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嗜酸性细胞肉芽肿26例临床病理分析 肉芽肿病理,嗜酸性

【www.zhangdahai.com--工作计划】

  摘 要目的:探讨胃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GEG)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26例标本来源于手术切取组织。临床资料来自病理检查申请单中病史摘要和手术所见内容。甲醛固定,HE染色。结果:患者均有较长的胃病史,手术所见本组均有溃疡,溃疡多位于胃窦部小弯侧。镜下见溃疡组织结构似消化性溃疡,突出的是陈旧的肉芽组织背景中见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EC)浸润。结论:GEG的形成为胃局部多种相关因素长期综合作用,其中变态反应及肥大细胞应为主要因素。GEG因缺乏特殊临床症状和体征,术前诊断有重要意义。胃镜检查时应在溃疡底部和边缘作挖掘式活检取材。病理特点为大量EC浸润,弥漫或多灶集聚,每个高倍镜视野≥20个EC,不伴有其它炎性细胞浸润;不见肿瘤组织成分,即能确立GEG诊断。
  关键词胃嗜酸性细胞染芽肿(GEG);胃溃疡;变态反应;病理诊断;嗜酸性粒细胞
  
  GEG由kaizser于1937年首次报告。临床少见,但近年来文献报告逐�增多。由于本病临床症状不典型,又极与胃癌相混淆,所以误诊颇多。继而给治疗方法甚至治疗原则上造成错误。总结经验减少失误。本文收集了26例GEG病例作临床病理分析,并通过文献的复习,可望对本病有个较全面的了解。
  
  1材料和方法
  
  本文收集我院1998至2008年间GEG病例26例。临床资料来自病理检查申请单中病史摘要和手术所见内容。送检标本均用10�甲醛固定,常规组织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
  
  2结果分析
  
  2.1临床一般资料分析
  本组26例男性18例,女性8例。平均发病年龄38.5岁。最小年龄为17岁,最大年龄61岁。患者均有较长的胃病史,返酸及上腹部痉挛性痛。其中有13例伴上消化道出血。表现为�便�呕血。患者均经纤维胃镜检查,均提示有幽门区溃疡。26例手术均见溃疡,多位于胃窦部小弯侧。其中3例为胃巨大的穿透性溃疡,1例为胃小弯2处溃疡,8例伴有胃周围淋巴结肿大。临床诊断分别是;胃溃疡病11例�胃溃疡病恶变5例�胃癌5例�胃巨大溃疡穿孔3例�胃嗜酸性肉芽肿2例。
  2.2病理资料分析
  肉眼观察送检胃大体标本,胃远端部分都有较明显的不规则肿块,粘膜溃疡形成,溃疡多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多呈提状隆起,底部较不平坦;溃疡面较大,平均长径3�5CM,最大者为7CM,最小者2CM。切面观胃壁明显增厚,最厚者达3CM;质韧,灰白色,粘膜易分离。送检胃周围淋巴结多呈中等程度增大,切面灰白,质均。镜下见溃疡的组织结构似消化性溃疡。从粘膜面向下大致能分出炎性渗出层,坏死层,较陈旧的肉芽层,疤痕层不甚明显。突出的是陈旧的肉芽组织背景中见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许多病例(10例)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聚集成片,镜下十分醒目。在胃壁肌层多数病例(19例)能见到纤维组织增生插入肌束间,伴随多量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并挤压,分隔肌层。间质内除嗜酸性粒细胞外,另可见不等量的淋巴细胞,浆细胞的浸润。渗出层和坏死层可见多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极少。8例送检的周围淋巴结,镜下均见成反应性增生。2例淋巴结内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本组病例原病理诊断为;GEG15例,胃溃疡病伴多量嗜酸性粒细胞8例,慢性胃溃疡病伴嗜酸性胃炎3例。
  
  3讨论
  
  有关本病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有关发病机制已有多种学说,如;家族性遗传学说 ,异物反应学说,炎症学说,过敏反应学说。笔者通过对本组病例的临床病理分析,结合文献复习认为;GEG的形成与多种相关因素长期综合作用有关。其中变态反应,由其是肥大细胞在胃嗜酸性细胞肉芽肿中可促进嗜酸性细胞浸润及血管新生,可能在胃嗜酸性细胞肉芽肿发病中起主要作用[1]。患者在自身过敏体质的前题下,胃有急慢性炎或溃疡,源于食物或药物中的不明抗原成分通过溃疡面进入胃壁,激起局部变态反应性炎。这一病变过程反复多次,经过一定时间,最终形成GEG。其依据是:①本病发生前均有较长胃病史。②本病溃疡比消化性溃疡�癌溃疡要少得多。即并非所有胃部溃疡患者都会形成GEG。③本病溃疡与一般消化性溃疡有相似的组织结构。临床术前诊断较为困难。因缺乏特殊的症状和体征,X线检查和胃镜检查也无特异指征,胃镜取材不当也不能得出正确结论。所以,文献罕有术前确诊的报道。临床往往误诊为溃疡病,溃疡病恶变或胃癌。为了避免错误的治疗方案,特别是避免采取不必要的根治手术,强调本病的术前诊断有重要意义。当病人有长期阶段性胃部疼痛,X线,胃镜检查提示胃壁肿块和直径≥2CM的溃疡时,必须考虑本病的可能,并注意与胃部肿瘤鉴别;若同时有过敏史和不能解释的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更有利于本病的诊断。术前诊断最好方法是胃镜取组织活检。胃活检取材必须注意在溃疡底部或边缘部作挖掘式取材,取溃疡底深层,溃疡边缘粘膜下层组织,以提高术前诊断率。镜下如能见到较陈旧的肉芽组织背景中有多量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或大量EC浸润,弥漫或多灶聚集,每一个高倍视野≥20个EC,不伴有其他炎性细胞浸润[2],不见肿瘤组织成分,即能确立GEG诊断。有关本病的治疗:因本病属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大部分患者可取得满意效果。但手术仍不失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本病为一种良性增生性病变,预后良好,很少复发与恶变。
  
  参考文献
  [1] 高振军、罗和生、操寄望 等。肥大细胞在胃嗜酸性肉芽肿发病中的作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3,8月;11(8);1203-1206.
  [2] TALLEY N S,SHORTER R G,PHILLIPS S F,et al Eosinophilic gastroenyeritis,A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of patients with disease of the mucouse layer,and subserosaltissyes[J].Gute,1990,31:54-58.

推荐访问:肉芽肿 酸性 病理 临床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gongzuojihua/2019/0314/12617.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