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例胫骨下端骨折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伤残等级

【www.zhangdahai.com--承诺书】

  【摘要】目的:探讨胫骨下端骨折的临床诊断、分型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8年12月至2010年2月治疗的48例胫骨下端Pilon骨折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及治疗,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本组48例胫骨下端骨折患者中,优33例,良1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3.8%。结论:胫骨下端骨折患者在复位固定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以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保证关节活动度,促进治疗效果。
  【关键词】胫骨下端;Pilon;骨折;治疗;分型;内固定;外固定
  
  胫骨下端Pilon骨折是骨科常见病,其治疗方法有很多,疗效各有优劣,尚未有统一的意见[1]。我院2008年12月至2010年2月治疗48例胫骨下端骨折患者,疗效满意,现将治疗方法和疗效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48例,其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17-52岁,平均年龄(38.1±10.5)岁。左侧胫骨下端骨折26例,右侧21例,双侧1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7例,高空坠落伤12例,外界暴力所致7例,其它2例。合并左上肢骨折2例,跟骨骨折1例,腓骨骨折1例,伴关节脱位8例。根据Ruedi-Allgowen分型,I型骨折28例,Ⅱ型骨折17例,Ⅲ型骨折3例。
  1.2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行X线片检查,对全身状况进行评估,及时处理皮肤和软组织损伤。根据骨折类型和患者全身状况选择固定方法。I型骨折:用克氏针内固定5例,螺丝钉内固定15例,并加石膏外固定;单纯石膏外固定3例,5例患者行跟骨牵引配合石膏托固定。Ⅱ型骨折10例采用“L”型钢板内固定,7例采用“T”型钢板内固定。Ⅲ型骨折:“L”型钢板内固定2例,外固定支架1例。手术患者在术后行负压引流,以防肌肉粘连。要求患者抬高患肢,减轻下肢水肿。鼓励患者早期进行踝关节背伸或跖屈锻炼。出院后随访1年,检查踝关节肿胀情况,关节伸屈度。
  1.3疗效判定标准随后1年后评价患者治疗效果,疗效评定采用优、良、可、差4级标准。优:X线检查骨折处愈合,肌力恢复正常,踝关节恢复正常运动功能的90%以上。良:骨折愈合,行走步态稍受影响,但不影响正常行走,踝关节运动功能恢复80%。可:骨折基本愈合,步态明显异常,影响正常行走,踝关节运动功能恢复50%-80%。差:骨折未完全愈合,无法正常行走,内踝和(或)外踝出现畸形,踝关节活动范围有限。
  1.4统计处理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2 结果
  本组48例胫骨下端骨折患者中,优33例,良1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3.8%。患者骨折愈合时间6-9周,平均时间8周。未有患者发生骨折移位,单纯石膏固定患者有1例转内固定治疗。1例Ⅲ型骨折患者治疗后关节活动受限,无法正常行走,疗效为“差”。
  3 讨论
  胫骨下端骨折的原因多为高能量的暴力所致,如车祸、高空坠落、打击伤等,Pilon骨折是胫骨远端骨折损伤关节面的一类骨折,随着工矿事故频发、城市车辆增多、城市建筑大量增加,胫骨下端Pilon骨折患者人数逐年增加[2]。由于骨折面多为粉碎状,容易造成关节面不平整,不利于非手术石膏托或夹板固定治疗。胫骨下端骨折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这包括单纯石膏外固定,外固定支架固定,小切口复位克氏针、螺丝钉内固定加石膏托固定,“T”型钢板内固定,“L”型钢板内固定,解剖型钢板内固定等。
  胫骨下端骨折的固定方法及效果与受损严重程度、软组织情况、碎块大小、关节面受损程度等因素相关,手术时机的选择也决定了治疗效果。I型骨折无明显移位,因此可采用单纯石膏托固定,也可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或螺丝钉内固定。非手术治疗效果虽然无创,但疗效往往不能让人满意,较难达到解剖复位。本研究结果显示I型骨折治疗效果均较好,这与I型骨折患者受损较轻,外固定时间较短,能够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关。牵引术配合石膏托固定是治疗胫骨下端骨折的有效方法,具有简便无创的优点,有利于患者接受。首先进行跟骨牵引,拉伸下肢,避免长期卧床所致的下肢萎缩,或造成骨折移位和关节畸形。然后采用石膏托或夹板固定,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本组5例患者因骨折块较小较多,无法进行内固定治疗。遂采用跟骨牵引1周,夹板固定7周,并予以骨折挫伤胶囊口服治疗,肌注维生素B12+维丁胶性钙治疗,在术后7-8周形成骨痂,10-11周取夹板,扶拐下地。随访1年,5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未出现关节畸形或肢体短缩。
  Ⅱ型骨折患者已有明显移位,但关节面尚好,因此我们选用“L”型或“T”型钢板内固定,固定效果更稳定,随访结果为优9例,良8例。Ⅲ型骨折由于胫骨关节面严重破损,并且常伴有软组织损伤。我们分析患者粉碎骨折块的大小和数目,对软组织损伤较轻的Ⅲ型骨折患者我们进行解剖型钢板内固定,使钢板与骨骼解剖位置相适应,在运动时有较好的稳定性,可以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骨折愈合。有1例Ⅲ型骨折患者治疗后关节活动受限,结合治疗经验,认为和术后缺乏功能锻炼有关。因此建议手术治疗时应在解剖复位,重建关节面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内固定方法,并建议患者加强早期功能锻炼。胫骨下端骨折后由于有腓骨的辅助支撑,患者骨关节一般较为稳定,夹板固定时间4-6周即可。但合并有腓骨骨折的患者则要求首先复位固定腓骨,以使腓骨能够具有辅助支撑的作用,并保持肢体对线,避免肢体短缩,便于胫骨关节面的复位。另外,本组患者治疗后随访1年,存在随访时间较短的问题,提示应继续随访,观察远期疗效。
  总之,胫骨下端骨折患者在复位固定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以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保证关节活动度,促进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杨东桥,张生,馀衍斌.胫骨下端解剖钢板治疗胫骨下段骨折体会[J].医学创新研究,2007,4(32):80.
  [2]吕海鸥.胫骨下端Pilon骨折22例治疗体会[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6,20(3):206-207.

推荐访问:胫骨 骨折 患者 诊断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chengnuoshu/2019/0326/3699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