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严重创伤急救与急诊外科发展模式] 急诊外科创伤基础知识

【www.zhangdahai.com--经济论文】

  【摘要】 目前,由于严重创伤的不断增多,对国内部分医院普遍存在的支援型或依赖型急诊外科发展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笔者着重讨论严重创伤急救与急诊外科发展模式。   【关键词】 严重创伤;急救;急诊;发展模式
  
  1 我国急救医学发展现状
  急救医学是急诊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跨专业的独立学科,是指对生命有直接危险或对于预知的急性伤病立即进行抢救的救命、救急医疗科学。目前,全国各大、中城市都建立了急救中心,小城市和县、镇也基本建立了急救医疗站,并开通了 “120”急救呼救电话专线,急救医疗的社会化、专业化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急救医学从组织机构、设施建设、队伍建设、设备装置以及业务学术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急救医疗体系建设所广泛采用的依托模式,是促进急救医学事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在运作过程中,依托模式具有其独特的特点:院前急救与院内医疗一体化为急救科研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必备的条件,有利于急救系列医教研的平衡发展。
  2 急救医学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2.1 急救人才队伍缺乏 很多医院的急诊科没有自己的专科医生,急诊科医生专科性太强,对急诊科的专业知识及急救技能缺乏全面及系统的掌握,不能独立完成重危患者的抢救。很多优秀人才因为职称晋升困难或急诊科工作辛苦而放弃急诊工作。这对急救人才队伍的建设带来困难,很多医院急诊科面临无人可用或留不住人。
  2.2 急救网络覆盖面不广,急救应急能力仍有限 急救网络已能初步覆盖主成及周边区县,但只是粗略的覆盖,城乡仍有较多死角不能触及,主城很多新增的社区仍然面临急救难的问题,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山高路远,道路状况差,很多患者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救治,还有很多地区连车路都不通,长年与世隔绝,重危患者长期因为得不到救治而死亡。
  2.3 急救系统科技含量低,与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不同步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化、现代化、快速化、准确化的发展空间,对急救中心的指挥、协调、救护的统一、快速、高效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急救系统近年来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一些先进技术也引用到急救领域,但信息化程度仍较低,少数医院的急救车上安装了GPS定位系统,大多数特别是区县的急救车上仍没有装备,重危患者人群没有建立信息跟踪系统,不能对重危患者人群进行及时监控和随访。
  3 严重创伤急救与急诊外科发展的方向
  “三环理论”成了创伤救治模式的发展方向,并且在创伤救治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突破了创伤急诊急救发展的体制“瓶颈”。
  3.1 规范化 根据发展状态的不同创伤救治模式有依赖型、自主型、独立型等不同模式。应逐步建立起创伤从业人员的准入制度和行业标准,积极开展规范化培训和资质鉴定。设置创伤救治各环节的规范化,实现伤情评估规范化和创伤处置规范化,使先进的救治模式成为同行学习和借鉴的模式。
  3.2 网络化 利用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建立 “110,120,119,122”四位一体的公安、消防、交通、急救统一报警、统一指挥的“联动中心”,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3.3 自主型 自主型的关键一步是建立相对独立的创伤救治部门,改变以往创伤救治分别由各专科分派处置的局面。自主型创伤救治模式顺应“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将稳定和壮大创伤救治队伍。救治模式自主运行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是救治人员固定,并根据人员各自特点定向培养,形成一个训练有素的创伤救治团队。
  3.4 一体化 创伤救治的时效性和整体性是体现一体化的关键。创伤一体化救治要求同一体系内救治人员快速协同诊治,充分体现救治的时效性。创伤一体化救治的整体性则主要体现在救治各环节的协调配合,包括科内协调和科间合作,实行创伤流程环节管理和合理解决病患收治重叠、技术支持等科际性问题。
  3.5 专业化 创伤救治专业化首先要做到人员专业化发展。创伤学科只有做到专业化,才有创伤学科发展的生命力。创伤救治专业化还有赖于创伤救治部门的专业化设置和配套的运行机制,使人员专业化与设置专业化紧密结合。
  4 思考与对策
  4.1 创新急救医疗人才队伍和急救医疗服务质量 通过在职岗位培训和专业学习进修等渠道培养专业人才;大量引进高学历、高素质 、高技术的专业人才;留住现有急救医学人才,保持急救队伍的相对稳定。急救医疗质量:①反应快速;②救治有效;③降低成本。服务改变单一的院前急救服务为综合性的院前、院中、院后服务;在服务过程上改变以接送患者为主的服务为救护、诊治、康复、护理、生活等全程性服务。
  4.2 在急救系统引入高科技成果
  目前,急救医学已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全球公用数字无线讯技术、无线网络数据传输系统、移动车载调度终端等引入到急救网络中,以达到适时准确定位、及时跟踪监控、快速协调调度、患者信息的快速录入与及时有效的处理,这将大大提升我市快速急救及周边地区的急救能力。综合型创伤急救模式已形成快速发展,建立一体化、专业化、网络化,规范化的创伤急救医疗护理势在必行。我们要不断强化急救意识,重视急救医护人才培训,推动医疗急救事业的发展,使急诊急救整体水平和服务满意度得到不断提高。
  参 考 文 献
  [1] 李春盛,樊寻梅,急诊医学进展.急诊医学,1999.
  [2] 李谋秋,杨涵铭.多发伤急诊抢救的组织.中国急救医学,1999.

推荐访问:急诊 浅析 创伤 急救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mianfeilunwen/jingjilunwen/2019/0408/63460.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