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www.zhangdahai.com--师德师风建设】

  主体性教学模式是一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项互动。其突出特点是强化了课堂要素间的联系,教师的作用在于创设历史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去探索;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能力。
   一、以疑导入,制造悬念
  “疑”是激发思维的线索,问题能使学生产生困惑并产生要求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这是探究性教学的前提。导入新课时,设置疑点,能集中学生的有效注意,让他们以急于释疑的心情进入学习状态,对探究的过程、结果产生兴趣。讲授《辛亥革命》一课时,我用“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什么会在20世纪初扛起中国民主革命的大旗呢?清朝在20世纪初不是实行了‘新政’和‘预备立宪’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吗?怎么社会形势仍然朝着革命的方向发展呢?这场革命对中国将会产生什么影响?”等问题导入,使学生围绕革命爆发的原因、经过、作用、性质、影响等方面,积极参与学习。
   二、教学中设疑、质疑
  在高中历史探究性教学的实践中,教师要积极创设研究历史问题的情境,用不同角度的问题来促使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进行分析。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出难易适中,具有探索性、开放性、启发性的问题,使之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一边提出问题,一边启发诱导,不断设置疑云,是学生思维处于亢奋状态,激发了课堂情趣,在教室的引导下,通过练习分析,获取正确而深刻的认识。我在讲授“洋务运动”一课时,设置了一下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探究:“洋务运动是在什么背景下出现的?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是什么?洋务运动取得了哪些成就?你对洋务运动怎样评价?洋务运动为什么会破产?在引进西方生产技术方面,你认为洋务运动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今天借鉴?”这些问题的设计由浅入深,逐渐展开,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边自学教材边思考。这样,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增强了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创设历史问题情景
  传统教学重听觉,多媒体教学,讲究视、听、触的有效结合。如果学生的思维仅跟着听觉在行动,而没有视觉、触觉有机参与,那他的思维只能停留在初级阶段。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弥补教学手段的某些不足,还是学生参与者得到主动触觉的感受,具有生动性和真实性的整体效果。如在《罗斯福新政》一课中,我创设了以下情景模拟:假设你在1929年经济危机期间被选为美国总统,你会怎么做?通过创设此类情景,学生往往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思考和回答问题中去,都会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意见,最后教师总结,这样的问题设置可以寄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开展历史小论文竞赛
  开展历史小论文竞赛,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历史,进一步训练和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又能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历史合作学习是指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历史教材与地方实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以小组或团体为单位,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完成某个历史教学任务,达到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对历史过去及未来的悟性。它可以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和个性社会化发展得到张扬,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讨论式设问指导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有意义的主题或带有争议性的问题,让学生抛开教科书上的现成知识,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思考、解决问题,如在教学活动讨论课《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时,我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教师不提供任何观点,只印发了有关辛亥革命的一些史料和参考书,给学生提供搜集资料的网站,叫同学们去收集资料。引发学生通过收集阅读这些史料、参考书和资料,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积极讨论,并举用具体史实论证自己的观点,批判与自己不同的观点,甚至唇枪舌战。通过讨论及培养了学生收集、阅读、分析、提炼史料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不断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也产生不同的认识,效果很好。
   责任编辑 邱 丽

推荐访问:培养学生 探究 精神 合作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oxueziyuan/shideshifengjianshe/2019/0317/18701.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