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综合征的原因分析及干预:21三体综合征临界高风险怎么办

【www.zhangdahai.com--教育教学方案】

  【摘要】 目的 探讨ICU综合征的成因以及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方法 选用江苏省东台市人民医院ICU中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间出现ICU综合征的患者共134例,结合患者当时的基础疾病以及出现的临床症状分析造成患者出现ICU综合征的原因。结果 本组中除12例危重患者因原发病的病情持续恶化死亡外,其余患者的精神症状均在住院期间得到痊愈,无人遗留精神方面的后遗症。结论 ICU 的治疗护理有着其特殊性, 在ICU中除对患者的生理疾病采取正确护理的同时, 对患者心理问题的预防和护理也是至关重要的,这是预防ICU综合征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 ICU综合征;原因分析;对策
  
  ICU 综合征是指危重患者在ICU 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以精神障碍为主, 兼有其他临床症状出现的一组综合征[1], 原因既可以是疾病本身的表现, 也可以是疾病出现变化的先兆症状。该综合征往往导致患者的康复延迟, 住院时间增长以及治疗费用的增加,并且有时会影响到疾病的预后[2]。日本学者黑泽尚曾提出ICU 综合征的明确概念,其表述为:在ICU 监护的患者,意识清醒2~3 d 后出现谵妄状态和其他病征, 并且这些表现在转室后3~4 d 依然存在的, 称为ICU 综合征[3]。应该说ICU综合征在早期医学中并不存在,它是伴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新型医疗器械和药品的不断出现以及重症疾病诊治水平的明显提高而出现的一种新的疾患,其真正意义上的出现是在ICU科室单独出现以后。一般认为,ICU综合征的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因素是患者异常的心理反应,而这种异常心理反应是由ICU 的特殊环境以及各类监护治疗仪器而导致的。据此多数学者认为, 该综合征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4], 但目前临床对ICU 综合征普遍存在认识上的不足, 严重的影响了该病的防治工作。因此,作者收集了江苏省东台市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共134例出现ICU综合征的ICU患者,通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了该综合征出现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共537例患者入住ICU,出现ICU综合征的患者共134例,其中男82例,女52例,年龄57岁至82岁,平均68岁。其中呼吸衰竭18例,心衰10例,心肌梗死21例,颅脑外伤16例,胸腹部大手术24例,复合伤27例,颈腰椎全麻术后18例,监护时间7~28 d,平均16 d。
  1.2 诊断标准
  本组患者临床表现呈多样性,程度轻重不一,主要表现为精神症状,兼有其他伴随症状,主要有:①谵妄:这是本征最常见的症状, 表现为明显的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下降;②思维或智力障碍:可通过语言或者行为表现出来,如迟钝,呆滞,反应减慢等,严重者出现痴呆;③情感障碍:多表现为情感抑郁,但也有少数患者表现为情感高亢或欣快;④行为动作障碍或失常:如乱喊乱叫, 扯衣撕物, 打人骂人等;⑤其他表现:比如头痛失眠、腰酸背痛、便秘或腹泻、皮肤有异样感等。具体见表1。诊断标准为:在ICU监护过程中,意识清醒后2~3 d后又出现以上症状或者以上症状之一,且该症状持续至ICU治疗结束后2~3 d并排除了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者,作者诊断为ICU综合征。
  2 方法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针对原发疾病的治疗以及心理治疗和对症治疗三方面。具体如下:①原发疾病的治疗:针对原发病予以观察和治疗, 如术后持续进行镇痛, 正确放置各种引流管的位置并尽量减少牵拉, 病情允许时应及时拔除引流管减轻刺激。纠正贫血, 低血压或者电解质紊乱。如为糖尿病患者则要注意监测及调控血糖。避免使用引起或加重精神症状的药物。②心理治疗:密切观察患者, 及时发现心理行为异常, 必要时寻找患者家属朋友的支持, 改善患者恐惧心理。③对症治疗:复合使用咪唑安定和氟哌啶醇等镇定剂进行对症治疗。
  3 结果
  经过以上的综合治疗护理后,本组中除12例危重患者因原发病的病情持续恶化死亡外,其余患者均在住院期间精神状态得到恢复, 精神症状一般在3~7 d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 所有出现ICU综合征的患者均未遗留精神方面的后遗症。
  4 原因分析
  4.1 环境因素 ①医疗设备的影响:ICU 病区有着各种各样的抢救设备和监护仪器, 医疗护理环境与普通病房区别较大。老年患者在首次面对如此陌生复杂的医疗护理环境时,极易产生紧张、恐惧、烦躁或焦虑等心理异常反应;②噪音和光线的影响:ICU内存在大量的噪音和长久的光线刺激。噪音主要来自于各种医疗设备以及医护人员的谈话及走路。已有证据表明噪声可以刺激人体的交感神经, 致使心跳加快, 血压升高, 压力感和焦虑感加重,疼痛感加剧。同时有研究发现,当噪音大于60dB时患者即易产生恐惧、焦虑等心理反应[5]。但在ICU,为了使医护人员听得清楚,大多数医疗设备的报警声为60~70dB,使得ICU成为一个高噪声环境。另外,ICU内的光线没有时间性,治疗和监护的需要使得灯光昼夜不熄,让老年患者没有时间概念,使患者睡眠受到严重干扰。已有研究表明,长期处于光线的照射下,容易使人产生焦躁不安的情绪[6]。而噪声和光线两者的结合又大大强化了各自的作用,使得老年人极易出现一些负性心理反应。③与亲属的隔离:ICU 属敏感场所,需要控制感染,因此对于探视进行了限制, 从而形成了相对封闭的病房环境。老年患者如果缺少与亲友沟通, 则易发生分离性焦虑。另外,当老年患者看见或听见同室病友的痛苦呻吟, 医务人员紧张的抢救甚至病友死亡场面时, 都会加剧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 甚至对自身治疗也失去信心。
  4.2 患者因素
  ①基础疾病的影响:是指一些疾病能直接影响精神状态的情况。研究显示, 既往史中有精神病、脑外伤或脑血管疾病以及安眠药中毒或对某种药物具有依赖性的患者,在接受ICU 监护时有易发本综合征的倾向。另外,伴有心理活动异常或精神异常的危症患者, 其精神异常的发生率也较高;休克患者、肝昏迷前期患者, 除会出现为不同程度的谵妄外, 还会出现类似神经官能症的一些症状, 如情绪不稳、焦躁不安、莫名的恐惧感、萎靡不振、抑郁以及睡眠障碍等;脑手术、开胸手术、时间过长的大手术以及创伤等都会导致术后持续的低氧血症、低血压、酸碱平衡失调、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也是诱发该综合征的典型诱因。②对疾病认知不足:在ICU内, 有名目繁多的监护措施和有创治疗, 例如气管插管、气管内吸痰、气管切开、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中心静脉压监测、床边血液透析以及各种引流管等,在给患者带来活动受限的同时,也容易使患者对于自己的身体状况感到危急,从而丧失治疗信心。这些众多的治疗会使患者产生濒临死亡感,从而导致抑郁、绝望甚至轻生的念头,成为诱发ICU综合征发生的重要原因。③人格丧失感:ICU 病房的患者大都全身裸露, 这会使平时生活自理的患者感到自尊心受到伤害,而且医护人员对各种状况的监测记录极易导致部分患者认为医护人员更关心的是他们身旁的仪器设备所显示的数据,而不是患者自己本人。这种人格的丧失感及不受重视感也成为引起ICU综合征的常见原因。
  4.3 其他因素 ①药物因素:在对危重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 某些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不良心理反应。例如使用利多卡因进行心律不齐的治疗时, 当静脉滴注速度达到4 mg/min时, 大部分患者即会出现谵妄等临床精神症状;再如使用洋地黄类, 巴比妥类以及喹诺酮类等也可诱发或加重患者的精神症状;②经济因素:研究表明, 患者的经济收入、医药费报销百分比与ICU 患者的焦虑情绪及ICU 综合征的发生具有明显相关性。一部分老年患者经济基础较差, 相对昂贵的医药费用和治疗费用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有些患者甚至因此拒绝治疗。
  5 护理对策
  5.1 积极改善环境
  及时处理各种报警声,适当降低报警音量;向患者介绍周围环境及所使用的医疗设备, 消除患者的环境陌生感;夜间注意把灯光调暗, 制造睡眠环境;不要在患者身边讨论病情, 以免患者片面地听到讨论内容, 使情绪发生变化,同时加强护患间的交流,随时将对患者有积极意义的信息透露给患者;抢救同室患者时注意拉上床帘和屏风。除此之外医护人员还要努力营造一个友好的人文环境,根据不同的患者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比如根据每位患者的社会地位、文化层次及宗教信仰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开导方式和劝慰途径;当患者的隔离感过强时可允许家属在采取隔离消毒的措施下进行探视。
  5.2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早期评估精神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 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 要善于发现精神障碍的先兆症状, 严密观察药物治疗的效果, 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补充营养, 控制感染, 预防褥疮及肺部、泌尿系的感染;注意夜间观察意识障碍与正常睡眠的区别, 加强巡视, 要学会早期观察和发现病情的细微变化,力争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5.3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
  贝克认知疗法提出, 人的情感与行为由其认知过程所决定, 错误的认知引起错误的判断和推论,从而会导致病态的情感和行为[7]。因此对进入ICU 的患者, 护士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ICU有关的医学知识, 帮助患者客观地认识自己的病情, 使其懂得进入ICU 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治疗和护理, ICU内的各种医疗仪器是为了帮助监测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的变化,并没有什么神秘性,使患者在对ICU 的了解中自然地减轻心理压力,消除对ICU的神秘感和恐惧感,建立起患者对治好自己疾患的信心。
  5.4 关注并尊重患者人格
  医护人员应该懂得尊重患者的人格,在为患者做各种护理处置时,要随时给予遮挡, 要经常主动到床旁与患者进行交谈,了解每位患者的心理需求并进行相应的安慰或交流。对于使用呼吸机辅助治疗的患者或者是气管切开术后的患者,由于不能进行语言交流,所以就要多行非语言性沟通,比如可以通过肢体语言与患者沟通,教会患者使用手语如大拇指表示大便, 小拇指表示小便, 示指表示需要吸痰, 拍床栏表示要翻身等。并且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 可增加视觉信息传递,比如利用一些绘图的小纸片进行传递,以掌握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动态, 增强患者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促进脑功能的恢复。以上这些都有助于使患者重新建立起自己被重视的感觉,会使患者在人格上重新评估自我价值,从而对患者的心理具有很大的帮助。
  5.5 其他一些护理策略
  主要包括:①术前访视:主要针对大手术后需要在ICU进行过渡的患者, 一般选择在手术前到所在科室进行访视, 告诉患者ICU 的探视制度、环境以及气管插管的准备等, 提前做好心理护理, 减少患者对ICU 的陌生感和恐惧感;②音乐疗法:根据患者的喜好, 让患者倾听一些平静性的音乐,有助于让患者稳定情绪, 另外也可转移患者对各种仪器报警声的关注, 减轻患者心理上的恐惧和焦虑感。但是该疗法也需注意其适用范围,最好是针对单个患者进行,因为不同背景的患者对音乐的敏感性是不同的,对于一些患者来说音乐可以起到愉悦心情的作用,但是对于另外一些长期处于声音刺激下的患者可能更需要安静,音乐对他们来说很可能是另外一种噪音。
  6 总结
  ICU所具有的独特的特点决定了其治疗护理也有着其特殊性,在对患者的生理疾病采取正确治疗护理的同时, 还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问题的预防和护理。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基本的临床护理技能,还要尽可能多的掌握心理学知识, 这样才能有效的发现问题, 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及时对症处理, 从而减少ICU综合征的发生率,提高整体护理水平。
  参 考 文 献
  [1] 王志红, 周兰珠. 危重症护理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65-179.
  [2] 罗红.术后ICU 患者精神障碍相关因素的分析.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15): 30-31.
  [3] Mcguire BE, Basten C J, Ryan C J, et al.Intensive care unit syndrome: a dangerous misnomer.Arch Intern Med,2000,160:906-909.
  [4] 史铁英. ICU 患者心理护理. 实用护理杂志,1997,13(6):324-325.
  [5] Kahn DM, Cook TE, Carlisle CC, et al. Identification and modif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noise in an ICU settings. Chest,1998,114:535-540.
  [6] 杜鹏, 姚梅芳. ICU 综合征的防治与护理.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2,19(1):27-29.
  [7] Happ M B, Swigart VA, Tate JA, et al.Family presence and surveillacce during weaning From prolongedm echanical ventilation.Heart Lung, 2007,36(1):47-5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综合征 干预 原因 分析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fangan/2019/0412/70744.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