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与多平面重建在夹层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 夹层动脉瘤CT

【www.zhangdahai.com--教学考试试卷】

  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与多平面重建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螺旋扫描加增强扫描,利用容积扫描原始数据重建至1mm每层并传送到AW4.O工作站中进行三维后处理。结果:螺旋轴位图像中可观察到真假腔的大小、形态及真假腔旋转的方位,在28例中,I型3例,2型l例,3型24例,其中3型多破口l例。结论: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对夹层动脉瘤可明确分型,诊断明确,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多平面重建
  中图分类号:R814.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3-0471-03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最常见的急性疾病之一,其结果也经常是致命的。主动脉夹层是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液经原发破口进入主动脉内膜下,在高压血流冲击下所形成的血肿或血流旁路。近年来我国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因此早期诊断极为重要。目前随着螺旋CT的广泛应用,对夹层动脉瘤的破口位置、分型、范围及主动脉脏层分支等信息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有很大的帮助。螺旋CT扫描是目前检查全主动脉的最佳方法,因而螺旋CT成像技术对夹层动脉瘤的评估诊断是十分有价值的。笔者主要分析螺旋CT及三维重建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应用价值。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2年9月至2007年元月确诊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28例,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28~76岁,平均56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胸背疼痛。B超检查全部有夹层改变。
  
  1.2方法
  采用GE Hispeed Nx/i螺旋CT进行检查,检查时患者仰卧,扫描范围选择主动脉弓上2~5cm下至骼总动脉分叉下10ram,定位像后直接增强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臂前静脉团注、速率以3~3.5ml/s,造影剂量为90ml(优维显300或优维显370),根据年龄不同设定扫描时间为20~25s之间。一般选择2~5ram层厚重建成为Imm层厚。扫描参数电压120V.250MA O.8s。
  
  1.3图像处理
  扫描结束后,将原始重建数据传入AW4.O工作站,进行各种后处理,先作多平面重建(MPR)行多方位、多视角、多层面的观察,为最佳图像后进行存储,而后再行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技术(SSD)和曲面重建(CPR),使用不同的软件可适当调节阈值,另外也可使用仿真内窥镜(vE)技术观察。
  
  2 结 果
  
  本组28例患者中,按Debakey分型,属I型3例、I型l例、I型24例。横断面CTA像均清楚显示较小的高密度新月形或扁椭圆形真腔,较大的略低密度假腔以及真腔之间以线状低密度的撕裂内膜相隔。MPR及CPR能较好地显示28例夹层动脉瘤内膜隔和血栓范围、真假腔,有26例显示内膜破口,20例血管内膜撕裂全段主动脉,左肾动脉受累1例、左胳总动脉受3例,MIP 12例显示管壁斑点状钙化斑,对28例中的16例血管内支架置入术进行随诊复查,15例假腔全部消失,有1例复查在腹腔干以下仍可见真假腔存在,可能为腹腔干以下仍有破口存在(此患者为多囊肝,多囊肾患者),其余病例均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有1例女性41岁胸背疼痛非常明显,CTA及三维成像均未见夹层形成,仅在降主动脉旁见附壁血栓,第2次复查血栓范围加宽加长,外科按3型处理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术后15d再次复查CTA,附壁血栓范围明显缩小,临床症状消失。
  
  3 讨 论
  
  3.1主动脉夹层是由于动脉壁中层弹性纤维发育不良,受损断裂或平滑肌退行性变,以及动脉壁其他病变如感染(梅毒),外伤性动脉炎和先天性等因素而引起动脉的同心或偏心性扩张,导致主动脉内膜撕裂,血管内膜破裂,血液在压力的作用下灌入血管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而形成的主动脉壁分离状态,形成真假两个通道。目前临床多采用传统的DeBakey分类法,根据内膜撕裂部位及假腔范围分为3型,1型和2型破口均在升主动脉,但1型累及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2型仅累及升主动脉,夹层内膜撕裂口起自升主动脉近端、终止于无名动脉近端;3型破口位于主动脉韧带附近、仅累及降主动脉。Stanford分类法将本病分为两型,A型累及升主动脉,B型仅累及降主动脉。这种分类法较简便已逐步得到认可。夹层动脉瘤最主要的是及时正确诊断和分型,对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后判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2 螺旋CT在全身大血管成像方面的应用已有不少成果,螺旋CT轴扫描是基础,是目前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它能准确显示真假腔形态及内膜移位情况。其特征性改变是两个增强密度的主动脉腔被一内膜分隔,呈一宽2~3ram线形低密度影,其形态多平直或弯曲突向假腔一侧,少数呈S型。另外能明确部位、范围、大小及瘤壁钙化程度、有无附壁血栓均能显示清楚,还能显示主动脉管腔主动脉壁钙化向腔内移位等情况。据文献报道,血管钙化内膜向内移位与动脉外缘距离大于5mm时才有意义,即可诊断为主动脉夹层。
  
  3.3重组图像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表面遮盖法(SSD)、最大密度投影(MIP)、仿真内窥镜(VE)技术及VR成像技术。本组28例均采用前5种重建技术,对显示主动脉夹层范围、血栓与血管的关系、真假腔内膜破口及对判定主动脉弓血管累及方面有较大价值。MPR产生的主动脉图像实际上是二维的,但MPR对主动脉夹层范围、血栓与血管的关系、真假腔、内膜破口即对判定主动脉弓血管累及方面有较大的帮助。MIP的优点是从非血管结构提供较好的主动脉描述,允许腔内对比与粘膜钙化不同,对血管形态,走向分布和血管壁钙化显示较好,并且较好显示支架治疗后的情况。SSD主要是显示主动脉解剖关系清晰,空间立体感强,有利于夹层的定位,对显示主动壁表面,主动脉立体走向,夹层动脉瘤瘤体及与邻近结构空间关系较直观。CPR通过入口逐点沿主动脉长轴获得相关图像,这些点然后连成血管形态,对显示弯曲的血管全貌是有助的。据文献报道CPR可直接看到血管开口是位于真腔还是假腔内显示率100%。VE能显示大动脉的内腔及分支的开口,能显示主动脉壁呈结节状隆起的动脉硬化粥样斑块,对夹层动脉瘤可显示真假腔内情况及其间的内膜瓣的撕裂。
  总之,螺旋CT及3D成像能改进解剖细节的显示,反映更多的相关信息,能快速、准确无创伤地诊断夹层动脉瘤,明确夹层动脉瘤的类型,扩展了CT的应用范围,为临床医师的治疗方式的制定提供重要的资料。
  
  [责任编辑 王慧瑾 邓德灵]

推荐访问:动脉瘤 夹层 螺旋 建在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oxueziyuan/jiaoxuekaoshishijuan/2019/0324/3358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