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十九证 血府逐瘀汤临证举隅

【www.zhangdahai.com--商业计划书】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抑郁症;周期性精神病   [中图分类号] R28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8)12(a)-061-01
  
  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一书,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组成,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效,是治疗心脉瘀阻血行不畅的代表方剂。笔者用此方加减广泛地用于精神科临床,收到满意效果。兹就临床应用的肤浅体会介绍如下:
  
  1抑郁症
  
  患者,女,47岁,农民。2006年4月24日初诊。3年前因孩子不好好学习,管教无效而着急生气,开始情绪低落,独自落泪,少语,不愿见人,失眠,不爱劳动,不干家务活。为了消愁解闷开始少量饮酒,而后逐渐增量,最多时每天达1 000~1 500 ml。酒后昏昏而睡或兴奋。酒力过后不管白天或黑夜,不择手段到处找酒,有时买、有时借、有时偷。这种情况每月持续20 d左右,到月经来潮前五、六天自行缓解,这期间除了部分抑郁症状外,滴酒不沾,闻到酒味甚至恶心、呕吐,而且可以干些家务活,行为接近常人。月经过后六、七天又开始饮酒,现象如前,月月如此。3年来到处求医但无显效。经人介绍,缓解期来我院就诊。
  就诊时衣着整齐、梳洗干净,积极求医,主动介绍病情。面色黑红,眼口唇周围暗黑,舌有瘀点,脉弦涩。
  自述前后心发热,胸中烦闷,出屋后又怕冷,月经按时来潮,但色黑、量少、有块。诊断:抑郁症。辨证:气滞血瘀、阻滞心窍。治则:活血祛瘀、解郁安神。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桃仁20 g、红花15 g、当归15 g、生地15 g、川芎10 g、赤芍10 g、牛膝15 g、桔梗10 g、柴胡6 g、枳壳10 g、生甘草6 g,加丹参15 g、葛根30 g、郁金20 g、合欢皮15 g、远志15 g、酸枣仁30 g、柏子仁20 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连服23剂至月经来潮。当月诸证大减,经停后又连服上方18剂,诸证消失,如常人。后改为每月10剂,于经后隔日服1剂,连服4个月。至今未复发,工作、生活正常。
  按:本例患者既有精神抑郁症状又有血瘀之征象,而且每逢经期自行缓解,即“瘀血发狂”及王清任“癫狂由于气血凝滞”之学说,故给血府逐瘀汤加解郁安神之剂,共达活血祛瘀、解郁安神之效。
  
  2周期性精神病
  
  患者,女,19岁,学生。1年前值月经来潮前几天与女同学发生矛盾后,又被男同学殴打,开始烦躁、骂人、哭笑无常,不睡觉。于2005年3月20日来我院诊治。
  着装艳丽,表现为时而话多吵闹,时而沉默不语,问话不答,思维散漫、做鬼脸。诊为“精神分裂症――青春型”。建议住院治疗,家属不同意,执意在门诊治疗。
  给予利培酮、奋乃静治疗8 d后逐渐好转,但过两周后月经来潮,上述精神症状又重现,在加大原有药物的同时,晚上增服阿普唑伦,月经过后又逐渐缓解,但是在下次月经来潮前又复发,症状如前。几次发作症状相同,经前发作经后逐渐缓解,与月经周期关系密切,确定为“周期性精神病”。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药用:桃仁20 g、红花15 g、当归15 g、赤芍10 g、牛膝15 g、桔梗10 g、柴胡6 g、枳壳10 g,加莪术30 g、大黄10 g。于经后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至下次月经来潮,共服23剂。此次经期精神症状虽有反复但明显减轻,上方连服两月精神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生活和学习。此后改为隔日1剂,仍然经间期水煎服以巩固疗效,共服37剂。至2007年底回访未复发。
  按:本例未见明显的“血瘀”之象,但给予活血祛瘀药而奏效获得痊愈,考虑精神病的“血瘀”与其他疾病之“血瘀”不同,先贤王肯堂在《证治准绳――蓄血》中说:“夫饮食起居,一失其宜,皆能使血瘀不行,故百病由污血者多。”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精神病可能是通过调整血行功能,祛除毒物停滞,促进新陈代谢,使污血等“毒素”得以廓清,减轻或消除对人体的损害,从而使精神安定,病得以康复。
  精神疾病多有血瘀,或因跌打损伤,或因气滞,或因痰火阻遏,或因血热致血行壅聚,或因血寒致血脉凝滞等等。这些因素无论是单独还是联合,有的在先还是有的在后,都是精神病的致病或诱发因素。血府逐瘀汤既能活血祛瘀,又能行气舒肝。应用后,使血活瘀祛,脉络通畅,痰浊污血等“毒素”得清,气行肝舒,郁滞得解,心窍开,神志得明。另外,精神病患者多有便秘或数日大便不解,应用血府逐瘀汤后,由于活血行气,可使肠腑得清,糟粕得除,腑气得通而气爽神清。所以血府逐瘀汤可能通过活血行气,祛除各种“毒素”对人体的损害,使紊乱的功能得以恢复,此为治疗精神病的主要机制。
  
  [参考文献]
  [1]沈渔�主编.精神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单书健,陈子华.古今名医临证金鉴・癫狂痫卷[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8.
  [3]王庆国.伤寒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7.
  [4]杨静伟,赵晶岩.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现状[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6):28-29.
  (收稿日期:2008-10-13)

推荐访问:血府逐瘀汤临证举隅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qiyewenhua/shangyejihuashu/2019/0415/77623.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