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住院期情绪及人格特征的调查及心理干预效果的研究]情绪是人格的核心理特征

【www.zhangdahai.com--理工论文】

  【摘要】目的 调查冠心病患者住院期间的情绪状况,以及人格特征,与冠心病发病之间的关系,及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对102例冠心病住院患者进行情绪自评量表:焦虑(SAS);抑郁(SDS)和艾森克人格量表的测试。结果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并于住院期间进行心理干预,干预前后各种量表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冠心病住院患者具有外向倾向和情绪不稳定的个性特征。治疗后心理干预组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进行心理干预的患者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别(P<0.001)。结论 性格特征、情感障碍与冠心病之间存在确切的关系,通过心理干预,使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生理指标均具有明显的改善。
  【关键词】冠心病;情绪;人格特征;干预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4-8824(2009)-05-0083-02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随着老龄化的到来和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患冠心病的人越来越多,冠心病是一种常见心身疾病,由于心理社会、个性和生物等多种易患因素,冠心病的临床心理问题逐渐被重视,并进行了多项相关研究,心血管专科医师已经掌握了对传统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干预和治疗,但很少对社会心理因素进行考察和干预。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相关认识不足和对有效的干预不熟悉所致,现将冠心病患者住院期间的情绪及人格特征的调查分析及干预效果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组 选择邯郸市某三甲医院及二甲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男26例,女25例共51例。
  1.2 对照组 选择与冠心病患者同一医院同年龄(±3)同性别,同民族,同职业的冠心病患者51例。
  1.3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心脏病学会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1]。将上述两组配对,进行1∶1病例对照研究,经均衡性检验,两组资料在性别、年龄、民族、职业、是否退休、危害程度、婚姻状况无显著性差异(P>0.3)可比性较好。
  1.4 测量工具
  1.4.1 采用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2],对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评定。
  1.4.2 艾森克人格量表(EPQ)对两组病例进行测。
  1.5 疗法判定标准 显效:心电图T波或ST-T波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心电图T波或ST-T波有所改善,但未达到正常,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效:心电图及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无改善。
  1.6 统计学方法 102例患者进行心理测量,并对统计结果与国内常模相对照,对干预组51例患者除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外还辅以心理干预。干预方案如下:①冠心病知识教育;②放松技术训练;③认知治疗;④个别心理疏导。采用SPSS10.0版本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在102例住院冠心病患者的F表显示:典型外向36例(31%)倾向外向型32例(31.00%),倾向外向型32例(31.38%),中间型15例(14.80%),倾向内向14例(13.37%)。典型内向7例(6.68%)。与正常人比较,冠心病患者的性格偏外向,(t=24,P<0.05)。本次调查102例住院冠心病患者的N量表显示,典型情绪不稳定56例(54.90%)倾向情绪不稳定20例(19.60%)中间型17例(16.67%)倾向情绪稳定9例(8.82%)情绪稳定人数的比例远远高于国内常模(t=12.4,P

推荐访问:冠心病 干预 住院 人格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mianfeilunwen/ligonglunwen/2019/0311/8907.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