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胺酮麻醉【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小儿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观察】

【www.zhangdahai.com--毕业论文】

  【摘要】 目的 对比观察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硬膜外麻醉和常规氯胺酮复合麻醉用于小儿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例14岁以下进行阑尾切除术的患儿按麻醉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氯胺酮辅助硬膜外组(A组)和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硬膜外麻醉组(B组),观察麻醉前后血压(SBP、DBP)、心率(HR)、呼吸频率(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程度以及术后清醒时间,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不同时点5项指标均相近,但B组清醒早。结论 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硬膜外麻醉用于小儿阑尾切除术效果满意,呼吸循环更稳定,术后清醒快,其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氯胺酮辅助硬膜外麻醉。
  【关键词】 氯胺酮;异丙酚;硬膜外麻醉
  
  我们通过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小儿硬膜外麻醉的临床应用,观察其对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以及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和清醒时间,并与氯胺酮复合硬膜外麻醉进行对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ASAⅠ级,14岁以下阑尾切除术患儿20例。手术时间40~90 min。采用随机排列分段方法分为氯胺酮辅助硬膜外麻醉组(A组),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硬膜外麻醉组(B组),每组10例。
  1.2 麻醉方法 术前30 min常规肌肉注射阿托品(0.01~0.02)mg/kg,鲁米那钠4 mg/kg。患儿入手术室后肌肉注射氯胺酮4~6 mg/kg基础麻醉后,开放静脉通路,并常规面罩供氧3L/min。A组以氯胺酮4.0 mg/(kg•h)维持麻醉,个别病例转浅时给予氯胺酮1 mg/kg静脉注射。B组以丙泊酚2 mg/(kg•h)维持麻醉下行硬膜外麻醉。患儿取右侧卧位,L2-3或L3-4间隙为穿刺点。穿刺成功后注入利布合剂0.5~0.6 mg/kg测试平面符合手术要求后开始手术,如出现明显血压下降及心率减慢则给予快速输液治疗,效果不佳加用麻黄碱及阿托品。
  1.3 观察指标 术中全程监测血压(SBP,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每位患儿的麻醉效果根据术中患儿的面部表情、体动来进行观察,并观察记录停止静脉维持药至患儿清醒呼之睁眼的时间以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分析采用方差分析,q检验以a=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肌肉注射氯胺酮4~6 mg/kg后,所有患儿均在5 min内安静入睡。两组患儿随后的硬膜外麻醉穿刺均为一次成功,麻醉平面固定于胸5以下。患儿术中安静,呼吸平稳。1例血压下降明显快速补液后好转。A组术中牵拉腹膜时有2例出现体动,追加氯胺酮后好转,SpO2低于94%,给予面罩加压辅助呼吸。
  2.2 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变化 从表1看,两组不同时点5项指标均相近。从表2看,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两组均相近,但两组清醒时间不同(t=6.427,P=0.000),可以认为B组清醒早。
  表1
  
  围麻醉期生命体征监测(n=15,x±s)
  
  指标组别 麻醉前给药后5 min
  结束SBP(mm Hg) A 103.45±14.03113.34±15.12
   B 105.67±12.35 102.56±12.35
  DBP(mm Hg)A68.12±11.2370.36±14.35
   B67.30±11.2866.52±10.48
  SpO2(×10-2) A98.12±7.65 96.36±12.55
   B98.45±8.35 95.12±11.52
  HR(次/min)A 113.33±15.64 121.21±15.69
   B109.65±13.54105.65±13.54
  R(次/min)A 21.12±3.4523.12±5.36
   B 20.67±3.5219.38±5.64
  表2
  
  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及清醒时间(n=15,x±s)
  
  组别躁动呕吐呛咳 清醒时间(min)
   A422 75.46±18.32
   B20140.27±10.68
  3 讨论
  小儿硬膜外阻滞镇痛完善,对应激反应阻断较好,氯胺酮复合异丙酚组患儿循环呼吸稳定。氯胺酮因可肌肉给药起效较快,深度镇痛而应用于小儿麻醉,但其内脏镇痛效果较差,不能有效地抑制术中的牵拉反应,这是出现术中躁动的常见原因。此外,一些不良反应也明显存在,如使唾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增加,有中枢性兴奋心血管作用,也可使循环中内源性儿茶酚胺增多,引起交感兴奋,使血压、心排血量、心率均增加,中心静脉压及外周阻力也增加[1]。氯胺酮复合硬膜外组氯胺酮用药量大,术中呼吸循环不够平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苏醒时间也较长。而异丙酚对钙离子通道有轻度的阻滞作用,可使外周阻力和心室压降低,部分抵消了氯胺酮的毒副作用,且异丙酚本身具有一定的镇吐作用[2],因此呼吸循环稳定,术后恶心、呕吐并发症发生率低。有资料报道,在小儿全凭异丙酚麻醉中其诱导量达3 mg/kg,维持量则为8 mg/kg,异丙酚在整个麻醉中只起镇静作用,使用量远低于此。而小剂量的缓慢静脉给药则可完全避免因单位时间用药量过大引起的上呼吸道的痉挛狭窄[2]。本组虽然与氯胺酮复合使用,也未观察到明显的呼吸抑制。但在临床应用中仍应加强监测。
  4 结论
  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小儿硬膜外麻醉效果满意,呼吸循环也较稳定,术后清醒快,清醒质量好,围术期安全性高,优于氯胺酮复合硬膜外麻醉,是小儿腹部手术的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安刚.婴幼儿麻醉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74.
  [2] 盛卓人.实用临床麻醉学.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12.

推荐访问:氯胺酮 小儿 麻醉 临床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mianfeilunwen/biyelunwen/2019/0411/6864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