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设施有哪些 [公共图书馆休闲文化建设浅析]

【www.zhangdahai.com--教育教学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从图书馆休闲文化建设的认知着手,分析了在现代环境下公共图书馆休闲文化建设的可能性、定位发展等几个方面,笔者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途径。   【关 键 词】公共图书馆;休闲文化建设。
  【作者简介】郑瑞爽,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馆员,主要从事信息管理相关研究。
   郝春柳,河北省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馆员,主要从事网络信息相关研究。
  
  公共图书馆既是社会公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其应具有的休闲文化功能,在满足大众休闲生活需要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使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保障,使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人民剩余时间在不断增加,如何让剩余时间变得“丰富多彩”呢?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部分的公共图书馆在满足人民群众丰富剩余时间文化生活方面有着天然的使命。另外,据专家研究预测,到2015年发达国家将全面进入“休闲时代”。我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改革发展的飞速变化,休闲与休闲产业的发展势头趋势超乎想象。无论是经济领域的休闲实业,还是国家文化领域的文化事业,必然都会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更应厘清休闲文化的发展规律,大力加强休闲文化建设。
  
  一、休闲文化概述
  
  “休闲文化”是20世纪以来随“休闲”一词的流行而频繁使用的现代概念。目前,西方国家对“休闲文化”一词的专题性定义未曾见到,但西方论著在休闲理论研究中已包含了休闲文化的论述,意指休闲本身就是休闲文化,在理解上没有严格意义的区分。而休闲文化在中国学术界有明确的说法。当今中国许多学者从休闲文化的核心内容、表现形式以及存在方式等角度对休闲文化进行了界定。中国休闲文化研究中心马惠娣主任从存在方式角度定义休闲文化:休闲文化是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外,为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而处于的一种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建构的生命状态和行为方式。李春生教授则从表现形式的角度概括休闲文化,他认为“休闲文化是人类通过休闲活动改造自然和化育自身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语言、思维模式、艺术等物质成果和社会关系的总和”等。休闲文化作为大众生活与精神价值追求相交融的新文化形式,具有广泛传播性、渗透综合性、个体特色性、精神价值性四个特点[1]。
  
  二、公共图书馆休闲文化建设的
  可能性
  
  1.社会视角。随着社会整体财富的增加以及共同富裕的到来,急需建立大众休闲所需共享的、低廉的、健康的、先进的休闲建制,如同规划和调控全社会的就业一样,社会大众的闲暇时间及其社会活动的规划和调控也必然提上议事日程[2]。不难看出,公共图书馆自身特征与符合大众休闲的建制特征不谋而合。因此,公共图书馆休闲文化建设是符合整体社会休闲文化发展的大潮流。另外,随着社会整体GDP的快速增长、恩格尔系数的不断降低及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预示了一个欣欣向荣的文化产业发展机遇即将到来[3],这同样也为图书馆发展休闲文化提供了契机。
  微观上讲,当今社会,人们由于过多的看重物欲、名声、权柄等,在追求这些“现实利益”和“物质报酬”的过程中,不得不经常处在一种快节奏生活中,从而不同程度地产生匆忙感和抑郁感及相伴产生的不良的价值观。这种渴望安静及改善“精神匮乏”的内在需求,与图书馆平和、宁静和知识殿堂的印象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契合。不难看出,这个契合点为了公共图书馆休闲文化建设及功能的发挥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因此我们认为,目前社会大众中普遍存在寻找文化休闲的动机,这为加强图书馆休闲文化建设提供了深层的需求和动力。
  2.图书馆角度。生存和发展是图书馆面临的现实问题。图书馆生存之本除政府的财政支持外,就是图书馆的社会效能,两者互为唇齿。衡量图书馆的社会效能,第一指标应该就是到馆读者的多少,也就是有多少人在使用图书馆。这需要图书馆通过做好传统借阅服务的同时,多方面开发服务项目培养读者的到馆兴趣,而在众多服务项目中,各种休闲文化项目必不可少。图书馆发展过程离不开对休闲文化的正视并积极参与其中。
  另外,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休闲建设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公益性”属性决定其休闲文化功能的发挥容易得到政府和大众的信任,并加以接受。二是公共图书馆的区位优势、馆舍的宏观分布和微观布局等方面在休闲功能的发挥上,是其他一般文化休闲场所不能比及的。三是公共图书馆的自成体系的服务内容和方式是休闲文化建设的天然资源[4]。
  
  三、图书馆休闲文化建设的定位
  
  综上分析,图书馆休闲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图书馆在日常运行中,还应把握好休闲文化的定位问题,充分处理好图书馆休闲文化与其他休闲文化形式的关系、休闲文化职能与其他职能的关系。
  1.正确处理图书馆休闲文化与其他休闲文化形式的关系。休闲文化形式多样,社会公共休闲文化、高雅休闲文化和大众娱乐文化构成一个城市或地区的休闲文化系统,而公共图书馆休闲文化应是跨其三界的,因此图书馆休闲文化应具有公益性、高雅性及大众性的特点。但在兼顾各自特点的同时,不能迷失自己“图书馆”的本质。
  图书馆休闲文化与“三俗”化的休闲方式肯定是决裂的。而与同属休闲文化媒介的电视台、广播台、电影院、剧院或是互联网生产着各种休闲文化做对比,这些文化休闲过程不需要花费任何智力代价或者说代价很小,与在图书馆阅读时集合式的“场效应”所产生的审美心理感受和情感娱悦享受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图书馆休闲文化的建设应对各种高雅的休闲方式兼收并蓄,不断创新适合自身定位的休闲文化项目。
  2.正确处理图书馆休闲文化职能与其他职能的关系。图书馆的“五大职能”即社会文献信息流整序的职能、传递文献信息的职能、开发智力资源进行社会教育的职能、搜集和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能、满足社会成员文化欣赏娱乐消遣的职能。最后一项职能亦即休闲文化职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衍生出来的,是对图书馆其他基本社会职能的补充和延伸。在休闲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与其他几项职能的有序结合,不能厚此薄彼,而要根据图书馆的不同类型,其职能建设的侧重点不同。
  大中型公共图书馆、高校系统图书馆、科研系统图书馆,其教育职能、情报职能占重要位置,文化娱乐职能可能略处于次要位置。基层图书馆尤其社区、企业、农村图书馆,文化娱乐职能则上升到很重要的位置。另外,同一类型的图书馆的职能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侧重点。
  
  四、休闲文化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提升公共图书馆的便捷性。公共图书馆提供休闲的首要内容就是便捷,让人们拖着劳累和疲惫的脚步去寻找图书馆显然是有悖于休闲精神的。所谓“便捷”,应是“随处可得”“随时可得”“随手可得”。一是图书馆数量要多,选址合理,让读者随处可以得到图书馆的服务。但鉴于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可以借助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图书馆集群网络化管理,采取馆际“统借统还”或与学校、社区协作建立“连锁阅览俱乐部”等措施弥补公共图书馆实体数量不足带来的缺憾,为读者提供最大便利。另外,“24小时自助图书馆”近年得到迅速发展,它基本实现图书馆的基础功能,大大延伸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和时间,为读者提供休闲阅读创造了条件。二是调整图书馆开放时间,让读者随时可以使用图书馆。目前,我国大型公共图书馆基本能保证每周72小时的开馆时间,但大多数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开放时间与其他行业上班时间重叠,这使得很多上班族和在校学生不能充分利用图书馆。因此,公共图书馆应调整、延长服务时间。在周日及节假日最好能选择开馆,而不是遵照机关化作风选择闭馆放假。另外,加强公共图书馆网站、自助图书馆等建设,在图书馆网站上,适当开放、增加休闲阅读的相关板块,增强网站的趣味性和休闲氛围,以期能达到有效延伸图书馆虚拟开放时间。三是简化业务流程,合理使用空间,使读者在悠然的状态下,随时都可以接触到图书馆的书籍、设备等。读者到馆后,简练的业务流程、先进的现代服务设施以及馆员较高的办事效率是第三层意义上的便捷。现代图书馆实行RDIF技术后,图书馆对外服务的业务流程简便了很多,读者可以充分享受取书、还书休闲阅读之自由。因此,图书馆馆员的精神面貌和办事效率等精神文化层面因素成为直接影响图书馆休闲旨趣的重要因素。
  2.增强公共图书馆的休闲氛围。图书馆休闲文化氛围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图书馆的物质环境。读者到馆后第一感官应是清新雅致、文化氛围较浓的书斋环境,或者是现代艺术感较强的艺术氛围,让读者倍感读书的悠然自得、心旷神怡。这要求图书馆在建筑美学方面,充分利用空间、结构、采光设计、色彩调配、美化等技术来实现这种人文关怀。在建筑功能设计方面,图书馆建筑的功能布局需要考虑为读者提供在馆阅读时的简单生活服务内容,如设置餐饮区、咖啡吧,允许读者自带食物等;提供音乐欣赏设备,让读者能轻松愉快地欣赏到高雅音乐,让读者在图书馆放下压力、负担,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进行阅读,体验真正意义上的休闲阅读。另一方面是图书馆工作人员营造的休闲氛围,应该说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是图书馆提供休闲服务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图书馆馆员有专门的职业规范,每年相关的培训也很多,但在如何提供休闲服务方面的内容不多。图书馆馆员应该具备一种为到馆读者提供休闲服务的意识及能力。一个合格的图书馆工作者,能够流畅地通过各种业务手段,诸如在借阅、读者咨询、读书报告会中与读者进行有效沟通,并将这些做法固化为工作常态加以持之以恒。应该说,到馆读者能够得到图书馆馆员的帮助,在图书馆感受到尊重和关怀,是图书馆营造休闲氛围的基点。
  3.以休闲为基调,丰富公共图书馆馆藏。图书馆休闲文化建设的外在形式固然重要,若想得以长久发展,馆藏建设仍是重中之重。这要求公共图书馆在图书采购、陈列等方面要有所取舍,确立休闲基调。又由于节假日休闲活动的时效性和集中性决定了图书馆在资源配置上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公众的特定需求[5]。在这里笔者认为,图书馆在实现休闲文化馆藏的时候,可以结合项目管理的相关理论,把某个节假日或者某个休闲主题作为一个项目来进行管理。这样休闲文化的馆藏等定位会更准确,也使得休闲项目的计划、管理、控制及反馈等更科学、系统。我们可针对特定节假日,开设休闲阅读专题书架,如“三八”妇女节时,我们可以在馆区醒目的地方,开设有关女性保健、美容、家庭教育、心理辅导等书籍、杂志的书架,供读者休闲阅览。另外,可应读者要求,在馆区设置休闲学习场所,如夜间自习室、阅览室;视听资料和多媒体资料的比例及更新速度可以适当调整等。这样通过馆藏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现有馆藏对休闲文化建设的贡献,延伸图书馆的服务渠道。
  4.社区图书馆将成为休闲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图书馆提供休闲文化具有非普遍性,不同的图书馆性质和任务决定了提供服务的差异性与条件性,研究型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仍要以为研究服务为主旨[6]。而社区图书馆以其分布广泛、与社区居民“零距离”的特点,必将成为休闲文化建设的主阵地。我国尤其是二线城市中社区图书馆发展健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也为社区图书馆休闲文化建设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笔者认为,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必要性不言而喻,在其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化技术,延伸图书馆休闲文化,使社区图书馆休闲文化成为社区众多娱乐形式中最核心、最受欢迎的文化内容。
  以日本成熟社区图书馆[7]――小川町社区图书馆为例,来分析成熟图书馆休闲文化建设。小川町社区图书馆的馆内设施从儿童图书室到咖啡厅再到日本茶室,可谓应有尽有;而设备齐全的影像设备和放映大厅可让社区居民在馆内享受高水平的影视服务。为了方便读者阅读,该社区图书馆在开架阅览室的隔壁,专设一间和式房间,读者可盘腿坐在茶几周围翻看古典资料,整个环境就在自己家中一样,舒适惬意。为吸引更多的社区居民到馆,小川町社区图书馆经常有计划地举办本地出身摄影家、画家的艺术作品展。
  可以看出,社区图书馆发展休闲文化在吸引读者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结合我国社区图书馆的实际,在休闲文化建设过程中,可通过开办休闲阅览室、读者沙龙,为本地摄影家、画家组织艺术作品展,举办戏剧、音乐、美术欣赏以及社区居民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展演竞赛、评选、汇展、联谊等活动;可以组织或帮助社区居民成立专题休闲俱乐部,如“女红俱乐部”“集邮俱乐部”“收藏俱乐部”。尤其要关注特殊群体的文化休闲需求,充分体现对老人和儿童及一些残障居民的关怀,协助社区其他部门组织相应的休闲活动,如书画棋牌活动、社情咨询、儿童手工作品展、家庭生活图片展。使社区图书馆真正成为一个一般居民向往的场所,使它对加强社区凝聚力、活跃社区居民文化生活发挥重要的作用。
  5.发挥大众传媒在公共图书馆休闲文化建设中的宣传作用。所谓大众传媒,也就是大众传播媒介,包括报纸、电视、杂志、广播、互联网等。它是当今社会文化传承的重要机构,对社会的反映和建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受众。介入大众传媒,与大众媒介联合发展已成为图书馆休闲文化建设的重要推手。媒体以各种方式为市民提供休闲文化类信息,从而有效完成图书馆休闲文化的推介,同时培养、指导潜在读者到图书馆休闲阅读的习惯和方法。目前,我国图书馆界对大众媒体与图书馆的关系、影响等各方面都展开了很多研究。但我们这里摈弃大众媒体对图书馆的冲击等负面影响,“风物长宜放眼量”,积极扩大大众媒体对图书馆休闲文化建设的正向影响,提升市民对图书馆休闲文化设施、项目、活动等的认识水平和使用习惯,提高其使用效率。
  休闲文化建设是随社会变迁、人们对休闲认知的不断变化而变化的。我国各级公共图书馆应结合经济状况、区域文化、信息发达程度等多种因素进行多方面探索,摸索出有自身特色的休闲文化方式来。如果说休闲是一种态度,提供休闲同样也是一种态度。现象学大师胡塞尔曾深刻地指出,人类要摆脱由科学的社会作用所引起的文化危机,就必须回归生活世界。而图书馆在大众回归生活的道路上,也许能起的作用有限,但提供一种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矫正、平衡、补充作用的人文精神力量却是可能而且是应该的[8]。
  (本文系2011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公共图书馆文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HB11TQ009)
  
  注释:
  [1]王静仪:《休闲文化的伦理分析》,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
  [2]吴文新:《把休闲文化纳入先进文化的发展轨道》,载陈金钊:《黄海学术论坛(第2辑)》第202-205 页,[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年版。
  [3][4]余训培:《图书馆休闲:可能性、障碍及其内容》,载《图书馆》2006年第5期。
  [5]徐 双、刘 勇:《中国人休闲观与图书馆休闲功能的开发》,载《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年第16期。
  [6]马惠娣:《休闲――个新的社会文化现象》,载《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4年第3期。
  [7]王京山、王锦贵:《论图书馆文化休闲功能的发挥》,载《新世纪图书馆》2005年第5期。
  [8]刘昆雄等:《图书馆休闲功能之经济价值探析》,载《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年第10期。

推荐访问:浅析 文化建设 公共图书馆 休闲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lunwen/2019/0319/2328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