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_大众文化的例子

【www.zhangdahai.com--教育教学方案】

  摘要:全球化的浪潮夹带着文化全球化不可逆的趋势席卷全球,这对于产生不过三十余年的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来说无疑是一把双刃剑。面对机遇与挑战,当代中国大众文化该何去何从,是消极接受还是积极寻求应对策略?本文试图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应对路径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文化全球化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 应对策略
  
   一、文化全球化
   文化文化全球化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产生的,是全球化趋势在文化领域的表现。由西方发达国家所主导的世界领域内上各种不同文化通过交往媒介互相接触、交流、传播、融合的客观发展趋势。它不仅促进了文化的各自发展,也促进了全球文化的发展。
   文化全球化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认为是美国大众文化的全球化。放眼全球几乎每个角落都有美国文化的身影,美国的电影、歌曲、快餐、服装、电子产品等风靡全球,借由这些媒介美国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消费观念、社会和政治制度也传输到世界各地并使人心向往之。随之而来的是美国文化在国际中的地位与重要性与日俱增,掌握着越来越多的话语权。
   二、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界定
   中国的大众文化,是在改革开放时播下种子并逐渐发展起来的。但那时的大众文化并非土生土长的产品,而是从海外和港台传入的。中国独立的本土大众文化的初步形成是在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肖辉和周建平在《中国大众文化探析》一文中,指出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工业化、城市化、商品化、世俗化的全面展开与社会的急速转型,原来由港台、好莱坞偷渡而来的大众文化,便借助于当代中国特殊的人文生态环境,开始由秘密转为公开,并与中国本民族的文化形态展开了激烈的文化话语权的争夺;与此同时,中国的文化工业也借助开放社会和大众社会的土壤及商品经济的杠杆开始发育和启动,创造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大众文化。即所说的“当代中国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产生于当代工业社会之中,以市民大众为消费对象,借大众传媒传播的大信息量,批量生产,易于复制,旨在使大众获得感性愉悦的,遵循市场规律的一种新的文化发展形态和文化现象。大众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应该是以人为本,从人出发,立足于人并持有全面的人文关怀的文化。
   三、文化全球化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
   文化全球化席卷全球,给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文化快速发展并呈现产业化的趋势,但不可否认的,文化全球化也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就面临着很多威胁与冲击。
   1.大众文化是西方文化渗透的重要途径。国外大众文化在国内的长驱直入,对中国的不良影响是长远且难以估计的。以美国大众文化为典型的国外大众文化,因大众传播媒介的多样化和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 、政府的政策支持、内容迎合了国人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口味而大受追捧等原因得以在国内大行其道。长此以往,国外大众文化所推崇思想价值观念诸如个人英雄主义、利己、自由主义、文化速食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人,求稳务实、集体意识、仁义孝道、艰苦奋斗等中华民族传统的优良品德正在被逐渐抛弃。思想层面的渗透往往比物质上的冲击更来得凶猛,国人不禁要自问这些本肩负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众人的青年一代们,如何使中国以独立卓然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何更好地让现代化建设事业更上一层楼?这绝非杞人忧天式的过度思虑,而是立足于现实的忧患意识。正如《中国可以说不》书中所说:“实际上,美国文化及生活方式侵害的决不仅仅是30岁以上的中国人,也不会一夜之间就让中国人改变。而恰恰最可怕的就是侵害了在未来将要承担中国建设的一代或二代。”【1】
   2.文化全球化中隐含着西方文化霸权主义
   以美国为典型的西方大众文化凭借着其再经济领域内的优势地位和先进的信息传播技术,将本国的文化、思想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传输到发展中国家及落后地区,以期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终极目标。这正是美国文化帝国主义的突出表现,如此做法虽不至于摧毁这些国家和民族的本土文化,但却冲击着本土文化的威信与地位,并与之争夺文化话语权,因此有人称之为新形势下的殖民主义。西方文化被引入并经过大众的消化吸收,某种意义上消解了本来作为中心的本土大众文化与处于边缘的西方文化的界限,呈现出“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胶着局面。使得本土大众文化原本的话语权慢慢丧失,而西方文化却越来越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是一种冲击和威胁。
   3.文化全球化冲击着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产业的发展
   当市场经济规律和等价交换原则在文化领域发挥其“看不见的调节作用”时,文化也开始成为一种追求商业价值的产业。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因其与生俱来的商业性更是如此。自改革开放一来,随着大众文化的发展,一系列大众文化产业也蓬勃发展,但发展历史短暂且根基并不牢固,而西方大众文化历史长久,发展全面,竞争优势得天独厚,所以当代中国大众文化面对打开国门后涌入的西方大众文化难免力不从心。即使西方大众文化的竞争刺激中国大众文化产业不断完善提高自身以应对挑战,但无法回避的它们大大挤占了中国大众文化产业的市场空间,冲击着中国大众文化市场,使中国大众文化产业的发展内忧外患如履薄冰。
   四、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应对策略
   面对如影随形的机遇与挑战,不能不管不问,一味闭门造车,也不能风声鹤唳,因噎废食,必须顺应文化全球化时代的潮流采取策略,结合本土语境客观评价其影响,本着不消极被动,不丧失文化独创性的原则,在保护本国的文化主权的前提下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部分。壮大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走独立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众文化。
   (一)保持民族独特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绵延数千年且未有中断,生命力不可谓不顽强。而且文化是通过共同实践努力和共同认知而形成的,具有天然的稳定性。所以当代中国大众文化面对新形势下的竞争与挑战,必须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在保持本民族特性的基础上发挥包容与创新精神,积极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进行交流对话,吸收其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完善充实本民族文化,同时实现大众文化与社会主义其他各种文化形态的良性互动,生产富有本土特色又能适应市场新需求的大众文化产品。建设中国特色中国社会主义大众文化,使本土大众文化走既能弘扬民族特色又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二)大力发展本国的大众文化产业。
   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使当代中国大众文化难以在世界文化大交流大融合的背景下独善其身。中国既是一个文化大国,又是一个文化弱国,资源上的“大”与产业上的“小”极度不匹配。面对相伴而生的机遇与挑战,当代中国大众文化要想在与国外文化的竞争中更胜一筹,必须大力发展本国的大众文化产业,归根结底“发展才是硬道理”。但是现实是,中国的文化产业与西方的文化产业差距比较大而且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够消除的,因此必须在肯定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产业已经取得的阶段性成就的基础上,冷静分析依然存在的差距以及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举措。首先,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布局。大众文化产品要面向大众,面向市场,发展成果要惠及全体人民。其次,优化产业内的资源配置,增加政府投资,积极引进外资投入,不同区域的大众文化产业要优势互补,加强合作,实现规模经营和集约化发展。再次,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大众文化产业品牌,将本国丰富的文化资源的优势转化成文化产品,立足于本国特色,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打造国际知名品牌。最后,加强对大众文化产业的法律支持。因为本国的大众文化产业是新兴事物,所以在制定法律的过程中,既要立足本国国情又要大胆借鉴国际上其他国家在此产业领域内的成功经验。总之真正将大众文化产业的“蛋糕”做大做强,才能在竞争中应对瞬息万变的挑战。
   (三)寻求正确的沟通路径
   本土大众文化要想更好更全面的发展,决不能闭目塞听、一味排斥,必须勇敢地“引进来,走出去”。秉着辩证看待文化全球化所带来的国外文化的态度,寻求二者的沟通路径。单纯的由西方到东方或由东方到西方都是不明智的,只有实现两者平等地位上的互动,各取所长,共同进步才是真正的出路,对各自的长远发展也都大大有利。伴随着改革开放才不断发展起来的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不少问题存在,因此需要在发展规划、经营策略、管理方式等方面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做到与世界标准接轨。拥有一批有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的大众文化品牌,使当代中国大众文化走出国门拥抱世界,必须依靠本国经济实力的增长。
   总之,在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一味被动接受是不可取的,我们只能顺应潮流,积极应对,寻求出路,各方面通力协作,使当代中国大众文化走上一条独立可持续的发展之路。积极把握文化全球化给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发展所带来的机遇,规避其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在纷繁复杂的全球文化竞争中卓然屹立。
  注释:
  [1]宋强、张藏藏、乔边、古清生等:《中国可以说不》,中国工商联合出版社1996年,第130页。
  参考文献:
  [1]但海剑《“文化全球化”概念的界定》,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2]孙英春《大众文化:全球传播的范式》,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
  [3]邹文广《当代中国大众文化论》,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金民卿《文化全球化与中国大众文化》,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吴晓燕《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大众文化发展若干思考》,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第19期
  [6]姜华《对大众文化全球化发展态势中的文化霸权问题研究》,学术交流,2004年10月(10)

推荐访问:文化 大众 全球化 当代中国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fangan/2019/0317/19752.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