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官更要有理智|理智

【www.zhangdahai.com--表态发言】

  “做人要有理智,做官更要有理智”。此话看似平淡,却具有深刻的哲理和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这些年来,我们耳闻目睹了不少这样的事实:一些有理想、有抱负、有水平、有才华、有能力的人,在做人或刚做官时非常有理智,勤奋学习,深入实际,努力吸收各种知识营养;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开拓创新;为人处世谨慎低调,待人诚恳热情,作风朴实,拒腐防变之弦绷得很紧,很受人尊重和敬佩,也曾被党和人民寄予厚望。但是,有些人官做久了,特别是长时期担任要职或掌握实权后,就忘记了做官比做人更需要多一些的理智,甚至把从前具有的理智也丢到脑后去了。结果由人民公仆变成了人民的“老爷”,忘乎所以,胡作非为,贪赃枉法,最终沦为历史和人民的罪人,其教训是极为深刻的。
  从道理上讲,做官的理智要比做人的理智标准更高。做一个有理智的好官的标准或许有很多条,但是从大的方面来说,至少要做好“主动作为”、“有所敬畏”、“淡泊官位”三条。
  首先是要“主动作为”。古代尚有为官者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共产党的官是人民的公仆,更是要为人民服务的。既然做了共产党的官,就要能够在其位、谋其政、敢负责、善负责,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干成事;就要能够不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增强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提高领导发展的水平;就要能够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统一,切实履行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建一方文明、保一方平安的重任。那些只是守着摊子、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无为占位的“太平官”,唯上不唯实、一味迎合上级、不敢负责、瞒上欺下的“昏庸官”,好高骛远、贪大求洋、热衷于搞急功近利的“形象工程”的“政绩官”,说到底都是丧失了应有理智的“糊涂官”,终究要遭到人民的唾弃。
  其次是要“有所敬畏”。西汉刘向说过:“明主者有三惧,一曰处尊位而恐不闻其过,二曰得意而恐骄,三曰闻天下之至言而恐不能行”;邓小平强调指出:“共产党员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了也不好。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任弼时则说自己有“三怕”:怕工作无成绩,怕挥霍浪费,怕请客送礼。这些话的中心意思都是说,做一个有理智的好官,应当“有所敬畏”:对民心民意敬畏,对职责责任敬畏,对事业成败敬畏。因为“有所敬畏”,你就不会拍马屁、不会搞花架子、不会搞歪门邪道、不会搞好人主义和庸俗的关系学,不会被各色人等所左右;就会心不贪,嘴不馋,眼不淫,手不伸,不敢去觊觎那些不适合你的位子、不敢拿那些原本不归于你的财物、不敢碰那些不属于你的女色;就不会做有损于党和人民之事、不会做有悖于良心之事、不会做有愧于亲人之事。因为“有所敬畏”,不管反腐败处于何种形势,你都会感到心里踏实,睡得安稳,就能理直气壮地昂扬起一身正气。
  再次是要“淡泊官位”。“做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共产党的每一个官,不论职位有多高,权力有多重,都要有一颗平常心,都不能忘记自己是来自于人民群众这个根本。做官要有“一颗平常之心”,实质是要淡泊名利、淡泊官位。得意时不飘飘然,失意时也淡然处之,保持一种“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外云卷云舒”的良好心态和豁达心胸,真正做到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欲所惑。对于年轻干部来说,阅历浅,经验不足,事业刚刚起步,切不可因头脑不清醒,意志不坚定而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对中年干部来说,多数处在重要岗位,面对复杂的社会关系,切不可因一时不慎而自毁前程;对年龄较大的干部特别是接近退休年龄的干部来说,要站好最后一班岗,保持晚节,切不可让一时的糊涂之举,坏了自己的“一世清名”,要为自己的仕途之旅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把个人看轻一点、把名利看淡一点、把人生看透一点,这既是一种超脱,也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境界。
  《论语・季氏》中记载着孔子的这样一段话:“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意思是说,君子有九件事情要经常考虑:看东西的时候要考虑是否看明白了;听事情的时候要想想是否听清楚了;待人接物时要考虑自己的脸色是否温和;对别人的态度是否恭敬;说话时要考虑自己的心里是否忠诚;办事的时候要在心里检讨是否认真;遇到疑难时应当考虑如何向别人请教;发怒时要想想可能会产生什么不良的后果;遇到财利时要想想自己是否应该得到。
  显然,这“九思”讲的都是道德修养问题,它对于当今领导干部加强自身修养、锤炼良好作风和砥砺道德品质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学习和借鉴。
  要学习“视思明、听思聪”,修处事之德。在干事创业的过程中,矛盾纷繁复杂,问题相互交织,领导干部要想理清发展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就必须善于分析,精于判断,练就一双火眼金睛,透过现象看本质,努力提高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分得清是非,辨得明真假,从而找准化解矛盾和解决问题的着力点。同时,作为领导干部,还须在“听”上下功夫,要时刻牢记“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古训,善于广开言路,虚心纳谏,既听得进顺耳之言,也听得进逆耳之语,如此,方能培养自己闻过则喜、从善如流的气度和胸襟。
  要学习“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修待人之德。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在做群众工作时要保持面色温和、态度和蔼、言语诚恳。领导干部虽身居官位,手握职权,但本质上却是人民公仆,切不可自以为是,高高在上,忘乎所以,对群众冷若冰霜,麻木不仁,避而远之,而应时刻保持一种平民的心态,多深入群众,亲近群众,了解群众,服务群众,真正做到察实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做群众的贴心人,从而在群众心目中树立起可亲可敬的良好形象。
  要学习“事思敬、疑思问”,修敬业之德。领导干部肩负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重任,要时刻牢记宗旨,切实履行职责,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负其责,绝不做不思进取的庸官、太平官,坚决反对失职渎职、玩忽职守、贪图安逸等行为,力争把本职当作奉献的平台和敬业的舞台,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针对工作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要勇于正视,敢于承认,真正拿出甘当小学生的勇气和态度,不耻下问,虚心向他人请教,直至搞懂弄透,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努力做工作的行家里手。
  要学习“忿思难”,修慎怒之德。慎怒既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美德。在现实生活中,领导干部在面对各种刺激、误解和挑衅时,难免也有生气发怒的时候,关键是要学会保持冷静理智,提高自控能力,克制不良情绪,真正做到“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努力避免因感情用事而做出傻事、错事和蠢事来。
  要学习“见得思义”,修廉政之德。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时刻绷紧党纪国法这根弦,防微杜渐,警钟长鸣,不断增强自身党性修养,坚持慎独、慎微、慎权、慎欲,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切实做到不为名惑,不为利诱,淡泊名利,洁身自好,清清白白为官,堂堂正正做人。
  作为领导干部,如果能经常以“九思”之说来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来检验自己的日常工作,来衡量自己的职业操守,就一定会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人民公仆。□
  (作者单位:湖北省谷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时下有的领导干部很会做“领导工作”,但却不会做群众工作,尤其是在给群众“讲道理”时,群众难接受。对此,有的干部认为是群众文化水平低,不好说话;有的认为是群众思想素质低,不讲道理;有的认为大道理谁都懂,给群众说了也没用。更有甚者,遇到矛盾束手无策,视群众为“刁民”、“难缠户”。凡此种种,都是不会与群众交流、不会和群众“讲道理”的表现。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否则就等于下决心不要人看,不要人听”。给群众讲道理也是这样。我们有些领导干部在做群众工作时,习惯于讲一些文绉绉的书面语言、高深莫测的哲学语言、空洞晦涩的纯理论语言、强制说教的领导语言,所以群众才会不买账、难接受。从一定意义上说,能否把道理讲得让群众“能接受”,既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态度;既是一种话风,更是一种作风。要讲出让群众“能接受”的道理,至少要做到以下五点:
  一要讲真话,让群众感到可信。当今现实中有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干部的话不能令群众信服。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一是因为一些干部不是出于对群众的深厚感情,抱着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的目的去开展工作,而是为了一己私利或少数人的利益,说漂亮话、干缺德事,心口不一、言行不一,导致人民群众对其产生了逆反心理和戒备心理。二是因为个别干部在做工作时,讲的道理违背了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或者与群众需要毫无关系,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群众当然不会相信。三是因为个别干部讲的道理虽然是正确的,但在实践中自己却并没有那样去做,如此,怎能让群众信服?
  二要讲“土话”,让群众感到可近。做群众工作就要学会运用群众语言,运用朴实无华、群众耳熟能详的句子,“打开窗户说亮话”。要善于掌握一些方言土语,既要让群众听懂干部的语言,干部更要听懂群众的语言,如果我们争做“有心人”,能从民间、地方志等渠道掌握一点方言土语,肯定会拉近与群众的心灵距离,有助于做好群众工作。
  三要讲实话,让群众感到可靠。与群众交流沟通,贵在“言之有物”。不管是大道理,还是小道理,一定要据实讲解、实事求是、言之有据,使人听了感到事情和道理都确实符合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同时,要贴近群众的思想实际和现实生活实际,注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确保讲的道理具有可操作性,使人听了觉得解渴、管用。要领导群众建设和谐社会,必须放下架子,与群众打成一片,任劳任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信任,群众才愿意与你多说话,你讲道理时群众才容易接受。
  四要讲新话,让群众感到可听。新话是指具有个人独到见解、带有鲜明个性风格的话。当前,个别领导干部讲话刻板、程式化的现象比较突出,讲的多是上级讲过的话、文件上的话、报纸上的话,而很少有自己的话。这些话照抄照转,观点雷同,内容大同小异,呆板僵化,毫无新意,群众听过几遍甚至几十遍了,我们的领导干部还在像背文件一样照本宣科,其结果只会引起群众反感。领导干部讲新话,就必须要善于将书面语言、文件语言转化为通俗语言、口头语言,尽量做到语言生动、有趣,达到晓之以理、化解矛盾的目的。
  五要讲贴心话,让群众感到可亲。要紧密结合群众工作、生活和思想的实际,紧紧围绕群众最为关心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讲清、讲好道理。当群众思想上有疙瘩解不开,有怨气、有怒气时,要乘时而讲。一言可以化解矛盾,一言也可以激化矛盾。领导干部一定要抓准、抓好时机,决不可错过或躲开教育的良好时机,否则,很可能造成不良后果。要换位思考,从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的角度出发,以商量的口气、劝服的方式讲话,要做到点滴入微,入情入理。切不可摆出一副领导的架势,给群众留下一种我对你错、我讲你听、我训你受的印象。如果这样,任何讲话其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作者单位:河南省内乡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张燕翎

推荐访问:要有 做官 理智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nghuazhici/biaotaifayan/2019/0319/23869.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