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苁蓉益肾颗粒疗效 [益肾汤联合西医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研究]

【www.zhangdahai.com--汇报材料】

  【摘要】目的:探讨自拟益肾汤联合西医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疗效。方法:将80例CR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综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益肾汤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Cr、BUN、TC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为52.5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自拟益肾汤无明显不良作用。结论:自拟益肾汤联合西医治疗CRF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关键词】益肾汤;慢性;肾功能衰竭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23-3576-02 中图分类号:R25 文献标识码:B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脏病导致肾功能损害的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病程长,且多不可逆,并呈进行性加重,最后发展至尿毒症终末期,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血液净化疗法和肾移植是西医治疗该病的重要手段,但受昂贵的医疗费用等条件限制,临床尚不能广泛应用。我们于2006年1月~2008年1月期间采用自拟益肾汤联合西医治疗CRF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1月~2008年1月我院住院或门诊CRF患者80例,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病学术会议上确定的CRF诊断标准[1]。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21~70岁,平均(43.51±2.17) 岁;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2例,糖尿病肾病8例,梗阻性肾病15例,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5例。治疗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20~72岁,平均(43.67±2.34) 岁;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0例,糖尿病肾病6例,梗阻性肾病17例,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7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均给予低磷、优质低蛋白饮食,蛋白质摄人<0.6 g/(kg.d),每日摄入能量126~168 J/kg;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水肿、心力衰竭,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纠正贫血使血红蛋白目标值≥90 g/L。治疗组在上述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口服,基本方:红参6~15 g,茯苓30 g,甘草9 g,熟地15~30 g,川芎15 g,当归15 g,益母草30 g,黄芪12~30 g,丹参12 g,生大黄6 g,薏苡仁12 g,泽泻15 g,车前子15 g,赤芍15 g;恶心呕吐甚者加半夏、陈皮,并可加大生大黄用量至10 g,每天排2~3次稀软大便,且无明显不适感为宜;腰膝酸软无力者加山药、杜仲、牛膝;面色晦暗黧黑、腰部刺痛、舌质青紫者加桃仁、红花;气短多汗者加白术、麦冬、枸杞;肢冷畏寒者加肉苁蓉、淫羊藿、仙灵脾;肿甚者加大腹皮、猪苓;每日l剂,水煎分2次口服;6周为1个疗程,观察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精神、食欲、营养状况、生活能力及工作能力,检测血压、心率、血尿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等主要指标。
  1.4 疗效判定:疗效标准显效:(1)症状减轻或消失;(2)肌酐清除率增加≥30%;(3)血肌酐降低≥30%;以上(1)项必备,(2)、(3)具备1项,即可判定。有效:(1)症状减轻或消失;(2)内生肌酐清除率增加≥20%;(3)血肌酐降低≥20%;(4)治疗前后以血肌酐的对数或倒数,用直线回归方程分析,其斜率有明显意义者;以上(1)项必备,其它具备1项即可判定。无效:不符合显效和有效判断条件者。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等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见表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为52.5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治疗组有2例出现轻度腹泻症状,未经特殊治疗症状逐渐消失,未发现其他不良作用。对照组有1例出现轻度腹胀,两组均未影响治疗。
  
  
  3 讨论
  
  CRF是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脏疾病发展到晚期所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据国际肾脏病协会统计,本症自然人群发病率约为98~198/百万人口。CRF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弄清楚,大体有以下几种学说[2]:健存肾单位学说和矫枉失衡学说,肾小球高滤过学说,肾小球高代谢学说,尿毒症毒素学说和细胞膜转运学说。西医多采取治疗基础疾病,饮食治疗、对症处理、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控制高血压、透析及肾移植等进行治疗。本病属中医的“关格”、“肾劳”、“肾风”、“癃闭”、“溺毒”、“水肿”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大多数为本虚标实之证,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正虚方面多数人认为属于脾肾阳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阴阳两虚,邪实方面多集中在对湿浊、瘀血、水气的认识。总之本病正虚为本,邪实为标,虚、浊、瘀、毒四大因素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中医中药对延缓慢性肾功衰竭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SCR、BUN等方面有独到之处,目前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本研究显示,中西医联合治疗组在Cr、BUN、TC等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为52.5%,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中西医联合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这一结论与国内王聪[3]、赵岩[4]、杨碧君[5]的报道基本一致。治疗中我们针对病因病机,根据中医理论辨证施治,本方剂中大黄、薏苡仁、泽泻、车前子通腑泄毒、祛浊消肿,可减轻患者恶心呕吐、水肿之症;现代研究表明CRF患者体内存在一定程度的高凝状态,活血化瘀之品丹参、川芎、当归、赤勺、益母草能降低血小板黏附率,减少血栓形成,改善肾脏供血,增加尿量,促进毒素排泄,以泄毒邪,瘀去小便自利,毒邪亦随之而下;全方共奏益肾健脾、活血化瘀、泄毒祛浊之功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6],大黄通过多种机制延缓CRF进展,其作用机制包括降低Cr和BUN,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减少细胞基质合成,改善脂质代谢,促进蛋白质合成;川芎有效成分能抑制血栓素-A2的合成,降低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聚集性,抑制微血栓形成,降低高血凝及全血黏度,改善微循环,且能扩张肾动脉,增加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从而改善肾功能;黄芪可扩张血管,降低血压,保护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增加造血系统功能,降低血小板黏附率,减少血栓形成,改善贫血,增加肾血流量,对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有明显的调节作用。本研究显示,该方剂中药成份无明显的不良作用,患者依从性好。
  
  参考文献:
  [1]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及疗效标准专题讨论纪要[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3,4(5):249.
  [2] 叶任高.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69.
  [3] 王 聪.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07,18(5):113.
  [4] 赵 岩,刘光辉,李秀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7,5(3):41.
  [5] 杨碧君,张惠琪.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7):924.
  [6] 王立新,赵立琳.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现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6,13(1):38.
  收稿日期:2008-07-15

推荐访问:西医 衰竭 疗效 肾功能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huibaocailiao/2019/0302/398.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