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起点上开创赤峰市农牧业发展新局面 赤峰市农牧业局官网

【www.zhangdahai.com--德育论文】

  赤峰市农牧业人口多、一产比重大,是典型的农牧业大市,农村牧区工作在全局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但赤峰市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比较低,气候、水资源等自然条件比较差,在这样的条件下加快推进现代农牧业发展,所面对的困难和挑战都是巨大的。近年来,赤峰市立足农牧业工作实际,按照建设现代农牧业的要求,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全市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农牧民收入水平有了大幅提高。
  一、加快耕地草场流转,进一步提升了规模化经营水平。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速度明显加快,为土地流转提供了现实条件。近年来,赤峰市各地在引导和推进耕地、草牧场承包经营权流转方面,采取了转包、租赁、转让、互换、委托代耕等多种流转形式,进一步激活了农村牧区经济。到2010年底,全市耕地流转面积120?郾7万亩,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8?郾46%;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林西县、克什克腾旗、翁牛特旗、敖汉旗等7个旗县草牧场流转面积为307万亩,占总面积的5?郾1%。耕地草牧场流转面积的增加,催生了许多种养大户。截至2010年底,全市耕地经营规模在100―499亩的种植业大户有7300户,500亩以上的种植业大户有1100户;经营规模在200―499个羊单位的养殖业大户有1万多户,500个羊单位以上的养殖业大户有1300多户。从实践效果看,赤峰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效盘活了土地资源,推动了规模化经营,拓宽了农牧民增收渠道,对发展现代农牧业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二、加快合作组织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农牧民组织化程度。近年来,赤峰市各旗县区依托地方特色优势产品、产业,抓政策扶持、抓机制建设、抓培育规范、抓典型带动,推动了农村牧区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提高了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截至2010年末,全市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的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2661家;农畜产品销售额达到37?郾6亿元,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年人均纯收入比一般农牧户高出20%以上。这些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涉及种、养、加、销和技术服务各个领域,通过自主联合开展生产合作,架起了农牧户与市场的桥梁。林西县统部镇双赢农机合作社采取土地入股、农机入股和代耕代管三种经营方式,开展农业机械化作业服务、农机租赁、农作物种植和销售、引进新技术和新品种等业务。克什克腾旗草原金峰畜牧集团以“公司+农户+基地”的形式组建了“羊联体”,推行“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技术规程、统一防疫检疫、统一产品回收”的管理模式,并积极为养殖户提供种源、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支持,实现了企业和养殖户的互利双赢、共同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提高了现代物质装备农牧业、科技支撑农牧业水平,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在引领农牧民参与市场竞争、整合农村牧区生产要素、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牧业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加快节水农业建设,进一步增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赤峰市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全市人均和耕地亩均占有水资源量严重不足。针对严峻的缺水形势,赤峰市和各旗县区坚持把节水放在首要位置,充分整合抗旱经费、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以工代赈、标准良田等项目资金,同时加大各级政府财政投入,节水农牧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10年底,全市已建成万亩以上灌区61处,建设大中小型水库85座;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680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476万亩,其中渠道防渗119万亩,管道灌溉303万亩,喷灌45万亩,微灌9万亩。基层干部群众普遍反映,发展节水农牧业,可达到“省水、省力、省钱,增产、增收、增效”的效果。
  四、加快设施农业建设,进一步增强了农牧业发展后劲。赤峰市从2004年大规模推进设施农业建设以来,全市设施农业每年以10万亩的速度快速发展,到2010年已累计达到66万亩,建设规模居全区首位。全市设施农业建设呈现出建设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销售网络广的特点。实践证明,设施农业作为避灾、节水、高效农业,可以有效规避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是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稳定增收的重要途径。
  五、加快龙头企业培育,进一步提升了产业化经营水平。近几年,赤峰市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坚持引大扶强,通过培育本土龙头企业和引进外来强势企业相结合,积极构筑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大中小互补、产加销配套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促进了农畜产品转化增值和农牧民增收,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成效。到2010年底,全市年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的产业化加工企业达到726家,年交易额500万元以上的产业化流通企业达到15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43家,市级龙头企业53家,基本形成了辐射农、林、牧、副、渔等各个产业,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龙头企业群体。农牧民参与产业化经营的比例达到67%。2010年,全市年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441亿元,农牧民从事产业化经营的收入达到3250元,占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64?郾8%。
  六、加快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提升了集约化发展水平。近年来,按照“调结构、强产业、上规模”的思路,各旗县区坚持突出地方特色的原则,集中力量优先发展肉乳菜草四大主导产业,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数镇一业、区域发展的产业化格局。2010年,全市出栏肉牛80万头、肉羊675?郾7万只、生猪220万口,奶牛存栏16万头;设施农业面积66万亩,优质杂粮面积310万亩,人工种草120万亩等等,这些已成为赤峰市龙头企业发展的重要原料保障。另外,喀喇沁旗的中药材、翁牛特旗的有机水稻、巴林左旗的笤帚苗等,在基地建设方面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全市初步形成了肉、乳、菜、草四个优势主导产业,绿色、有机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已有32个产品使用了绿色食品标志,68个产品获得了有机食品认证,草原兴发、塞飞亚荣获全国驰名商标,健元鹿业、蒙都、独伊佳等企业的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
  目前,赤峰市农村牧区工作中还存在牧区发展相对滞后,土地流转规模小、层次低,农牧业生产方式仍显落后,农牧业产业发展层次不高,节水农牧业发展缓慢,农牧民组织化程度较低,农牧民新农村新牧区主体意识不强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在看到困难的同时,也要分析当前的有利形势。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中央、自治区在加大强农惠牧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为农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只要我们善于抢抓机遇,敢于攻坚克难,勇于开拓创新,就一定能够在新的起点上开创赤峰市农牧业发展新局面。
  一、解放思想,推进农牧业发展思路创新。以工业化理念指导农牧业发展的思路,是做好今后农牧区经济工作重要的发展方向。一是借鉴工业企业的组织形式,引进和培育加工型、市场型、科技型的龙头企业,发展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和购销企业,培育合作社、行业协会等市场中介组织和专门为农牧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企业,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二是移植工业社会化大生产方式,延伸蔬菜、肉牛、肉羊等产业链条,扩大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规模,建立和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着力构建农业特色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增加值。三是引入工业营销策略搞好农产品流通,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加强农产品的营销网络建设,提高农产品在市场的占有率,增加农牧业经济效益。四是学习工业招商引资的成功做法,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通过组织有关人员到经济发达地区进行农牧业项目的招商引资,组织召开农博会或积极参加各地的展销会、洽谈会,开展网上招商等多种形式搞好农牧业招商引资工作,综合开发全市农牧业资源,为农牧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二、着眼实际,推进农牧业结构优化升级。赤峰市农牧业特色十分明显,各旗县区都有自己的优势产业,不仅有地方特色,又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要实现赤峰市农牧业的大发展,农牧民持续增收,一定要立足实际,切实抓好农牧业结构调整,把那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调强、调大,使其真正成为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坚强支撑。一是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和优化种植业结构,充分挖掘菜果、烤烟、沙棘、笤帚苗、杂粮杂豆、中药材等特色资源优势,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促进种植业增值增效。二是以提质增效为中心,突出肉牛、肉羊、细毛羊等优势畜种,实现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以奶牛、猪禽以及肉牛、肉羊育肥为重点,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以牲畜改良为重点,继续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和畜群结构,提高良种和改良种牲畜及基础母畜在畜群中的比重,推进畜牧业尽快向产量、质量、效益与生态安全并重的方向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科技密集型、加工增值型、生态友好型的现代畜牧业。三是依托资源和优势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提高农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的管理水平,加强品牌培育,促进农牧业提质增效。四是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明确优势主导产业,创新发展机制,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做优龙头,培育载体,打造品牌,强力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向纵深发展。
  三、抓住关键,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一是通过对肉牛、肉羊、生猪、奶牛、玉米马铃薯加工等核心竞争力强、发展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予以集中扶持,做大做强塞飞亚、东方万旗、博天糖业、蒙都羊业、京都淀粉等龙头企业,增强其产业带动力。二是积极调整优势农畜产品布局,加快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建设一批优势农畜产品产业带、重点生产区域。三是积极引导农牧民发展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农村牧区能人、龙头企业、嘎查村“两委”、苏木乡镇站所、基层供销社等领办合作组织,引导农牧民、合作组织以土地经营权、产品、资金、劳动力等要素参股龙头企业,鼓励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兴办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完善“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农户+合作组织+企业”等一体化组织形式,进一步密切龙头企业与农牧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以产权为纽带、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提高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
  四、多措并举,推进节水农牧业发展。一是统筹考虑水源、地貌、土质、经济发展等状况,在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上,谋划制定好节水灌溉总体规划,科学合理地确定好节水灌溉发展的目标任务,精心设计好节水灌溉实施步骤,因地制宜地调整农作物布局和畜类饲养结构,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二是坚持以高效节水为重点,以灌区骨干工程、田间配套工程、旱作节水农业工程为抓手,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开辟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制等融资渠道,多渠道、多层次地筹集节水灌溉资金,使节水灌溉走上良性循环、滚动发展的轨道。三是进一步完善推动节水灌溉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对节水灌溉政策的研究,健全完善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配、水价格激励约束等政策,积极推行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等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节水灌溉健康发展。四是加大宣传、教育、引导力度,向全社会深入持久地宣传节水的重要性、紧迫性,特别要引导人们重新认识缺水地区是否还要种植水稻、栽植杨树等高耗水品种等现实问题,用新的思维和思路谋划节水工作,推动节水工作持续、稳定向前推进。
  五、加强引导,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近年来,赤峰市各地坚持把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作为发展现代农牧业、建设新农村新牧区的一项重要措施,创新实践,积极探索,初步形成了一些有益的做法和经验。但从“规模”、“集约”、“高效”的要求和角度来看,整体的发展水平和实力还有不小差距,特别是每个旗县区、每个产业、每一种模式到底怎么发展,发展到何种程度,采取哪些办法措施,各级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发展思路,还处于亮点先行、典型探路的阶段。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坚持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加快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的制度保障、政策扶持和组织领导体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政府引导,支持和鼓励土地向种养大户、龙头企业集中,推动农牧业主体扩大经营规模,促进农牧业转型升级。在具体操作层面,一是成立农村牧区流转服务中心,建立储备和中介机制,构建评估体系,建立健全流转服务体系,进一步规范耕地草牧场流转程序。二是按照“人走在前,流转在后”的思路,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及流通业,拓展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空间,从而带动耕地草牧场流转。三是建立农牧业经营风险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农村牧区社会保障体系,为流转提供安全支撑,促进流转市场的尽快发育。四是加大农畜产品基地建设力度,积极支持专业大户和经纪人队伍的发展,探索实行耕地草牧场股份合作制,以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促进耕地草牧场流转。
  六、统筹兼顾,推进农村牧区协调发展。一是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逐步提高的要求,不断增加各级财政对“三农三牧”投入,特别要向边远贫困农牧区倾斜。全面落实草原禁牧、休牧、轮牧政策,严格执行草畜平衡制度,加大生态建设项目实施和管护力度。认真落实国家和自治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确保牧民转移出来、生活好起来、生态恢复过来。二是加快构建现代畜牧业的支撑体系,继续实施“减羊增牛”工程,优化畜牧业结构,大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强化牧区发展的产业支撑。三是深挖畜牧业增收潜力,大力开拓二、三产业增收渠道,认真落实各项直补政策,加大牧区人口转移力度,促进牧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四是强化以水、电、路为重点的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牧区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五是提高牧区教育质量,巩固发展牧区医疗卫生事业,繁荣牧区文化,建立健全牧区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牧区社会全面进步。□
  (作者系自治区卫生厅厅长)
  责任编辑:康红波

推荐访问:赤峰市 农牧业 新局面 开创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mianfeilunwen/deyulunwen/2019/0319/23870.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