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膀胱引起排尿异常的有效训练方法】神经源膀胱 腹压排尿

【www.zhangdahai.com--经济论文】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全面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排尿障碍康复疗效 。方法 采用反射性训练、电针、穴位注射、灸法治疗及间歇导尿的方法进行膀胱功能训练,促使反射性膀胱功能的建立。结果 30例患者均拔除尿管,效果明显。结论 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全面的膀胱功能的早期训练能有效恢复膀胱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异常;有效方法
  �
  笔者在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30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全面膀胱功能训练,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17~62岁,平均38.6岁,均为外伤,颈髓损伤3例,胸髓损伤16例,腰髓损伤10例,圆锥损伤1例;不完全损伤12例,完全损伤18例,均留置尿管,发生泌尿系统感染8例,经治疗镜下尿常规12500 g,混合后分别注入关元、会阴、长强三穴,经过治疗,能有效疏通经气,通调膀胱,以利小便。�
  1.2.6 艾灸疗法 取关元、中极、三阴交(双)、名门、肾俞(双)、膀胱俞(双)穴位。嘱患者治疗前先排尿,取卧位,采用艾卷悬灸法,每穴位5 min,以皮肤潮红为度,7次为1个疗程。告知患者夜晚入睡前尽量少喝水,忌足部着凉,借艾灸温经通络的作用使膀胱气化而达到启闭通窍之功,可益气固元,使肾主闭藏,固涩膀胱。�
  1.2.7 间歇导尿方法 控制尿路感染后在进行导尿前采用膀胱功能训练的方法,鼓励患者自主排尿。一般情况每6 h导尿1次,每次尿量不超过400~500 ml,且膀胱内压不超过40 cm
  H2O。当残余尿量小于300 ml,应改为每8 h导尿1次;当残余尿量小于200 ml,每日导尿2次;当残余尿量低于100 ml,可停止导尿。注意事项:导尿时,应充分润滑尿管,操作要轻柔,尽量减少对尿道粘膜的损伤。导尿后,注意尿管的位置,尽量将尿液排尽,尽量减少残余尿量,采用坐位和半坐位引流较安全[2]。�
  2 结果�
  2.1 疗效判断 ①去除导尿管,建立反射性膀胱功能;②残余尿量在30~100 ml或膀胱容量的20%~30%以下;③无泌尿系感染[1]。�
  2.2 通过训练,30例患者中28例在10~55 d建立反射性膀胱功能,达到排尿自理,不需用导尿管。1例须行手法排尿。1例无自主排尿,需进行间歇导尿。无泌尿系感染。�
  3 讨论�
  神经源性膀胱是调节和控制排尿生理活动的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受到损伤而引起的膀胱功能障碍。它使膀胱括约肌及逼尿肌不协调性收缩,常引起尿潴留和尿路感染,造成肾脏功能受损或丧失,肾功能衰竭是造成此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对脊髓损伤患者采取反射性训练及间歇导尿的方法宜在早期进行。Nakajima报告脊髓损伤的死亡原因在过去的15年517例中主要是泌尿系感染[3]。因此,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早期全面的膀胱功能训练是预防泌尿系统感染,解决排尿问题的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训练过程中采用电针治疗方法可兴奋大脑高级排尿中枢,恢复对皮层下排尿中枢调节,促进膀胱逼尿肌收缩,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穴位注射发挥药物及穴位作用,促进膀胱排空。利用艾灸温经通络的作用促进膀胱功能恢复。此方法使患者尽早摆脱导尿管,控制了泌尿系感染,建立了自主排尿节律,提高了生活质量,对患者回归社会起到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所以采取全面膀胱功能训练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 王晓兰.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医药论坛杂志,2004,17(25):27.�
  [2] 刘承梅.间歇导尿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临床观察.中国中医急症,2006,12(15):1426.�
  [3] 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华夏出版社,1990:731.

推荐访问:排尿 膀胱 异常 神经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mianfeilunwen/jingjilunwen/2019/0406/59870.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