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的中医护理浅识|便秘的中医护理方案

【www.zhangdahai.com--保证书】

  摘要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通的一种病症。它是一个症状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其主要病因是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虚 感受外邪等致胃肠传导失司,糟粕内停,造成便秘。见于各种慢性疾病中,笔者自2005年以来,采用中医护理方法,从情志调摄,生活起居,饮食调护,针刺调理等方面入手,对51例便秘患者实施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关键词 便秘;中医护理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51例患者中,男20例,女31例,所有病例均经各项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所致,患者均大便干结、坚硬,排便困难,排便间隔>2天。
  2中医护理
  2.1情志调摄
  情志失调是便秘的原因之一,患者患病后易产生焦虑忧愁的情绪。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用亲切的语言,经常与患者及家属交谈,帮助病人正确对疾病,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经常向他们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心情愉快的接受治疗,从而消除焦虑忧愁情绪。
  2.2生活护理
  养或每日按时如厕的习惯,不可忽视便意,不留宿便,在不影响病情的原则下,多饮温开水,避免大便干结,要让病人知道粪便在肠道内停留过久,水分被过度吸收,则大便就变得坚硬难解。教会患者正确的排便方法,排便时间不宜过长,大便干结难解时不可用力过猛,可徐徐下力,或指压长强穴,刺激肠蠕动,必要时可用热水熏洗肛门,诱导排便。
  2.3坚持有规律的运动
  每日早晨及睡前各进行腹部按摩一次,方法是顺时针50次,逆时针50次。每日做提肛、缩肛运动2次,每次20下,以提高肛周组织的稳固性。
  2.4饮食调护
  合理膳食,以清淡为主,多吃粗纤维食物及水果,勿过食辛辣厚味及饮酒无度。根据不同的致病原因应用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依据食物的寒、热、温、凉属性,采用中医食疗的方法,属热结者宜泻热通腑,气滞宜行气导滞,气虚宜益气健脾润肠,血虚宜养血润燥,阴虚则用滋阴润燥之法,可以收到理想的效果。
  2.4.1燥热内结
  症见大便干结、硬结如球,小便短赤,面红身热或兼腹胀口干口渴、舌红,苔黄、脉实。食疗法:(1)鲜菠菜250g沸水烫后与麻油15g拌食(2)香蕉250g饭前吃;(3)梨1-2个加冰糖30g,绿豆50g,同煮汤食。以上方可每日2次,连服数天。食疗方中菠菜、麻油、香蕉、梨性甘味凉,为质润多液之品,具生津润燥之攻效。
  2.4.2气滞不行
  症见腹胀欲便,粪便不畅,胸腹痞满, 嗳气、纳少,甚至腹中胀痛,苔黄脉弦,食疗法(1)鲜红薯叶500g加油盐炒熟食,每日2次,连服数天。(2)猪心1个,柏子仁15g,柏子仁放猪心内炖熟食用,每周2次。(3)莱菔子25g,高火炒黄,每日2次温水送服
   方中红薯叶味甘性平,能补中活血,益气生津,健脾润燥,宽肠通便。柏子仁有养心安神,润肠通便之功效。莱菔子之功,长于利气,生能升,熟能降,有消食、除胀、利大便之功效。
  2.4.3血虚肠结
  症见便秘难下,面色萎黄,心悸失眠,舌淡,脉细。食疗方法:(1)黑芝麻90g,杏仁60g,大米90g,当归9g,前三味浸水后磨成糊状,煮熟后用当归白糖煎汤调服,每日一次,连服数天。(2)白术3-6g,冰糖25g,大枣10枚,将白木耳水泡发12小时,放碗内加大枣、冰糖、隔水炖1小时,早空腹服食,连服数天。方中黑芝麻,蜂蜜,有补肝肾,润五脏,补中润燥,和胃调中,健脾益气之功效,当归、大枣有补中益气养血、补血、活血、行气止痛之功效。
  2.5针刺疗法
  骶尾部快速叩刺加体针法:主穴取天柜、上巨虚,气血不足,下元亏损加足三里、关元,百会,阴虚体弱加气海、关元、肾俞,以上穴位均取双侧,用捻转提插补法,得气后留针20分钟。留针期间每10分钟仍同补法行针1次。每天1次,7天为1疗程。
  天枢属足阳明胃经,主治腹胀,肠鸣,便秘。深刺天枢可通腑行气,通便导滞,治疗虚秘、实秘均有良效。
  3护理效果
   3.1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大便正常,其他症状全部消失。显效:便秘有明显改善,间隔时间在48小时以内,其他症状大部分消失。有效:排便间隔时间缩短1天,或便质干结改善,其他症状都有好转。无效:便秘及其他症状均无改善。
  3.2结果
  共51例患者中,痊愈7例,显效10例,有效2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1%。
  4体会
  排便是机体清除体内垃圾的过程,长期便秘导致毒素吸收,即中医所说的“腑气不通,浊气不降”,导致患者头痛、头晕、腹胀、脘闷、嗳气、纳差、失眠、心烦易怒等症。用力努便可使血压急剧上升,造成心脑血管意外,而 临床上,便秘一般常规护理予缓泻剂或灌肠治疗,久之形成对缓泻剂的依赖性。采用中医护理方法,不仅解除便秘,而且使紊乱的肠胃功能得到了调整,改善了患者体质,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推荐访问:便秘 护理 中医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baozhengshu/2019/0314/13170.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