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堂的权利和义务【语文课堂还学生“说”“写”的权利】

【www.zhangdahai.com--施工方案】

  《语文课程标准》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发挥语文课以情感人、以美育心的独特作用。然而如今应试教育下学生亲密感受到的材料,获得的独特感受却要在应试这根指挥棒下,按照一定的模式规则来表现,这使得语文教学成为了一种枯燥、乏味、单调、甚至令学生生厌的一门学科。语文的课堂也只是语文知识传授和语文技能的训练的场所,而很少关注学生在阅读文本后的表达欲望与内心真正的阅读感受。
  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就是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构成,更应关注学生人文精神与素养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个人阅读经验、感情和意见,使语文教学充满民主、平等的人文氛围。
  在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如何协调中考与语文素养培养的关系呢?实践教学中我做了一些改变,获益匪浅。
  首先,把“说”的权利还给学生。
  教师的思想中一定要明确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同一个文本,学生的体验肯定是不一样的。证所谓“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是语文学科的独特之处。教师在授课时如果是这样一种状态: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决定了我上课时对它的分析,从而又决定了我采用怎样的教法来让我的学生跟着我的思路走,那么这样的课堂就成了教师的“一家言”,学生又谈何兴趣呢?所以在语文课堂我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没有统一的要求、统一的方法、统一的标准答案,这样学生们的想象力被激活了,心灵得到美的滋润课堂具有了生命的活力。
  指导学生说出阅读体验时可以从那些角度呢?
  1、说课文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中学语文新教材中的课文题目可谓各呈异彩,引导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学,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将题目的妙处说出,那么我们的学生也能拟出好的文题。如《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标题既优美又一语双关,教师在授课前可以让学生掩卷分析思考题目,推测课文会写些什么内容,表达怎样的感情,读后再联系内容理解作者所拟题目的精妙。在教师多次的引导点拨下,学生就会从阅读中学会和积累各种拟作文题的方法,运用到写作中去,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2、说课文内容,对有不同理解的内容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例如在讲授《羚羊木雕》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们组织了一场辩论,畅谈对父母和我的评价,学生的心灵得到解放,想象丰富,拓宽了思维,很多学生的有了独到的见解,甚至还搬出了法律条文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使得这节课上得精彩纷呈,甚至下课了同学们仍感到意犹未尽。在教授《我的母亲》时,我便鼓励学生站在生活的真实中去评价一下胡适的母亲,因为站在一个母亲的角度我实在是很佩服她在待人接物诸方面,年级轻轻竟有这样城府。没想到学生却站在了孩子的角度,对她褒贬不一,这就促进了学生更深入文本,了解人物,体会作者的创作目的。
  3、说写作思路,每讲授一篇现代文我都引导学生说出作者的行文思路。理顺了作者的思路,对自己的写作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4、说个性语言。每个作家的语言风格都是不尽相同的,语言是作家们思想的外在表现,有时对于一句话,甚至一个词的理解就影响了对主题的理解。比如教授《藤野先生》时,我抓住了副词的使用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如:“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的“无非”,学生理解了后,很快说出了“大概”、“居然”、“还”等词,对于鲁迅的辛酸、愤懑之情就体会得特别深刻。
  除了阅读教学外,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更是注重学生说的培养。每节课我会给学生10-15分钟来进行说的训练,比如:美文推荐、诗词赏析、名著导读、语文实践展示等。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我认为每天片段美文的背诵和赏析对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而这样的训练绝对与考试无关,也就是说学生只需要说出对文本的第一感受,而不必要拘泥与语文考试中赏析的套路与方法,如果学生们能就摘抄内容也写一点赏析那么他就会得到更多的鼓励。每天我会以抽签的方式选出两位同学进行展示,学生们在这段时间里充分进行了表达的训练,特别是所选话题均为自选,而且展示的结果直接影响小组考评成绩,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展示热情,从而提升了学生们的语文素养。
  其次,把“写”的权利还给学生。
  许多老师把“写”放在课后去完成,听、读、说、写能力无法整合,得不到平衡发展。学生失去了课堂教学这个情境,在课后写的效果肯定没有在课堂上的效果好,因此造成学生往往会听会读,但不会说,尤其是不会写。这也是学生语文成绩不好的一个原因,作文在语文考试中占了很大分值,学生不会写,作文就得不到高分,总分也就得不到提高。在教学活动时,我一定会实施“写”这个环节,哪怕每堂课只留出五分钟时间,设计一些与本课有关的问题让学生练习说、写,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读、说、写能力,同时也能及时地反馈教学效果。那么写什么?
  写批注。在老师的指导下,要求学生对课文某些词句、某些片段作批注,即让学生把心里想的内部语言变为外化的书面语言,学生既可以旁批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也可以批注片段的精彩之笔,既可以从写作方面,注明可借鉴之处,也可以从布局方面批注构思之妙。
  写创新。读而不思永远是别人思想的跟随者,培养不出对文字的感悟能力:思而不写则无法检验语言的运用能力。“写”是语文学习的高级能力。当读到了让我们耳目一新的句子,我都会让学生进行创新仿写,比如学习《藤野先生》一文时,我们为先生反语句子的使用深深折服,随堂我们便进行了创新仿写,有的同学写到:“归真堂的活熊取胆,据说是能够让黑熊在毫无痛感的状态下进行的,执刀手的高超技术真可谓出神入化了,不知他可否敢在自己身上一试?。”这样学生对反语修辞的讽刺意味就理解的更为透彻了。
  写体会。比如在教授《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时,我会激发他们的生活体验,让学生们走进文本,写一写:如果你是他的小伙伴你将采取怎样的措施呢?如果你遇到这样的困境你将如何解决呢?《蝉》、《贝壳》这两篇文章篇幅短小却寓意深刻,我便模仿文章的写法设计写作的角度:从生活中细微的“物”感悟深刻的哲理,同学们课堂的学习体验被激活了,写下了许多令人惊叹的感悟。比如有的学生写道:蜘蛛执着地补网体现了顽强的精神,小草生长在石缝间体现了坚强等等。
  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在完整的系统内完成听、读、说、写能力培养,特别是将“说”和“写”的权利还给学生,尊重他们独特的阅读体验,相信语文教学的“方塘”必然会呈现“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可喜局面。
  
  参考文献
  [1]李炳亭《高效课堂22条》
  [2]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

推荐访问:权利 语文课堂 学生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qiyewenhua/shigongfangan/2019/0317/19223.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