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讲火候]煎药的火候一般讲是

【www.zhangdahai.com--感谢信】

  过犹不及,这是中国的一句成语,非常适合用在吃药上。吃药过了头,不但不能治病,反而会损害身体健康。      反复或长期连续使用代谢较慢、安全范围较窄、毒性较大的药物,由于药物到达体内后来不及代谢排出,因此会造成蓄积。
  
  若病人肝肾功能不良,药物的代谢、排泄功能就会发生障碍,从而使药物不断在体内积聚,也会造成蓄积。
  
  当药物蓄积超过安全范围浓度时,病人就会产生一系列中毒症状,称为药物蓄积中毒。
  
  药物蓄积是一个反复、长期的过程,一开始没有“苗头”,不像急性药物中毒那样容易被人发觉,因此易被忽视。但其往往给肝肾等器官造成不可恢复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于长期用药的病人而言,掌握用药“火候”,防止药物蓄积,也是一个需要学习的方面。
  
  
  药物蓄积第一“池”
  
  ――肝脏
  
  肝脏职责:消化药物
  
  肝脏是药物最主要的消化器官。当用药者肝功能不好或者有肝脏疾病(例如脂肪肝、肝癌、酒精中毒性肝炎或肝硬化、血色素沉着病、慢性活动性肝炎、胆汁性肝硬化、急性病毒性或药物性肝炎等)时,可影响某些药物在肝脏的代谢。
  
  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不同,肝脏药物代谢酶(肝脏中代谢药物的重要物质)的损伤程度也不同,特别是微粒性氧化酶最易损伤,可明显影响有关药物的清除。例如,肝硬化或急性肝炎病人对镇静类药物氯氮和地西泮的消化时间会更长,若不调整剂量或用药间隔时间,长期下来,这类药物就会在病人体内蓄积,从而引发不良反应。
  
  
  药物蓄积第二“池”
  
  ――肾脏
  
  肾脏职责:排泄药物
  
  肾脏是排泄药物的主要器官。当肾功能低下时,经肾排泄的药物排泄速度就会减慢,例如抗生素中的庆大霉素。一旦药物蓄积在体内,浓度越来越大,就会对人体产生毒性反应,不但原药排泄减慢,其代谢产物(药物在人体内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另外一种化学物质)的排泄也会减慢,从而引起蓄积。若代谢产物有活性,即会出现药理作用。例如降血脂药氯贝丁酯(安妥明),在肾功能低下时,其代谢产物排泄变慢,且对骨骼肌还具有较大毒性。因此,肾衰时,服用安妥明容易导致严重的肌无力和肌触痛。另外,抗菌药呋喃妥易致周围神经炎,也与其活性代谢产物蓄积有关。
  
  此外,肾脏也有消化部分药物的功能,例如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有50%是肾脏负责消化的,因此肾脏衰竭的病人,胰岛素代谢和排泄都会出现问题,容易造成胰岛素蓄积。
  
  
  
  “慢、窄、毒”药物易蓄积
  
  因为大部分药物在肝脏代谢,经过肾脏排泄,所以,肝肾功能不良的病人长期或反复用药,药物容易在体内蓄积,有些代谢较慢、安全范围较窄、毒性较大(简称“慢、窄、毒”)的药物,到达体内后来不及代谢和排泄,也会出现积聚。一旦体内药物超过安全浓度范围,即使是没有肝肾功能损伤的人,也会产生一系列中毒症状。所以使用这些药物时,自己要多留个心眼,密切注意不良反应,并配合医生适当调整药物剂量或服药的间隔时间。
  
  
  需要慎重的药物
  
  肝功能不良
  
  利福平、氯霉素、镇静催眠药(包括水合氯醛、氯氮、地西泮、格鲁米特、巴比妥类)、氨苯蝶啶、普萘洛尔、甲氨蝶呤、胰岛素(根据血糖调整)、氯磺丙脲等。
  
  
  
  肾功能不良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包括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链霉素、妥布霉素、依替米星、奈替米星等)、多黏菌素、万古霉素、抗心律失常药(包括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地高辛、洋地黄毒苷等)、精神活性药物(包括水合氯醛、地西泮、氯氮、丙咪嗪、阿米替林、锂剂等)、可乐定、西咪替丁、利尿药(氢氯噻嗪、呋塞米)、华法林。
  
  
  疾病病人要慎重
  
  除了肝脏和肾脏之外,还有一些疾病可影响药物的代谢,使药物代谢周期延长。若不调整给药剂量或给药时间,药物就容易在体内蓄积,甚至产生毒性。
  
  因肝肾功能低下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药物的代谢及排泄,延长代谢周期,容易造成药物在体内蓄积,甚至产生毒性,所以,肝肾功能低下的病人尤应注意适当地调整使用剂量或者服药的间隔时间。当然,最好按照医嘱,切忌盲目用药。
  
  
  
  老小孕妇易中招
  
  除了肝肾病人之外,一些特殊人群,因生理特点也容易造成药物在体内蓄积。
  
  婴幼儿脏腑功能不健全,对药物的作用敏感性高,药物代谢速度慢,肾脏排泄功能较差,容易造成蓄积。
  
  胎儿的肝脏尚未发育成熟,对药物的解毒功能不足。另外,胎儿肾脏发育也不成熟,许多药物在体内排泄较慢,容易造成蓄积中毒,因此,孕妇在使用药物时应特别注意。
  
  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脏器功能退化,药物代谢速度慢,血浆蛋白(血液中专门跟药物结合,运输药物的蛋白)含量降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也相应降低,从而使游离的药物浓度增加,当不断蓄积超过安全剂量时,就会引发中毒。如苯妥英钠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老年人比45岁以下的人低26%,若按正常剂量服用,容易引起药物蓄积中毒。
  
  
  
  特殊药物当慎用
  
  一些药物本身比较难消化,在体内代谢缓慢,周期长,但是,因治病需要而不得不用到它们,尤其是一些慢性病,一般需要长期服用。如含有士的宁成分的药物,其在体内的代谢速度较慢,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多种疾病时,病人需长期服用,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中毒症状。
  
  一些控速剂型,例如缓释片、控释片、长效注射剂等,由于利用现代制剂工艺,使得药物缓慢释放,从而延长药物的半衰期,减少了用药次数,病人方便服用。但是,病人服用时没按照说明书使用,自行增加用量或次数,这样长期使用,容易造成蓄积,引起中毒。
  
  
  
  多药合用要当心
  
  有些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也可影响其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清除速率等。不合理的联合用药可使药物蓄积,甚至导致人体中毒。
  
  有些药物联用时会相互竞争与血浆蛋白的结合,不同药物,其血浆蛋白结合率也不同。因此,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使用时,结合率较强的药物就会将另外的药物置换出来,使其在血中的游离浓度增加,导致药物在血液中蓄积而出现意外。如水合氯醛、依他尼酸、吲哚美辛、阿司匹林、保泰松、氯贝丁酯等,均有较强的血浆蛋白结合能力。与这些药物联合应用时,特别是口服降糖药、口服抗凝药、抗肿瘤药(如甲氨蝶呤),就应谨慎,稍不注意可致意外。
  
  有些药物具有较强的抑制肝药酶活性的作用,可使其他药物代谢受阻并减慢,血药浓度高于正常,药效增强,同时也有引起中毒的危险。如氯霉素与双香豆素合用时,由于氯霉素有较强的抑制肝药酶活性作用,导致双香豆素代谢受阻,从而引起出血等不良反应。还有氯丙嗪、西咪替丁、环丙沙星、普萘洛尔、维拉帕米、保泰松等,均具有较强的药酶抑制作用。
  
  
  
  中药也可成毒药
  
  人们普遍认为中药无毒或毒性很低,其实有些中药虽然毒性较低,但长期服用仍会引起蓄积中毒。在中毒症状不十分明显时,往往易被人们忽视。如中医认为甘草有解毒作用,但现代研究证明,其成分中的胺盐具有强烈的类固醇皮质激素样作用,长期服用可引起水肿、高血压。每日服甘草2.5克,连服30天,即会出现头痛、浮肿、四肢麻木无力、高血压及低血钾等症状,甚至引起电解质紊乱。朱砂、雄黄等含汞、砷重金属的药物,长期服用也可能产生蓄积中毒,并损害肝脏、肾脏、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广防己、关木通、马兜铃、寻骨风、青木香等中药含有马兜铃酸,具有肾毒性,而且已有研究表明,长期间断或持续小剂量服用可引起蓄积中毒,导致慢性马兜铃酸肾病,病理表现为寡细胞性肾间质纤维化,临床出现慢性进行性肾功能衰竭(持续服用者肾损害进展较快)症状;小剂量间断服用数周至数月,可出现肾小管功能障碍型马兜铃酸肾病,病理表现为肾小管变性及萎缩;临床出现肾小管酸中毒和(或)范可尼综合征,而血清肌酐正常。因此,含汞、砷及马兜铃酸等能引起蓄积中毒的中药材或中成药,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严格控制剂量和疗程,并在治疗期间注意监测肝肾功能。
  
  
  预防,从严控药量开始
  
  在服用代谢较慢的药物时,用到一定量后即停止给药或给予较小的维持量。这类药物由于容易引起蓄积中毒,故尽量避免用于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应用时作好血药浓度检测,并规定连续给药次数或一定时间作为疗程。一个疗程后,如需重复给药,则应充分考虑是否需要停药一定时间以后再开始下一个疗程。婴幼儿和老年人应从小剂量开始,尽量减少用药疗程及用药的品种。
  
  若发生不良反应,立即停药,并针对不同的症状和药物特性,迅速采取对症治疗,或加速药物排出等急救措施,条件允许或必要时可进行血液透析,将不良反应造成的后果降到最低。【111159】

推荐访问:火候 用药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ganxiexin/2019/0422/89241.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