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

【www.zhangdahai.com--方案模板格式】

   在中学语文中,有许许多多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其中包含着生动丰富的文字美,变化有致的结构美,尤其蕴涵着动人心魂的人物形象美。可以说有文学有美学“文因美存”。语文课教学虽没有音乐、美术那么多的美学直感,但它却能赋予审美教育更为广阔的天地。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是不可分割的,是理智评价与情感评价互相融为一体的。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从教材出发,展开想象和联想,让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素养。以提高学生审美素质,树立高尚的审美观。
  然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并非易事,因为欣赏是一种发现,更是一种创造。罗丹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看到一篇篇脍灸人口的散文,我们不仅惊叹于新颖别致的构思和优美流畅的语言,更重要的是走进去,品味作品的意境,进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挖掘其深蕴的人格美,进而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内容的美。
  那么,如何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感受和欣赏美,进而创造新内容的美呢?
  一、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美
  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与审美活动从来就是血脉相连的。语文教材中编选的课文大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佳作,是集中反映自然、社会、艺术、科学、语言等客观美的结晶。作为美的载体,它们差不多蕴藉了人类文化传统中各个领域的美的积淀。凡是编入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其本身就是语言艺术美的构筑。纯净的语言、美妙的意象……引领着我们探求语文的内在世界。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就该从不同的审美角度、审美层面,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理解。从而使学生得到美的教育,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把握从表层性的体味感知过渡到深层性的领悟理解,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引导学生阅读,从而培养其审美能力。
  1、有情感性的阅读
  语文阅读活动中的美感交流即表现为师生的情感交流。要把课上得“声情并茂”,必须“体作者之情,察作者之意,文脉、情脉双理清”,要“选准动情点,以情激情,满怀激情的启发、提问、讲述、剖析……增强学生的语文感受能力”。教师应以自己的文学修养、智慧与情感去贴合文章,发掘文章的美,进入情境。然后,按照“入情一一动情一一析情一一移情”的情感传递轨迹打动学生的审美情弦,激起他们对阅读的浓厚兴味,自然的进入审美境界,进行充分的欣赏。这种情感的激发将使学生在内心深处形成一个心物交感、情景交触的意象世界。从而达到与作者在心灵上的契合与情感上的共鸣。
  2、用语言创造审美情境进行阅读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教学也是语言的艺术,老师的教学风格也体现在他的语言风格上。语言传达着老师的审美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智力、情操等等都在教学语言的影响中潜滋暗长。
  教学中的艺术审美,是教师“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传达给学生,使学生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的过程。感情的传达借助的是语言,语言艺术可以调动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阅读把教材的无声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把文中静止的感情变为真情实感,把学生带进课文的情境中去,毫无障碍的接受课文内容的感染熏陶。
  3、在阅读中遵循整体性原则
  阅读教学要唤起学生的热情,教师就必须遵循艺术审美的整体性原则。“一个艺术作品必须为完整的机体,必须是一件有生命的东西。有生命的东西第一须有头有尾有中段,第二,头尾和中段各在必然的地位,第三,有一股生气灌注于全体。某一部分受影响,其余各部分不能麻木不仁。”这是朱光潜先生有关艺术审美的论断。我们教学时细思之,必将受益良多。
  在阅读活动中,一方面可抓住精辟传神的关键语句,把学生引入它所展示的优美境界,使他们在美的艺术享受中得到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抓住令人迷醉的意象、情景,领悟文章中高超的语言、技巧,提高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在阅读中如果不坚持整体关照,只注重树木而不见森林,将使学生厌倦八股式的模式化,将一棵枝叶葱茏的树看作一地的枯技败叶,只一味的“摘字”、“摘句”的分析,忽视美的内在联系,这是教学的悲哀,也是美之不存的悲哀。
  二、在课文分析中正确鉴赏美
  中学语文课文中包容了各种美的形象和各种美的风格,教师可以通过文章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的挖掘和分析,一方面唤起学生情感,调动学生想象,另一方面加以理性的指点、引导,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1、抓住美的语言
  分析作品首先要抓住作品的优美语言,在领略其语言美中获得美的享受。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准确、鲜明、生动,动态地刻画了春天蓬勃的生机。“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可谓境界全出,卓绝千古。《水浒传》中“那雪下得紧”的“紧”字,就将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刻画得淋漓尽致。这些富有神韵的词语往往又是一系列联想和想象的触点,由此纵横驰骋,可在学生头脑中迸发美丽的火花.进入美的境界。
  2、抓住美的形象
   美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欣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带有普遍社会意义的典型形象的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能够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和塑造学生的心灵,具有启发人、感动人、鼓舞人的艺术魅力。如《回忆我的母亲》中的母亲、《背影》中的父亲、《七根火柴》中的战友等等均是通过生动而丰满的人物形象表现出作者的感情,这些都是课文审美鉴赏的关键。抓住人物形象,并深刻体验所表现出来的特有的情感,细心揣摩,反复品味,必能使学生做出富有情感的审美评价,从而使审美鉴赏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分析意境美,就是要把作者“难写之景”呈现在学生面前,把“言外之意”恰切地表现出来,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所刻意追求的意境。实践证明,优美的意境能引起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给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通过教师的分析点拨,学生读着这雄伟的诗句,仿佛看到了历史上的无数英雄豪杰,为中华民族的兴盛和发展英勇奋斗的雄姿。通过联想和想象,学生不仅会感受到诗人描写的不尽长江滚滚来的雄奇景色,还浮现出一条历史人物的丰满画廊,也进一步鉴赏到词句的意境美。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时刻去感受和欣赏美,得到美的熏陶,充分利用教材特点,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知识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推荐访问:培养学生 审美 中学语文 能力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qiyewenhua/fanganmobangeshi/2019/0322/2887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