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高考制度取消的探索研究:理性人假设与制度选择

【www.zhangdahai.com--毕业论文】

  【摘 要】高考制度作为我国选拨人才的机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随着我国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与改革,它的根源性的弊端日益凸显。本文基于假设这一前提,对高考制度取消,进行了一点探索研究,旨在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一点大胆的思想。
  【关键词】假设;高考制度;改革设想
  一、我国高考制度的存在的根源性弊端
  高考制度自1977年恢复以来,已经经历了34个年头,作为我国人才选拨机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所带来的根源性弊端,在时间的推移下逐步暴露,一批批教育学者都在竭尽全力的思考,怎样才能使高考制度逐步的完善,以期待这项制度继续能发挥它有力的作用。改革,就成为了这个制度的护航者。
  在高校没有进行扩招的时候,高考是暂时符合我国国情的制度,高考成为了无数学子跃龙门的舞台,成为了身份转换的媒介。如今,越来越多的天子骄子,却拥有的更多的是一种无力感与危机感,拿到的就只是那张苍白的文凭。现在,全国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并没有达到应有的平均标准,面对社会的多重压力,往往出现更多的负面问题。加之,高考选拔人才的方式,选出的人才产品化,即一种思考能力固化,缺乏创新能力的复制人。
  高考制度一向是被众多学者认为是倡导公平的手段,但是这明显违背了教育的本质理论。因为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性,促使人获取到的资源的能力就有限。结合我国城乡结构的差距。随着近年来,农村学生比例在重点大学的逐渐缩水,农村与城市之间教育水平差距,贫富水平的差距。高考制度体现的只是一种相对性。
  高考制度影响了我国教育的整体结构。高中三年的学习,千千万万的学生都是为了高考的而学习,忽视自身素质的培养,各种价值观的养成都是机械式,思维在三年的锻炼下逐步固化。人的一生关键的塑造期,成为了人后半段终身学生的阻碍。各种层出不穷的教育形式,快乐的学习,已经逐步成为了奢望。学前、初中、中等教育成了高考的附属品,失去了对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的最佳时期。
  二、改革设想
  高考制度,在目前确实是不能取消的,因为这关系着国家的稳定与发展。牵一发而动全身,要进行大手术,那还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因而在没有找到一种替代高考制度的有效人才选拔机制的时候,高考制度的地位还是不能轻易忽视的。但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认识到问题的根源,还是十分必要的。知己知彼,方能扭转乾坤,高考制度的存废,是一种博弈,没有确保最稳妥、利益最大化的的方案时,温和的改革仍不失为一种良策。因此,只能在假设的前提中,进行探索研究,假设高考制度的取消,我国教育应该何去何从?笔者认为,改变教育整体结构,以及新的选拨考核制度,完善我国教育的各个方面。理论原则就是以基础教育为关键点,高等教育为发展平台,培养出具有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强,综合素质高的全面发展型人才。
  改革相关设想:
  普及学前教育,3岁-7岁,注重以快乐教育为核心,不主张开设课程,主要以兴的手段牵引儿童的教育意向性,对教育有初步的认识,培养入学前的兴趣。
  中等教育阶段,共十年,分为初级与中级,即小学六年,7-13岁,学习基础知识,开设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体育、美术、音乐等现有的中相关课程,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注重基础。初中教育,四年,13-17岁,取消原有的高中三年的教育,初中与高中的相关课程进行合理的融合,根据人的身心发展进行设置,另外强调实践能力课程的开展,例如:实践社会调查研究,社会公益活动、企业参观学习等社会课程。
  中等教育阶段视为整个教育过程的重点时期,也是基础知识学习的关键时期。国家应予以高度重视,重视学生基础教育,就好比种树,给足养料与呵护,培养厚而实的根系,在破土之后,能够为迎接大自然的锤炼打下基础。厚积薄发,有思想,有道德的学生,势必为高等教育的培养添上一大助力。
  高等教育,其中专科教育为四年,本科教育五年,研究生教育六年,细分分为硕士研究生教育三年,博士研究生教育三年。专科教育,17-21岁,其中第一年为军事训练课程,第二年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第三年专业课程的学习,第四年实习、就业(可以根据专业课程的性质、效率合理设置,因校制宜)。提倡重点专业能力与身体素质的培养,培养专业素质能力强的实践性人才。本科教育,17-22岁,其中第一年为军事训练课程,第二、三年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第四年专业课程的学习,第五年实习、就业(可以根据专业课程的性质、效率合理设置,因校制宜)。提倡学习能力、专业能力与身体素质的全面结合,合格优秀的人才。研究生教育分为学术型教育,专业型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分别侧重于理论型、实践型人才的培养,结合社会指向性需求进行相应的培养。
  高等教育选拔人才的方式,仍然是个复杂的难题。涉及教育公平,各方面人的素质发展性问题,不得不慎重考虑,因此,需要做到逐步的,由不妥到完善,出现不合理就进行修正。目前,我国高校存在明显的等级划分,具有光环效应,深入了学生和家长的心理,从而导致他们的价值倾向出现了一点的偏差,认为进入一等高校,就一定会成为人才,这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真正的人才,是思想的解放与社会性的统一,在符合国家的意志与利益之下,个人在社会中不断改造,不断提升自己能力与思想境界的社会人。我国高校取消等级的设置是有必要的,不要以重点和非重点的头衔套在外面,在教育资源上打上不公平的标签,对国民进行一定的误导。关键的是应该把高校分为建设完善的,较完善的,有针对性的进行建设,提升真个高校的整体实力,完善的高校对较完善的进行扶持,以先进带落后,从本质促使教育资源的公平性的相对提高。
  笔者认为,可以学习借鉴美国的选拨人才的模式,注重个人的思想和社会实践能力的考察,再结合我国特有的国情进行相应的改造。做法可以尝试中等教育阶段的理论考核以及个人综合素质评比为准轴,加强学生在德育、实践能力方面的审查,中等教育学校成立申请高等教育资格委员会,由学校校长、教师、教职工,学生、家长作为代表,进行学生资格的评比。各高校可成立资格委员会,由学校校长、书记,各学科相关教授代表组成。在接到学生申请时,进行相应的审查,本着以人为本,实事求是,培养人才的原则,选择学生,推荐到相关专业学习。
  社会企业在招用应该更应该理性分析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能力,明确企业需要的人才的特点,逐步淡化学历的意识,如果是一个可以塑造,可以为企业利益作出贡献的人才应该积极予以接受,提供相应的报酬与发展空间。因此,假设我国教育结构的改变,企业的人力资源的观念与结构也会有相应的变化。谈及到企业,这是因为,企业是高等教育人才的试金石,是他们开始融入社会,生存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1]唐苏琼.现行高考制度的弊端及改革对策.教育评论,2007(6)

推荐访问:高考 假设 取消 探索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mianfeilunwen/biyelunwen/2019/0320/2554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