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陷汤加味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举隅]回阳升陷汤加味

【www.zhangdahai.com--企业文化宣传标语】

   【关键词】升陷汤; 大气下陷 ;心血管疾病   【中图分类号】R714.2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788-02近代著名的中西医汇通派医家张锡纯,创造性地提出了大气下陷理论,认为大气的主要病理状态为“下陷”,治宜升举大气,在李东垣补中益气汤类方基础上,予以升陷汤方,以“益气、升阳、举陷”之理论进一步发展了东垣“益气升阳”学术思想,而有所继承创新。该方以黄芪为主,既善补气,又善升气;辅以柴胡、升麻引下陷之大气向上升提;佐以知母监制黄芪之温热;使以桔梗载诸药上行,其对临床治疗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近年来升陷汤亦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并且疗效显著。
  例1升陷汤加味治疗冠心病
  王某某,女,58岁,以“阵发性胸闷5年,再发加重1月”为主诉初诊。5年前患者因劳累出现胸闷症状,休息后症状可缓解,在当地医院查心电图示:心肌缺血型改变。予以口服抗血小板聚集、扩冠、活血化瘀等药物治疗,症状改善,但仍有间断性胸闷发作。近1月来患者因劳累症状加重,出现胸闷、气短、乏力、善太息以吸入为快、剑突下隐痛、口干,口服中药(具体不详),效果尚可,纳眠欠佳,大小便正常。舌质淡红少津,苔薄白,脉沉细。
  西医诊断:冠心病,心绞痛
  中医诊断:胸痹(气阴亏虚,瘀血内阻,大气下陷)
  治则: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升阳举陷
  方药:生黄芪24g,太子参30g,白术15g,云苓15g,生百合20g,知母12g,
   丹参15g, 红花12g, 砂仁12g, 谷芽24g, 隔山消15g,枳壳12g,
   桔梗12g,升麻10g, 柴胡12g, 木香10g, 甘草6g,7剂。
  二诊:12月19日复诊,患者自述胸闷、气短等症减轻,继服上药。
  三诊:12月23日复诊,症见精神可,偶有胸闷、气短、善太息,无胸痛发作,仍有乏力,并伴有汗出,纳眠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原方生黄芪
  改为30g,加浮小麦15g,麻黄根6g继服。
  四诊:12月30日复诊,症见精神可,症状基本未再发作。
  按语:患者以“胸闷”就诊,属于中医“胸痹”范畴。《素问•痹论》说:“心痹者,脉不通”,《玉机枢微•心痛》中特别提出,本证属于虚者:“然亦有并就气血虚损及素作劳羸弱之人患心痛者,皆虚痛也。”该患者年老体衰,气阴不足,宗气亏乏,不能帅血以行,血行不畅,瘀于脉络,劳累后使大气下陷,胸中清气不升,气血瘀滞于胸中所致。故出现胸痛、气短等症;气虚而不敛阴故而体倦乏力、汗出;心阴亏虚,心失所养而见夜眠差;舌质淡红少津,苔薄白,脉沉细乃气阴亏虚之象。故辨证属于气阴两虚,大气下陷,病位在心,治以益气养阴,升阳举陷。本方以升陷汤为主方,方中以生黄芪为君药,既补气又升气,善治胸中大气下陷。太子参与黄芪同用,加强补气之力,且太子参还有养阴之功,与黄芪共为主药;柴胡、升麻、枳壳用量较小用以升阳举陷;知母苦寒质润,生百合滋阴清热,以防燥烈升腾太过;白术、云苓益气健脾;加3g砂仁、谷芽、隔山消以健脾养胃;甘草调和药性,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升陷,滋阴清热之功。二诊病情好转继服原方。三诊患者患者症状减轻,但出现汗出等症,原方中加大黄芪用量,以增强补气之功,加浮小麦、麻黄根以敛阴止汗。四诊诸症好转,病情稳定。
  例2升陷汤加味治心力衰竭
  刘某,男,58岁。患者阵发性胸闷、心悸2月余,曾于3个月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给予口服卡托普利、美托洛尔、乙胺碘呋酮片等药物,住院治疗1月症状减轻后出院。现症见:阵发性胸闷、心悸,每于活动后症状加重,休息后可缓解,善太息以吸入为快,纳眠可,二便调。舌质红少苔,脉沉弦细。查体:BP 106/70mmHg,心律不齐,每分钟可闻及早搏�5次。心脏彩超示左室扩大,心电图大致正常。
  西医诊断:扩张性心肌病,心衰Ⅱ°
  中医诊断:心衰(气阴亏虚,血瘀水停,大气下陷)
  治则:益气养阴,活血利水,升阳举陷
  方药: 生黄芪24g、 党参30g、 白术15g、 云苓12g、 麦冬15g、
  五味子12g、 生百合30g、 丹参30g、 川芎12g、 红花12g、
  
   赤芍12g、 桃仁12g、 益母草15g、 泽兰15g、 老茶树根30g
  
   升麻12g、 桔梗12g、 木香12g、 甘草6g,7剂。
  二诊: 11月25日复诊,患者原症状明显减轻,原方生黄芪改为30g,并加知母12g,
  继服7剂。
  三诊:12月2日复诊,患者未再出现胸闷、心悸等症状,嘱病人慎情志,勿劳累,不适遂诊。患者服原方50余剂后,症状未再出现。
  按语: 本例患者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不全。心衰乃气虚运血无力,导致血瘀水阻,宗气下陷,气阴两虚,故心悸、胸闷,动则加剧。中医辨证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气阴亏虚、宗气下陷乃其本,水饮、痰浊、瘀血为其标,故用升补宗气法治其本,利水、化痰、活血治其标。方中用生黄芪、党参、白术、云苓等药物,以补气健脾,共同发挥升补宗气之功,宗气得升,心有所养;并配以桔梗、升麻、木香,以开胸理气,升提下陷之宗气;麦冬、五味子、生百合以养心阴,使胸闷、心悸等症减轻;丹参、川芎、红花、赤芍、桃仁、益母草、泽兰合用以活血化瘀、利水;老茶树根现代药理研究有改善心律失常的效果,并可利水,改善心功能不全;加甘草以调和诸药。全方以益气养阴为主,并配少量升麻、桔梗以升提宗气,使胸闷、心悸等症明显改善。二诊患者症状减轻,但仍有发作,遂加量黄芪至30g,并加知母12g,以加强益气养阴之功效。三诊情况良好,巩固治疗。
  例3升陷汤加味病毒性心肌炎
  张某某,女,10岁,以“阵发性心悸、胸闷、乏力4月余”为主诉初诊。患者于4月前感冒后出现胸闷、心悸、善太息以吸入为快、乏力等症,在当地医院查心电图示:心肌缺血。心肌酶偏高,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给予住院治疗(具体用药不详)。出院后每于感冒后症状反复发作,静滴药物症状缓解。现症见:阵发性胸闷、心悸、善太息以吸入为快、乏力,纳眠一般,二便调。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沉细数。
  西医诊断:病毒性心肌炎
  中医诊断:心悸(气阴亏虚,瘀热互结,大气下陷 )
  治则:益气养阴,清热化瘀,升阳举陷
  方药:生黄芪12g、 太子参15g、 白术9g、 云苓12g、 茯神12g、 玉竹12g、丹参12g、 生百合20g、 砂仁10g、 灵芝9g、 生龙齿15g、 老茶树根15g、
   炒枣仁9g、 莲子心2g、 桔梗9g、 升麻6g、 甘草6g ,10剂。
   并配合口服益气滋阴、养血安神中成药律复康胶囊。
  二诊:2008年6月10日患者复诊,原症状较前明显减轻。原方加枳壳12g,生黄芪改为20g,7剂继服。
  三诊:2008年6月17日复诊,患者上述症状未再发作。原方继服30余剂后,随诊半年,患者未再出现上述症状。
  按语:该患者以“阵发性心悸、胸闷、乏力”就诊,属中医“心悸”范畴。且患者年幼,脏腑娇嫩,叶天士云:“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温热之邪入侵,耗伤气阴,气阴耗伤日久,损及脏腑,其心、脾、胃虚损,而致宗气生成不足,乃至宗气下陷,出现胸闷、善太息、乏力等症;宗气不足,无以助心行气血则心悸。舌暗红,苔薄白,脉沉细乃气阴虚挟瘀之象。故辨证属于气阴亏虚,瘀热互结,大气下陷,辨证为本虚标实,病位在心,治以益气养阴,清热化瘀,升阳举陷。方中重用黄芪,既补气又升气,善治胸中大气下陷。太子参与黄芪同用,加强补气之力,与黄芪共为主药;白术、云苓益气健脾;茯神、玉竹、生百合、生龙齿、炒枣仁、莲子心安神定志,玉竹、生百合有滋阴之效,并可佐治补气药之温热;丹参活血化瘀,老茶树根活血清热,灵芝扶正固本、滋补气血,且现代研究它们都有改善心律失常的功效;升麻味辛、甘,微寒,为阳明之药,清热解毒,升阳举陷,引大气之陷者上升;桔梗为药中之舟楫,能载诸药之力上达胸中,用为向导;甘草调和药性,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升陷,滋阴清热之功。患者二诊病情明显好转,加大黄芪用量,以增强补气之功,并加枳壳以开胸理气,改善原症状。三诊诸症好转,病情稳定。
  
  

推荐访问:汤加 心血管疾病 临床 治疗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qiyewenhua/qiyewenhuaxuanchuanbiaoyu/2019/0417/8165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