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008年102例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分析]个例药品不良反应的分类

【www.zhangdahai.com--中国梦作文】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医院上报的102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ADR的规律及特点。结果:在102例不良反应报告中,女性例数稍多于男性例数,从给药途径结果分析,我院静脉滴注射给药产生不良反应的比例均为最高,在ADR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发生率最高占47.1%,102例ADR报告涉及药物5类22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导致ADR的最多。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掌握其ADR的规律及特点,可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对患者及医疗部门都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合理用药;监测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8-0281-02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监测工作是保证公众用药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国家卫生部、国家药品食品监督局于年2004年3月联合颁布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众所周知,所有药品都可能引起不良反应,但由于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不同个体对同种药品的不良反应表现可能有很大的差别,有人反应轻,有人反应重;有人是这种反应,有人是那种反应。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减少药源性疾病,我院已建立由临床医师、药师及护理人员共同组成的ADR监测小组,对全院门诊、急诊及内、外科住院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监测。现将我院2008年的102例ADR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旨在研究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及药师参与后对ADR的影响,以进一步加强ADR监测工作,督促临床安全用药。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我院2008年收集到的102例有效ADR报告。首先完善报表,通过查找病例、核实用药信息,把漏填的信息加以补充。将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用药情况、给药途径、ADR的临床表现、引起ADR的药物等信息输入预先设计好的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 性别与年龄分布:
  本组102例中,男48例,占47.1%,女54例,占52.9%;患者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78岁,平均年龄59.5岁。
  2.2 不同给药途径:
  ADR发生静脉滴注引发的ADR居首位,其次为口服给药,其余为静脉注射、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等,具体情况详见表1。
  
  2.3 ADR的临床表现:
  在102例ADR病例中,常见临床表现为全身或局部皮疹、多型性红斑、皮肤搔痒、恶心、呕吐、胸闷、头晕等。具体情况见表2。
  2.4 引起ADR应的药品种类及发生率:
  102例ADR报告涉及药物5类22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67例,居首位(65.7%);中药制剂引起26例,居第二位(25.5%);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药物是头孢曲松钠注射液,有20例(19.6%);其次为阿奇霉素注射液10例(9.8%)。从上报的病例来看,抗感染药物的使用中存在无明显指征用药、预防用药、联合用药、用药剂量过大以及疗程过长等问题,造成抗感染药物的滥用和病人的不良反应增多等情况。
  
  
  3 讨论
  
  从报告所反应资料来看,在102例不良反应报告中,女性例数稍多于男性例数,各年龄段中,值得注意的是60岁年龄段及以上者有25例。占因此在老年人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值得引起警惕,老年人易发生ADR的因素大致有:①老年人的肝、肾功能下降,导致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解毒能力下降,并致药物蓄积,以致不良反应;②老年人多患老年慢性疾病,在就诊时,常忘记向医生说明自己正在服用的药物,而导致重复用药或药物间相互作用,以致不良反应,所以在对老年患者时应慎重选择药物、选定剂量和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从给药途径结果分析,我院静脉滴注射给药产生不良反应的比例均为最高,这与我院的ADR报告主要来自门诊输液室,住院病房报告量较少有关。因为静脉滴注射给药时,药物直接进入人体,无肝脏首过效应,故药物浓度较高,对机体的刺激性较强;其次,生产厂家为确保注射剂性质稳定而添加缓冲盐、防腐剂或其它添加剂,也是其易引发不良反应的一个原因,由此也说明,静脉给药是我院临床用药不安全的主要因素,尤其是中药静脉制剂,常会引起过敏反应,我院引起ADR的中药制剂剂型几乎全为注射剂。当今国际上倡导口服给药,控制注射途径给药,目前WHO已将注射剂人均用药次数作为评定合理用药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建议临床在保证疗效前提下,尽量避免静脉途径给药。在102例ADR报告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发生率最高占47.1%,居首位,与国内文献报道的排序基本类似,其次为神经系统反应,循环系统反应,呼吸系统等。引起严重ADR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全身泛发性皮疹、过敏性休克、胸闷及口唇紫绀等。未见血液系统损害的病例上报,这可能是由于临床对这些生化项目检测少,未及时发现,提示临床上今后要加强对生化项目的检测,特别是应用对血液系统有明显毒性的药物,以便尽早发现不良反应,对症施治,减轻损害程度。
  由以上分析可以说明,由于引起ADR原因复杂,预防ADR的发生,医药界都应提高警惕性,加强防患意识,注意用法用量,对用药过程进行严密监控,如出现ADR应立即停药并对症处理。另外开展ADR监测工作是医疗机构的一项重要任务,且医务人员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加强ADR监测方可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 谢金州.药品不良反应与监测[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52
  [2] 阎敏,李新中,尹桃.392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25 (11):1099-1100
  [3] 张靖宇,张昌斌.197例儿童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5,7 (5):381
  [4] 陈飞.我院2 7 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 3(5):56-59
  [5] 纪立伟,朱红.药品不良反应知识100问[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8,36 (1):60-63
  [6] 彭官良,赵美菊,杨良芹,等.我院15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08,19 (2):134-135
  [7] 范明霞,段露清.我院134例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J].中国药房,2008,19 (2):131-133
  
  作者单位:834009 新疆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医院

推荐访问:我院 不良反应 监测 药品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oxueziyuan/zhongguomengzuowen/2019/0309/408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