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精神疾病患者“为邻”|美国有多少精神疾病患者

【www.zhangdahai.com--教育教学方案】

  如你周围有一位精神疾病患者,你或许会担心,他会不会病情突然发作,对你施加暴力行为?你也许还会问,这类暴力行为可以预测吗?应当采取哪些防范措施呢?无疑,产生这样的想法是很自然的。
  精神疾病患者有多危险
  一般人的看法
  根据四年前在香港地区做的一项调查,50%以上的人不愿与精神疾病患者为邻,40%以上的人不愿住在精神疾病康复设施附近,更多的人认为精神疾病患者“有破坏性”,“容易危害他人”。事实上,公众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担心和恐慌是一个全球性的普遍现象。曾经枪击里根总统的欣克利就是一位精神疾病患者,此案也引起了美国当地人对精神疾病患者暴力行为的恐惧。
  
  专家的观点
  瑞典在20世纪70年代做过一项全国性调查,结果显示:有暴力史的精神疾病患者仅占其总数的8%左右,而正常人则有近20%曾使用过暴力。在以暴力闻名的一些地区,如美国的某些城市,研究结果也与之相似,且精神疾病患者对正常人使用暴力的情况更为少见。
  
  产生偏见的原因
  心理学研究表明,那种匪夷所思、没有任何预兆的事件,往往会让人们感到恐惧(许多好莱坞恐怖片常常描述这类现象,利用的正是人们的这种心理),而精神疾病患者的暴力行为表面上恰好属于这种类型。因此,如果10个暴力事件中有1个是精神疾病患者所为,给人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常常就是这一宗。
  此外,一些传媒的宣传报道常常起着负面作用。国外对精神疾病患者暴力行为的渲染报道,多数有其特殊的“利益”动机:既然每次这种事件都起到了轰动效应,传媒自然会乐此不疲,好莱坞电影《沉默的羔羊》大获成功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普通大众经常在媒体上看到精神疾病患者犯下的一宗宗“血案”,产生偏见也就不足为怪了。
  
  应采取的对策
  精神疾病患者并非如我们所想象得那么“危险”,但是,对他们要加倍重视才对。尽管从总体上讲,精神疾病患者的暴力行为发生率不比正常人高,但确有一些类型的精神疾病患者比较具有危险性。最新的研究表明,这些类型的患者暴力攻击行为发生率较正常人要高出10倍左右。
  此外,在事件处理方面,精神病患者也与正常人大不相同。患者对其暴力行为不具有实质性的辨认和控制能力,如果构成犯罪,则通常不承担刑事责任。
  
  预测患者的暴力行为
  比较公认的一些“预测因素”,包括:男性,青壮年,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未婚,缺乏人际交往技巧,智能偏低,有婴幼儿时期神经系统疾病史(如颅脑外伤、高热等),有童年期家庭环境偏差(如受虐待、父母离异等),学习困难,有品行障碍(如逃学、斗殴、虐待动物等)史,药物或乙醇依赖者,有反复家庭暴力或违法行为史,有冲动型或反社会型人格特征,精神分裂症患者(偏执型、特别是伴有嫉妒、被害妄想及命令性幻听者),等等。
  
  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技巧
  家人、朋友和其他与精神疾病患者接触者,必须学会一些自我保护的技巧:①对于烦躁、激动状态中的患者,不应过分地去关心、询问。②当患者向你发怒时,不可与之发生正面冲突。③不应嘲笑、歧视患者。④对于症状相对稳定的患者,要督促其服药、随访,并留意其复发的预兆。⑤发现有精神症状复发倾向时,应及时送其去治疗,必要时可在多人协助下,强制其住院。⑥与有过暴力史而又正处于发病期中的患者接触时,最好不要处在患者可以正面攻击的位置,且最好有旁人在场,必要时可提供帮助。⑦患者的一些合理要求要尽量予以满足,如果实在无法办到,可用温和的语气与其商量,并做出解释。
  虽然少数患者确有反复暴力的倾向,但是,只要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并学会自我保护,就可以将危险性降低到最小。

推荐访问:患者 精神疾病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fangan/2019/0425/9554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