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

【www.zhangdahai.com--方案模板格式】

  【摘要】 目的 通过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探索脑血管病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检索2001~2010年脑血管病的治疗方法总结其治疗方法。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亦安全。结论 脑血管病的治疗在溶栓,抗凝,抗血小板,降纤治疗中配合中医治疗,有客观的前景。�
  【关键词】
  脑血管病;中西医结合�
  �
  作者单位:014040包头市中心医院药剂科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脑血管病日益严重的困扰着人民的健康,已经成为人类死亡的前3位原因[1]。因此,探索脑血管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医务工作者的重任。本文仅就中西医合治疗脑血管病综述如下。�
  1 脑血管病及其分类�
  脑血管病是指由于各种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部病变。脑卒中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组以急性起病,局灶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脑血管疾病[2],症状持续至少24 h,WHO编制及国际疾病分类(ICD)中,脑血管病被列为神经系统疾病,是最常见的神经科疾病。脑血管疾病的分类方案是临床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标准[3]。�
  2 脑血管的治疗�
  2.1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风急性期的救治,由于其病因病机的复杂性,其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单从一个方面努力很难达到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及病残率和减轻致残度的目的,而应采取多层次、多途径的综合医疗和康复方法。“多学科合作是现代卒中治疗的标志”[4]。目前西医治疗常采用如脱水降颅压,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剂,神经细胞营养剂,降纤、抗凝、溶栓及对症(调脂、降压、降糖、止血、降温、亚低温)支持治疗。目前治疗中风的药物在溶栓、抗凝、抗血小板和神经保护剂等方面研究较多,但疗效均不令人满意,仅阿司匹林可以广泛推广。缺血性中风发病后3 h内静脉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6 h内动脉使用尿激酶虽被证明有一定疗效,但由于条件限制及治疗的时间窗太短,临床广泛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如何掌握时机,灵活运用中西医各自治疗方法和手段,是临床工作的关键问题。在中风急性期的治疗应以西医为主,中医为辅。长期的临床观察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是提高临床疗效的最佳选择,预后也较理想。例如有溶栓适应证的患者,应按“时间窗”要求及早给予溶栓治疗,并给以脑保护剂,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尽早加以中药、针灸。�
  2.2 中医重视辨证论治 中医对中风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辨证施治,以及现代很多能改善血液循环的中药制剂受到临床医生的青睐。近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中风的文献报道较为丰富,治法,用药多种多样。大量实验研究证实,中药有明显改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病理生理过程的作用并对脑缺血损害有保护和逆转作用[5],这对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治疗取得很大进展。尤其在理论上有了较大突破。�
  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的治则治法很多,且均具有一定疗效,但缺乏相对固定的治法,临床治疗仍以明确辨证后对症治疗的效果最好。急性缺血性中风治则治法主要有活血化瘀法,益气活血法,祛风通络法,通腑泻热法和清热解毒法等。目前中医临床上尚无统一辨证分型,辨证一般分6型:气虚血瘀型,风痰上扰型,痰热腑实型,阴虚风动型,痰浊上泛型和元气亏虚型等。今年来,采用专方专药治疗中风不断增多,且大多治成一定的剂型,有应用方便,效专力宏等优点,以川芎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和三七总皂甙注射液的疗效较为稳定[6,7]。目前研究最多的成方还有补阳还五汤,脉络宁注射液等临床也以辨证使用效果好。�
  2.3 西药趋向联合用药 绝大多数缺血性中风是由于脑血管局部血栓形成或颅外栓子栓塞动脉,造成脑血管灌注障碍而引起。缺血性中风至今尚无特异有效的方法,溶栓疗法、抗凝疗法、抗血小板治疗、降纤疗法和脑保护剂等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常用方法。其中溶栓疗法是缺血性中风超早期(发病6 h内)的首选疗法,但有明显提高溶栓后脑出血频率等副作用,因此,趋向于综合治疗,如联合应用神经保护剂等。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控制颅内压增高,减轻脑水肿,调整血压,防止再出血和减轻血肿造成的继发性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药物治疗常用脱水剂,凝血酶抑制剂,血管扩张剂,神经保护剂和活血化瘀制剂等。脱水剂常用甘露醇,甘油速尿和β �七叶皂苷钠等。甘油作用温和而持久,但起效慢,与甘露醇联合应用效果较好。国内学者观察β �七叶皂苷钠联合甘露醇治疗缺血性中风,作用温和持久,未发现有不良反应,合用后可减少甘露醇的用量,故两药合用是目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较好选择[8]。高血压是缺血性中风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出血后血压会进一步升高,并伴有脑血肿的扩大和较差的预后,因此应调整降血压药,今年不少学者及几个新的指南均推荐采用小剂量联合用药,现在主张应用的降压药主要是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最近研究均证明钙拮抗剂和转化酶抑制剂联合可提高控制率,依从性和生活质量[9]。�
  2.4 及早应用针刺疗法 针刺疗法作为早期治疗和早期康复的积极有效的手段,其作用和地位应予以肯定。国内大部分研究表明,无论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在急性期针刺,其疗效优于在恢复期针刺[10�11]。在综合疗法中,针刺疗法的及早参与,可一定程度地减少和控制后遗症的发生和发展。针刺治疗能够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氧代谢,缩小梗死体积,抑制脑细胞凋亡,对缺血的脑组织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12]。脑出血急性期进行针刺疗法,可以促血肿吸收,减轻脑水肿。�
  对中风病早期进行针刺疗法是比较可靠而有效的方法,且成本低,可显著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残率[13],因此是目前临床对急性中风患者最佳的治疗选择。对缺血性中风急性发作当时就应立即进行针刺治疗,对缺血性中风,病灶出血停止,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可针刺。目前毫针治疗仍为针灸临床的主要手段,主要有体针�头针、电针、眼针、水针等,其中体针治疗应用最多。�
  3 小结�
  经过对几百例脑血管患者的中西医联合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生活质量评定(BI),中医症状评分以及临床疗效评定并监测凝血功能,肝功能和血尿便常规,结果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亦安全。故而对脑血管病的治疗在溶栓,抗凝,抗血小板,降纤治疗中配合中医治疗,有客观的前景。�
  参 考 文 献�
  [1] 吴玉芙.让中医药走进卒中单元.北京:2005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专题报告及大会论文,2005,7:304�305.�
  [2] 北京神经病学学术沙龙.BNC脑血管病临床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1.�
  [3] 吴江.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0.�
  [4] 杨志新.中风急性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国临床医生,2005,33(8):2�5.�
  [5] 李桂凤.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医院治疗进展.河北中医,2001,23(5):396�398.�
  [6] 莫伟.周伟生,林培政.中药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概况.中国中医急症,2004,13(3):175�176.�
  [7] 吴波,刘鸣.丹参类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中国临床康复,2004,8(10):1925�1927.�
  [8] 丁宏岩,董强.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的药物治疗.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2,10(6):421�424.�
  [9] 陈慧玲,方娟娟.抗高血压药的药物利用调查.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1,10(2):79�81.�
  [10] 范刚启,蔡辉,赵凌杰,等.对目前针灸治疗中风疾病研究的几点建议.中国针灸,2004,24(6):434�437.�
  [11] 刘孔江.针刺在中风ICU中的早期干预和思路.中国针灸,2003,23(10):615�617.�
  [12] 殷克敬.脑血管病早期针灸治疗与早期康复治疗的反思.陕西中医函授,2001,(5):3�4.�
  [13] 张琳英.中风的针灸治疗概况.针灸临床杂志,2004,20(6):61�63.
  

推荐访问: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 脑血管病 治疗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qiyewenhua/fanganmobangeshi/2019/0414/75790.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