常有关,如“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目赤痛,眦疡。”(《素问・气交变大论篇》);“凡此少阴司天之政,……寒热凌犯而争于中,……目赤眦疡。”(《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素问・五常政大论篇》所说:“阳明司天……胁痛目赤。”“温病乃起,其病气怫于上,血溢目赤。”
  3,1,3 目青 目眦发青,责之肝病。《灵枢・五阅五使》:“肝病者,眦青。”目青反映肝风症状,如《素问・风论篇第四十二》:“肝风之状,……诊在目下,其色青。”
  3,1,4 将五色配五脏应用于目诊 根据五色配五脏判断目之五色所主脏腑病位,如《灵枢・论疾诊尺》中说:“目赤色者病在心,自在肺,青在肝,黄在脾,黑在肾。黄色不可名者,病在胸中。”这是白睛颜色诊察的总原则。
  3,2 首论察目中赤脉
  目赤脉诊法:目赤脉是指眼睑和白睛上的红色脉络,其内容有:(1)从颜色诊病性、病、症。《灵枢・论疾诊尺》说:“论血脉者,多赤多热,多青多痛,多黑为久痹,多赤多黑多青皆见者寒热”;(2)望赤脉循行的走向,确定经脉病变“诊目痛,赤脉从上下者,太阳病;从下上者,阳明病;从外走内者,少阳病。”
  3,3 望目形 《内经》中论述了目形的改变有以下几种:(1)目下肿。其病因有误治、病肾风、体内有水等。《素问・评热病论篇》中有:“虚不当刺,不当刺而刺,……目下肿,病名日风水。”“有病肾风者……目下 肿……病名日风水。”《灵枢・水胀》:“诸有水气者,微肿先见于目下也。”其表现为“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病机是“水者阴也,目下亦阴也,腹者至阴之所居,故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肿也”(《素问・评热病论》)。(2)目眶凹陷。眼窝凹陷见于气血虚衰的危重病人,如《素问・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言:“大骨枯槁,……肩项身热,破脱肉,目匡陷。”
  3,4 望目态 《内经》中目态的变化有戴眼,目不开、目不合、口目为僻、眦急不能卒视、嗔目、头倾视深、目如脱、直视、目晌动上视等,多由经脉病变引起。
  目不开的病机,《灵枢・经筋》认为有:(1)经脉拘急,“足少阳之筋……其病……膺乳颈维筋急……从左之右,右目不开。”“手太阳之筋,……其病……目瞑良久乃得视。”(2)寒热所致。如“热则筋纵,目不开。”《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提出“岁少阴在泉,热淫所胜……目瞑。”《素问・气厥论篇》:“胆移热于脑,……瞑目。”《灵枢・热病》:“热病……好瞑。”
  目开合失常的病机有:(1)目睛失养,《灵枢・脉度》“……,目气不荣,则目不合。”(2)阴阳失调,《灵枢・邪客》曰:“阴虚,故目不瞑。”“足阳明之筋……其支者……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灵枢・寒热病》“阳气盛则嗔目,阴气盛则瞑目”,《灵枢・大惑论》所说:“阴气虚,故目不瞑矣……。阳气虚,故目闭也。”
  目睛转动不灵、上视、定视一般为病情较重,其病机为:“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说“少阳之复,大热将至,……厥气上行,面如浮埃,目乃�瘛。”《灵枢・经脉》:“五阴气俱绝,则目系转,转则目运。”《素问・诊要经终论篇》言:“少阳终者,目�绝系。”
  目歪斜的病机是:“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为僻,眦急不能卒视。”
  3,5论视物异常
  3,5,1 幻视、视错 可由狂证引起,《灵枢・癫狂》:“狂:目妄见。”提示精不足,“以长为短,以白为黑。如是则精衰矣。”可见于肺疟,《素问・刺疟篇》:“肺疟者,令人……热间善惊,如有所见。”外感邪气,阳气过盛也可导致,《灵枢・五色》:“病从外来,目有所见,志有所恶,此阳气之并也。”幻视兼胡言,为热扰神明,如《灵枢・刺节真邪》:“大热遍身,狂而妄见、妄闻、妄言。”
  3,5,2 视物之喜恶
  《内经》认为在某些疾病过程中,会出现患者视物喜恶的变化,因此分析患者的喜见与恶见之物,结合其它表现,同样也有助于疾病的诊断。《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肺脉……微大,为肺痹,引胸背,起恶见日光。”《灵枢・刺疟篇》:“足少阳之疟,令人身体解肌,寒不甚,热不甚,恶见人,见人心惕惕然。”又言“足阳明之疟,令人先寒,洒淅洒淅,寒甚久乃热,热去汗出,喜见日月光火气乃快然。”
  3,6 望目分泌物 《素问・宣明五气》:“五脏化液……肝为泪。”《内经》中多论泪出的病位、病机。泪出:病位在心之疼痛、心肾不交、心神不安均可致流泪,如《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言“心痹引背,善泪出。”《素问・解精微论篇》:“是以俱悲则神气传于心精,上不传于志而志独悲,故泣出也。”《灵枢・口问》中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摇则宗脉感,宗脉感则液道开,液道开,故泣涕出焉”;老年气衰也可致“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热病泪出结合面色,可判断病位在肝经,《灵枢・热病第二十三》言:“热病面青,……筋蹙目浸,索筋于肝。”
  3,7 论述以目诊推测预后 望目色测知预后,《灵枢・四时气》:“视其目色,以知病之存亡”;望目色、目态判断痈疽的预后,《灵枢・玉版》曰:“以为伤者,其白眼青,黑眼小,是一逆也”;望目的形态及功能测知病情,《素问・玉机真脏论篇》说:“目匡陷,真脏见,目不见人,立死,其见人者,至其所不胜之时则死”;望目态判断病情顺逆,《灵枢・经脉》说:“五阴气俱绝,则目系转,转则目运;目运者,为志先死;志先死,则远一日半死矣”;热病见瞑、目赤预后不佳,既“民病热中,聋瞑血溢……喉痹目赤,善暴死”;“目内陷者死”。因为“目匡陷,真脏见,目不见人,立死,其见人者,至其所不胜之时则死。”望目色和面色诊结合,察病情预后,若目各色兼面有黄色,为顺;若目各兼有其他面色,为逆,如《素问・五脏生成篇》中说:“凡相五色之奇脉,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者,皆不死也。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
  综上所述,《内经》开系统论述目诊之先河,阐发内容丰富,紧密结合临床,分析透彻精辟,成就斐然,其中诸多理论仍为今人所常用,奉为准则,指导着中医对目诊方法的认识、运用、对疾病的诊察判断、理性分析和治疗用药。因而,《内经》对中医目诊的贡献意义深远,已成为中医理论诊疗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推荐访问:内经 试论 贡献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nghuazhici/lingdaojianghuagao/2019/0423/90374.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