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药特色的现状和分析]藏医药在研究有何特色

【www.zhangdahai.com--企业文化建设】

  西藏自治区藏医药研究院,西藏 拉萨 850000       【摘 要】:本文从藏医现状、基本理论等方面论述了保持藏医药特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同时分析了淡化藏医特色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藏医;特色;分析
   【中图分类号】R29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3(上)-0020-03
  
   藏医藏药学是藏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孕育、发展和形成的优秀藏民族文化之一,也是至今仍然在人类医学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医学体系之一。在如何继承和发展藏医学的问题上继承和保持藏医药特色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色才能够说明与其他医学体系相比具有与众不同的科学要素,才显示与众不同的自身价值,也是如何发展的先决条件。
  
  1 现状
  
  1.1 藏医临床特色趋于淡化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藏医学与其他任何传统医学一样面临着极大的考验。比如,现代诊断和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西药在许多疾病治疗上的疗效迅速以及西医外科手术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等令我们藏医专业人员在很多情况下处于非常尴尬的局面。一方面需要用西医的检验、影象等手段去确诊疾病,另一方面还要用藏医的望、问、切等手段去进行辨证。因此近年来最流行的说法是“藏西医结合”。藏西医结合的提法本身是一个非常远见而明智的思路,因为任何医学体系的研究或者实施对象是相同的,即为“人体”。但是西医和藏医是不同的医学体系,起源不同,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指导思想也不同,两者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从常理上推断″藏西医结合″并非是简单加合。真正的结合应该是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全面结合。因此目前“藏西医结合”的状态可以说是结而未合。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藏医处在失去自身特色的危险境地。比如在诊断疾病的方法上,有了西医的检验、影象等定性定量的检验方法后,许多医生就屈就西医诊断,藏医本身的脉诊、尿诊等内容慢慢淡化,趋于形式;辩证施治成为辨病施治。在疾病治疗方法上虽然藏医有放血疗法、金针疗法、火灸疗法、涂擦疗法等许多特色疗法,而且在许多疑难疾病的治疗上显示非常显著的疗效,但是如今,这些特色疗法在临床上的推广和应用非常有限,掌握这些医疗技术的藏医医生越来越少。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外专科被列为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以来,在放血疗法、火灸和药浴等特色疗法的整理、标准化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在推广和应用方面还不够充分。
  1.2 藏药特色现状 藏药生产过程中实施GMP,在生产管理上应该说有了质的飞跃,但是其内容是西药和中药GMP内容的的复制,没有形成符合藏药生产特点的GMP。然而藏药的最独特之处,在于其理论和炮制方法,与中、西药有着明显的不同。如果过于重视实施现有GMP,而药材的采集加工和炮制等环节不严格遵循藏药传统工艺,就无法做出地道的藏成药,出现方灵药不灵的现象也不足为怪;藏医在药品的服用方法上也有一整套理论,用什么样的药引(酒、热开水、凉开水等),什么时间服用(凌晨、中午、傍晚等等),可是现在严格遵守这些理论和原理服用人越来越少。如此等等现象使藏药特色趋于淡化。同样在近几年来藏医医药热的趋势下,众多的研究单位和藏药生产厂家都在积极参与到藏药开发的行列。应该说是藏医药事业发展中的一个良好机遇。但是在研究开过程中存在套用中医药的研究模式、技术手段、疗效、安全评价标准等现象,造成了整体藏医药研究的方向偏离传统藏医药基本理论的指导,使藏药整体发展和研究开发模式逐步失去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并成为制约藏医药发展的重大问题。
  
  2 原因分析
  
   藏医理论本身是一门非常严密而精妙的科学。今天我们为什么处于失去自身特色的危险境地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未能充分地继承藏医药特色,另一方面是一部分人对科学的片面理解所造成。有很大一部分人片面地认为只有西方近代科学才算是“科学”,不承认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科学体系有明显的地域性、民族性和历史性,他们热衷于用近代科学的特征来定义整个“科学”。藏医藏药的确不属于西方意义下的那种“科学”的范畴,但他们所谓的不″科学″不一定就是不正确,正确与否是要以藏医药理论对疾病认识的客观性和疗效来判断的。比如病人的用药时间上,藏医认为人体内“龙”、“赤巴”、“培根”三大因素在一年四季或者一天24小时的量或者盈亏是不同的,即人体内环境是处于动态的,因此对于具体疾病的用药时间也是不同的。有些药物必须在凌晨服用,有些药物必须在中午服用,有些药物必须在傍晚服用。而传统的西医理论认为人类疾病的药物治疗法则是基于机体本身的内环境稳定,即认为药物的治疗作用、毒性以及药代动力学与一天24小时无关。然而近二十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时间生物医学对包括人类在体内的生物体系的看法已从体内稳态的观点转变为体内动态的观点,认为人体内普遍存在生物节律,与一年四季,一天24小时的昼夜节律的变化息息相关。相应提出许多新观点如“时间药效学”“时间治疗学”等新的学科,这一思想与藏医学中的“人体内环境动态论”内涵不谋而合。
   另外,藏医药特色的淡化与藏医自身的基础研究跟不上也有关。比如《中国药典》作为国家制定和修订的具有法定性质的药品标准,把藏药放在中药一部,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但和中药混在一起,其功能主治的描述往往套用中医药的概念和术语,于是也就无法准确阐明藏药的功用,容易失去藏药的特色。就《中国药典》中药品的″功能主治″一项而言,中药一般先表述功能然后是主治,这是以中药的性、味、归经等药性理论和阴阳、脏腑、经络、治疗法则等中医学理论为基础的总结提炼。藏医在表述药物作用时与中药不同,是以藏医药理论为基础,不象中药那样先功能然后主治,而是直接表述药物主治。但是在《中国药典》中记载的几个藏药品种基本上套用中药的表述方式,牵强附会地增加功能,随处可见清热解毒、疏肝利胆、安神开窍等典型的中药功能概念,即使是藏医药专家也不理解其为何意。藏医与中、西医理论体系不同,术语和药名也有很大差异,牵强附会会抹杀藏医特色,后果是藏药的中药化。这些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主要还是与藏药本身的基础研究跟不上造成的。如果加强藏医药理论的现代研究,藏医的诊断标准、名词术语标准、翻译标准以及符合藏医药本身特色的管理办法等基础研究完善,那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
  
  3 对策
  
  3.1 藏医药研究机构建设势在必行 藏药相关问题的研究以及藏药产品的开发正在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日益关注的热点,部分科研和教学单位及藏药生产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藏医药学研究和产品开发机构,各藏医院也都设立了藏医药研究科室,主要从事文献、临床和新药开发方面的研究工作。但是从总体上而言,这些研究机构基构规模小设备简陋、虽然开展了不少工作,但是仅停留在挖掘和整理阶段。就西藏自治区而言,目前,有关部门正式批准挂牌的藏医药研究机构有两家,即西藏自治区藏医药研究院和西藏藏医学院科技开发研究所。这两家研究单位由于批准成立不久、科研设施、人员等条件的限制,从事的研究范围基本上也局限于古籍藏医药文献的挖掘、整理。截至目前,挽救和保存下来″扎堂派″的木刻版以及各种手写孤本、新编手写版、翻印版等共1300多卷古籍医药经书,现收藏于藏医院文献书库内,还编辑出版了《中国百科全书•藏医卷》、《甘露本草明镜》、《中华本草•藏药卷》、《藏汉英四部医典八十幅彩色挂图(大详解释)蓝琉璃之光》等共20多部藏医药本草巨著。虽然在在新药开发和藏药质量标准的制定等方面也有了较好的成绩,但是由于受试验设施的和条件的限制,许多试验研究只能借助内地科研单位实验室里完成。藏医药理论博大精深,值得挖掘和研究的内容非常丰富,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开拓藏医“隆”、“赤巴”、“培根”的思维方式,证明或完善理论依据。这些涉及到藏医药最基础的研究工作,工程浩大,学术要求高,非有强大科研机构和科研团队是无法完成。因此加强藏医药研究机构,建立研究平台势在必行。
  3.2 人才培养是藏医科研的关键 由于藏医药理论和文化的特殊性,几千年以来都是在不断的积累和遗失中前进,而藏医药人才的培养更是经历诸多波折。在现代化和西药高度发达的今天,藏医药人才的培养承担着更多的历史性责任。藏医药的发展必须依靠现代科研力量,而科研力量的来源在于人才的培养。就目前而言藏医药科研“后继乏人”现象非常突出。许多优秀的藏医专业人员面对病人,运用藏医理论进行诊疗时游刃有余,治疗效果非常明显,但是对现代医学理论和现代研究方法掌握不多,知识面不宽,对本学科在国内外的发展动态了解比较少,运用现代统计学方法和临床研究方法等新知识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缺乏。这是整个藏医界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另外作为传统医学的藏医学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存在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精髓和技能,这个在脉诊方面尤为突出。在医学理论和实践的传承方式上,师徒传承是藏医学人才培养非常有效的传统方式。一名藏医专业毕业的学生用几年的跟师学习才能够在诊疗技巧上有所成就。而目前的问题是,全国著名的名老藏医所剩无几,已经成为藏医学继承的严峻问题。因此如何培养既有藏医药理论基础和实践技术又有现代知识结构和研究思维的科研人员非常值得探讨。
  3.3 研究领域亟待拓宽 近年来藏医医院、藏药生产企业、和许多科研院所对藏医药的研究和开发引起了极大的兴趣。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有关藏医药的研究论文逐年增加,藏药新产品对藏药生产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明显在增加。这些无疑能够对推动藏医药继承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藏医药的研究领域总体上停留在文献研究、新药开发和临床观察的层面。而藏医“三因”学说,藏药炮制理论、藏药栽培研究(虽然少数单位在开展但是规模非常有限)等等藏医理论中最基础的重大科技问题上的研究仍然非常薄弱。藏医药从悠久的历史、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确切的临床疗效足以说明藏医药的科学性。但是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藏医药、就必须以客观的科学评价进行说明。拓宽研究领,开展更深层次的藏医药基础研究是藏医药继承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3.4 研究模式需要积极探索 藏医在诊治疾病过程中注重三因动态平衡,强调机体的整体统一,治疗疾病讲究辩证施治。从疾病的诊断到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一整套理论体系。在用现代科研手段开展藏医药研究过程中如何遵从和体现藏医药理论特色,取决于所采取的研究模式。比如藏药西医结合研究,如何找准“结合点”,采取什么样的研究模式非常重要。不然有了西医的检验、影象等定性定量的检验方法后,屈就西医诊断,藏医本身的脉诊、尿诊等内容慢慢淡化,有辩证施治成为辨病施治的危险。又如藏药开发研究,目前仍然未形成符合自身理论的研究模式,研究方法基本上在套用西药的研究模式,而藏医理论中药品的服用上用什么样的药引(酒、热开水、凉开水等),什么时间服用(凌晨、中午、傍晚等等),早中晚各服用什么药,都是由藏医理论中“三因”的盈亏及具体症状来确定,也是临床疗效优劣的关键。这些特点用现有的西药的研究模式或方法来证明是非常片面。反而容易造成整体藏医药研究的方向偏离传统藏医药基本理论的指导,使藏医药整体发展和研究开发模式逐步失去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其结果是藏药的西药化。
  
  4 结语
  
   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来,现代科学包括现代医学和藏医药学都同处在对于真理的探索之中,都不可能完全穷尽真理,因此也都不等同于绝对真理。藏医、中医和西医各有其长,各有其短。重视微观的西医学在治疗急症病人、外科手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治疗许多慢性疾病和亚健康状态下的病人时却束手无测。因为长时间服用西药出现毒副作用;许多亚健康病人在化验、影象等检查手段查不出任何指征。而讲究论证辨治,整体调理、立足宏观的藏医却能够诊断并有相应的治疗方法。
   我们需要吸收和利用现代医学,借鉴当代自然科学的成果,进一步对藏医药理论进行更广泛的基础研究,同时绝对不可以轻易放弃藏医自己的思想和特色。应该按照藏医药自身的发展规律,坚定地走自己的路,使其更加趋于完美。如果失去了本身的思想和特色,其不再为藏医,我们便一无所有。在保持藏医藏药本身特色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按照藏医药自身的发展规律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是藏医药继承和发展的迫切需要。
  (收稿日期:2009.1.7)

推荐访问:藏医 现状 特色 分析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qiyewenhua/qiyewenhuajianshe/2019/0330/45758.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